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三个关键
2019-09-10邹洁
邹洁
【摘 要】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形成良好習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三个关键:教师的“爱心”、“耐心”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调动幼儿积极性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手段;家园配合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保证。
【关键词】爱心;耐心;幼儿
一、教师的“爱心”、“耐心”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
新《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幼儿生活活动包括“睡眠”、“饮食”、“盥洗”、“卫生”等等,其中又包括许多细小的环节,如“睡眠习惯”又包括“有序地穿脱衣服”、“会整理床铺”、“正确的睡姿”;“饮食习惯”又包括“独立的进餐”、“不挑食”、“保持桌面整洁”等。要培养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等都有好习惯,除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外,就需要老师有特别的耐心和爱心,教师要象妈妈一样爱孩子,要敏感观察孩子的需要,让幼儿对其产生感情依托,同时还要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学习各种生活技能,通过反复练习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丁丁小朋友是一位非常内向、胆小的女孩,刚升到大班时每天入园都会哭,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也会哭。通过仔细观察和向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个孩子身体情况不是很好,平时爱感冒,家长比较迁就她,到了大班仍然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饭量特别少,并且孩子又很爱面子,所以在幼儿园就经常听到她的哭声。在认真分析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决定以爱心来打动她,对这位孩子的教育主要采取以鼓励为主,每天以笑脸迎接她入园,主动和她问早,鼓励她和妈妈再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耐心教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技能。当发现孩子午睡起床学会自己穿衣时,请小朋友为她鼓掌;发现她将碗里的饭菜吃完时,送给她一件小礼物;发现她学会系鞋带时,请她示范给小朋友看;放学时对她说悄悄话“你是一个能干的孩子,明天早点来,老师等着你。”经过耐心培养,丁丁克服了好哭的弱点,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逐渐表现出了自信心。
二、调动幼儿积极性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手段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在游戏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感到采取“儿歌”、“游戏”等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幼儿正确洗手时,我编了一首《洗手歌》:“伸出小小手呀,袖子往上卷呀,用手冲一冲呀,肥皂抹一抹呀,手心搓一搓呀,手背搓一搓呀,指尖搓一搓呀,清水冲干净呀,细菌全跑光呀,小手真干净呀!”。儿歌告诉了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高高兴兴地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三、家园配合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保证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家园合作可以产生许多的教育资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但是从幼儿家长观念中可以看出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忽视了良好生活习惯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样子,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部分家长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耐心教,也有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又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因此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应帮助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一日生活要求、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达到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好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亲子活动、家园专刊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促进家园更好地合作,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部分家长反映孩子晚上贪看电视睡得太晚,早晨懒床,脱下来的衣服乱仍、不刷牙,说了多次都不见效果,感到比较头痛。为此,我们特别举办的家教专刊“小明该不该坐健康快车?”这次专刊改变了以前的“老师写家长看”的模式,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告诉幼儿小明的睡眠习惯。请家长和小朋友共同参与,讨论小明能不能乘坐健康快车,并以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来参与讨论的幼儿和家长特别多,有的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告诉小明:晚上要早睡、早晨应该7点种起床;有的孩子请家长代笔写下自己的看法,并表示自己要早睡早起,不乱仍东西,睡觉前要刷牙等。家长也趁此机会引导自己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在工作中能有特别的耐心、爱心、责任心,能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取得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