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毫米的认真
2019-09-10张蓉
张蓉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国歌奏响。年轻的人大代表,九零后特级技师杨金龙站得笔直,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的座位在一楼第十六排,这是他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与如此重要的会议。
当读到政府报告中提倡“弘扬工匠精神”时,杨金龙深有感触,因为他就是一名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从而改变了人生的农村孩子。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但他却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儿,“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
全国人大代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浙江省首位特级技师、享受教授级高工待遇的学院教师……这些头衔,九年前的杨金龙大概想都不敢想。谁能想到那时候连汽车都没摸过的他,现在却是掌握世界最先进汽车喷漆技术的大师呢?
逐梦,夺取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
九年前,杨金龙十五岁,是云南省保山市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那一年他初中刚毕业,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他选择在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车维修。当时,离“大国工匠”的提出还很遥远,比起“金领”“白领”,“蓝领”依旧是个“苦力活”,进入技工院校学习也还是“低人一等”的存在。“那时候是想着尽快学一门技术,找到工作后可以减轻家庭负担。”2010年9月,品学兼优的杨金龙以优秀学生的身份被送入杭州技师学院本部。
在那里,他对汽车喷漆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业的学习是枯燥的,熟练的技术离不开长久的基本功练习,而爱琢磨、不怕苦的杨金龙却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巨大的乐趣。练习基本功,思考技术难点,杨金龙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比如调色,需要修理的汽车因为经过使用,油漆的颜色会产生变化,勾兑颜色就全凭技师的一双手,“不停地对比,再不停地改良。”杨金龙曾经为了调出一模一样的颜色,一连工作了9个小时。为了弥补机器打磨不到边角的瑕疵,杨金龙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练习手工砂纸打磨,出来的效果几乎可以媲美机器。
“以前的手工艺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们这代人要把这种精神找回来。”正是这种可贵的工匠精神,造就了这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015年,杨金龙以汽车喷漆项目国内第一的身份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为中国实现了此项赛事金牌零的突破。
这是一場不能超过0.01毫米误差的“苛刻”比赛。
求索,工匠精神的坚守
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粗细的1/6,这也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上下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如果超过了0.01毫米,颜色、光泽度、纹理等都会发生变化,而油漆一般要喷五六层,因此在喷涂过程中,一个最微小的动作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效果。
喷枪加上油漆有六七斤重,连续喷漆几小时,对耐力是极大的考验。练习时,手臂上都挂着一瓶矿泉水。为了加强手臂肌肉,杨金龙每天都要举哑铃锻炼。有时候手臂酸痛到睡不着觉,只能靠冰敷来缓解。穿着“全副武装”的工作服进烤房也是一项挑战。夏天封闭的烤房内气流不通,一天下来换个七八套工作服都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艰苦训练,不仅是为国家争得荣誉,更是检验一个国家是否掌握世界最先进技能技术的标准。
我国是手工业大国,然而高技能人才仅4971万人,不足就业人群的6%,而这个占比在日本为40%,德国为50%。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有两件事情让杨金龙印象深刻。一位来自瑞典的参赛者,家里三代人都从事汽车喷漆职业,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自豪。而那次喷漆比赛中,20名选手中有5名是女性,最后与他一起获奖的另两名选手就是女性。
这一次经历让杨金龙意识到,对技能专业的热爱与自豪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坚持,离不开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与环境,也离不开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专业院校。
传道,为国家培育中坚力量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在一线工作中实践打磨后,杨金龙回归了母校,杭州技师学院,在成为一名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继续学习钻研。
小王是杨金龙班里的一名学生,听老师点评作业的时候,平时大大咧咧的他一下换了个人似的,变得严肃又认真。“杨老师是我的榜样,我也想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从小喜欢汽车的他,为追随着“偶像”的脚步,来到了杭州技师学院。教室门外,四五个年纪更小的学生,兴奋地趴在玻璃上看着师兄们带着防护面具,操作着各类器具,见到老师们走过,立马乖乖站直,再道一声:“老师好!”
对待年轻的学生,杨金龙也有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希望他们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同时不要只把技术当成赚钱的工具,要把工匠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里的学生基本是初中毕业后就入校,大部分专业在入学前三年都免除学费。学校以汽车、机电和商务三大类专业群为特色,航空、轨道专业也在扩大专业类别和筹备中。学校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在理论教学外更加强实际操作。基础课程中,几个学生就能操作一个模型,而实训车间里,宝马、奥迪都是教学车辆。院长邵伟军介绍道,学院现在拥有宝马中国、捷豹路虎、博世(上海),东风雪铁龙标致等校内实训基地65个,校外实训基地350余个,实行“订单式”培养,定向输送人才,解决学生们的就业问题。
邵院长介绍,不少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获得中级或高级工程师资质,薪资水平也比较优越,这一定程度上也给了大家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自豪感和动力。未来技能人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工”,而是制造业中的技术先锋,是国家打造制造业强国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