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园不值》赏析

2019-09-10罗登峰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不值柴门红杏

罗登峰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很高的美学境界和文化素养,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游园不值》最为别致,一段别样的闲情,却给人一种意外之喜。

叶绍翁,宋代人,字嗣宗。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在歌舞升平中逐渐走向纸醉金迷,这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后来,他选择隐居避世,向往自由生活的他选择了钱塘西湖之滨,在这里安放自己的灵魂。这首《游园不值》是一首饱含哲理又蕴含禅意的七言绝句。该诗从冷寂中写出繁华,从访友不遇感悟到意外机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是诗人去访友,却没有相遇的意思。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

诗作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从细微之处见作者细腻的情感,可谓是藏而不露。一个“怜”字,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定是一个连日阴雨后的晴天,诗人在春雨声声之中,仿佛已经悄然得知杏花开放的消息。雨过天晴,诗人趁兴踏春访友。因为连日阴雨,朋友家的门前小路上,已经长满了青苔。

所谓“小扣柴扉久不开”,既是小园,园門自然也是简朴,是用树枝编成的柴门。此时的作者已经被小园的宁静深深吸引,他不忍打搅这一宁静,于是,他轻轻地叩击着柴门,敲敲停停,等候半天,但园内无人应答。“久不开”正好照应了题目中的“不值”,作者此次前来,是为了和主人畅谈,顺便欣赏园中美好的春景,而此时却要怅然而返,那种惆怅失落的情感顿时油然而生。

诗人是个极爱想象之人,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吧。很显然,诗人是个极其珍惜春色之人,那么想必园主也是个极爱清净之人。

但这种探访不遇的惆怅并没有因此戛然而止,蓦然回首之间,那杏花却在不经意的墙角之处,正幽幽地探出了朋友家的墙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出墙来”的前面用的是“关不住”,这个“关”字,体现了春意的活跃。“一枝红杏”与“春色满园”相对,又显出春光的洋溢。惜春的情感,探访不遇的惆怅,都因为这一次刹那间和美相遇,烟消云散。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被关起来,你看这一枝出墙的红杏,不正向人们宣誓着春天的美丽吗?此时,作者的心灵已全然被这蓬勃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春景占据了。

诗人去访友,却没有遇见友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诗人并非一无所获,别人不值一提的事物在诗人眼里成为了“值”,这体现在“出墙的红杏”上,因为他欣赏到旁人未曾留意到的春色。此时此刻,游园的目的仿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游园过程之中的发现。

叶绍翁将“游园不值”的惆怅,化作对“出墙红杏”的礼赞,使人感受到一种意外之喜。陆游的《马上作》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马上作》诗云:“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叶绍翁的这句诗多半是陆游的沿袭,但与之相比,又有所不同。陆游用杨柳的嫩绿来衬托杏花的艳丽,而叶绍翁却是以一枝出墙的红杏,让人窥见这满园的春色。“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冲出墙外,宣誓春天的到来,迸发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

诗人叶绍翁将一段闲情写得如此的富有情趣,在这意外的相遇之中,让人感受到美的追寻,感悟到生命的蓬勃,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不值柴门红杏
吴丹
腊梅花
人勤柴门
柴门的温度
燕山深处红杏香甜
红杏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忆春
游园不值
五毛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