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的传承(一)

2019-09-10

关键词:九鼎陶器甲骨文

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五千年沧桑巨变,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这一学期我们将以历史为轴线,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朝、商朝,领略远古的灿烂文明!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指古代君王去世后,将皇帝的皇位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朝代。

精神文明

大禹治水: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放弃了鲧筑坝挡水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开辟河道,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洪水通过河道最终流入大海。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的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

禹铸九鼎:禹铸九鼎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夏朝建立之后,九州稳定,四海升平,赋税既定,万国遵从,百姓有九年的储备,国家有三十年的积蓄,朝廷和百姓都日益富庶。夏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鼎成仙去,于是铸九鼎,这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

因为禹铸造了九鼎,直到现在,“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还是人们常用的词汇。

农业文明

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酿造酒,夏后少康(又名杜康),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后来的龙山文化就有了酿酒的习惯,到了生产力更强的夏代,酿好酒、饮好酒变成了一种权力和财力的象征。

工业文明

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在烧制陶器方面,当时不仅广泛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造方法上,又多采用陶器出窑前的施水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色或黑色,且又质地坚硬。陶器表面除多施用篮纹、方格纹与绳纹等装饰外,还有精美而细致的指甲纹、羽毛纹、划纹、圆圈纹和镂刻等装饰。器形品种如炊器、饮器、食器和盛储器等达三十多种。特别是有些造型美观,制作精湛,胎质细腻、薄如蛋壳、器表漆黑发亮的磨光黑陶器。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科技文明

天文: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文字: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

青铜器冶炼与制造

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后母戊鼎:

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禾人面方鼎:

大禾人面方鼎 ,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商代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为商代后期鼎常见的样式。

(本文参考百度百科整理)

猜你喜欢

九鼎陶器甲骨文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补一补
老佛爷的茶碗
一言九鼎的警察该不该当?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中国古代“九鼎”消失之谜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