APP下载

山东省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19-09-10王延斌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冬枣样板山东

王延斌

乡村振兴,如何振兴?“万名干部下基层”,让精兵强将迈出机关大院到乡村振兴的最前线,这只是山东趟新路子的一个片段。面对着徐徐展开的时代问卷,山东屡屡祭出大动作,戮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率先尝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这是中央对山东提出的明确要求。样板,是率先尝试,走在前列,也是鲜明特色,复制性强。

农业是山东的“金字招牌”。一系列“率先”,撑起了“领先”。山东农业总产值、出口总额等位居全国首位,肉蛋、蔬菜、水果、水产品、油料产量、农业增加值、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等七项领跑全国。这是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背景。打造齐鲁样板,步子如何迈?

山东的做法是:农业提质量,农村添动能,农民增获得感。这三种做法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每次播种,拥有860亩承包地的嘉祥县种粮大户聂传寅总是习惯性想到“济麦22”,“这个品种我种了多年,分蘖好、抗倒伏,稳产又增产。”济麦22,曾创造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连续9年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至今已累计推广2.7亿亩。但研发者、76岁的赵振东院士还不满足,希望能够培育出全面超越济麦22的新品种,带动黄淮麦区新一轮品种升级。

从种到收,从市场到餐桌,无论是农业良种工程,还是全程机械化,或是全国首推省级农产品品牌,率先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在“农业变现”每个关键阶段,山东人都能抢抓机遇,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务实举措。

捏合“新六产”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样板价值

山东农业是全国的缩影,只有做强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发挥样板价值。

在山东德州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大棚项目现场,一个占地105亩的超级农业大棚就是一座精准的农业工厂,完全颠覆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概念。在这里,全自动化设施像工业流水线一样生产番茄,大数据的介入让番茄生产不再盲目。而熊蜂授粉,“以虫治虫”,拒绝使用激素催熟,让番茄实现了绿色无污染。

农业由弱到强、由量变到质变,就差临门一脚,这一脚可能是强大的产业资本,或是先进的管理制度,或是精细的技术体系。“龙头带动”的意义便在于打通了技术、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各方面的瓶颈,串联起各种生产要素,捏合起了“新六产”。

在山东滨州,科技助力沾化冬枣不断升级,从一代冬枣发展到二代冬枣,附加值大大提高,亩收入由原来的7000多元陆续提高到3万多元;做成枣汁饮料等产品,又实现了两倍增值;再发展采摘体验、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使农民获得了3倍效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无论是凯盛浩丰,还是沾化冬枣,代表的是山东农业“新六产”的发展态势。

山东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向紧密的产权联结,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

菏泽是山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近几年却涌现出不少富裕村和富裕镇。究其原因,该市淘宝村和淘宝镇已达168个和24个,分别占到全国的十二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在全国设区市中排名第一。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而且大学生、在外创业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同时解决了部分村镇面临的“空壳村”问题。

在德州市房寺镇贾集村,11.4亩土地40年使用权作价136万元入股,实现让农民不失地当上股东,开创了“农地入市”新模式,既保证了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又实现了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让农民以多种形式享受土地权益。

打破人才瓶颈既要留住“儿子”,也要招来“女婿”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要靠人来干;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当下,如何留住人才、引入人才?

这两年,缺少“园子”的宋园村通过深耕产业链翻了身;薛西村打造“特色牌”,小柳条变成了“大金条”;院北村萎缩了七年的菜市场“死而复生”。这些故事发生在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书记”到来之后。他们为民找票子、带村谋路子,给乡村带来了发展机遇。

下派干部受欢迎,返乡创业者也受追捧。在菏泽市终兴镇小阁子村,原是中草药商、现是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带头人的朱瑞广越干越有劲头:“我正在申报县里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享受乡村项目开发优先权等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必须既能留住“儿子”,培养本土人才;也能引来“女婿”,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山东一方面将目光投向省外,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等,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一方面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如果说,面向海内外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是引入“女婿”振兴乡村之举,那么,“首批84人获评职业农民职称”则对应着挖掘本土人才。

“原先在基层干,评职称没优势,想进步岗位少。现在好了,无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提拔,都向我们倾斜,我准备这两年就争取申報个副高职称。”农民能够评职称,让潍坊市龙池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寇玉湘喜出望外。

人才短缺背后,制度制约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制约。用老眼光看,乡村振兴面临有效制度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资源要素分散等问题,个个都让人沮丧,但换一个角度,创新一种机制,就会“柳暗花明”。

这些“新队伍”“新力量”活跃于乡村的背后,是山东陆续出台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二十条”》等政策举措,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既引导各类人才流向乡村,又培育挖掘乡村本土人才。(据《东方城乡报》)

猜你喜欢

冬枣样板山东
净水样板的力量
我和我的家乡
样板案例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冬枣好吃但不要吃多
上合组织成为国际合作新样板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