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到“里”,体验作者独有情感

2019-09-10宋晓萌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宋晓萌

摘 要:教散文,不仅是教学生认识散文所写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去理解和体验作者“写”的这个行为,作者在怎样的独有的体驗之下创作出这篇散文。宗璞的不同文章中蕴含着不同的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其代表作《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欣赏其富有诗意的语言之外,还要领会其深刻的意蕴。要立足全文,读字连句感受作者的情感,教会学生理解和体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读字;连句;理意

在中学的课堂中散文教学存在功利化应试化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讲散文的时候都知道将重点放在品析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只是带着学生在文本外围转了一圈。就像带着学生去动物园,指着远处的猴山上的猴子说:这就是猴子,他们很活泼。具体也不给学生讲猴子如何活泼,也不关注学生是否体会到猴子的活泼。学生仅仅得到的是标准答案,自我感受不多,对猴子是如何活泼没有更深的理解。王荣生教授对散文特征的概括是: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①阅读散文,是为了分享作者的所见所闻,体悟作者的所感所思。而作者的所感所思体现在文本中字句的锤炼之中,一字一句总关情,通过文字的走向变化,感受作者丰富感情升华的过程,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前的心绪、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写完这篇文章后的心态。要让学生走入文本,从感受语言魅力的基础上,让学生与作者达到共情的目标。本文就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例谈谈如何立足全文,走进作者的字句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感。

一、读字:结合文本形成画面感

在讲本文写作手法时,教师一般会采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分析其美妙之处:比喻、拟人等修辞。但是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妙处,这么好的描写是否在脑海中形成了画面。并且在将文本中的描述转化成画面感之后,思考假如你也见到同样的紫藤萝,你会如何描述,而本文中在作者的眼里的紫藤萝为什么是如此描写。

在讲到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②紫藤萝的“盛”体现在哪里?接着作者写了 “辉煌”,这个词语在学生脑海里是个模糊概念,什么样子才算得上辉煌?要抓住作者描写的关键点,让“盛”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画面。而画面感作者已经给出具象的表达,紫藤萝像“瀑布”、“条幅”,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瀑布、条幅的样子,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触的事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到作者说的盛、辉煌。“点点银光”、“迸溅的水花”如果不让学生钻研文本,很容易理解为银光和水花,是藤萝上的露珠在阳光下反射的结果。

抓住关键字眼,结合文本描述,并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紫藤萝的“盛”,并且作者用大量的动词来描述紫藤萝就是为了突出此刻的紫藤萝生命力的旺盛。是此时此刻作者受到了紫藤萝的生的喜悦的感染。

二、连句:立足全文感受情感变化

于漪老师说:“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义丰的关键词句、重点词句,教学时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用重锤敲打。” 大部分教师在讲《紫藤萝瀑布》时都抓住了其字句的优美,赏析其文字手法。如果仅从文字手法赏析还不够,我们要带学生体会句子之外的深刻意蕴,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题目《紫藤萝瀑布》中的“瀑布”一描绘出了紫藤萝的茂盛。二象征了生命的流动。在文章中对于瀑布的流动有三次不同的表达,每一次蕴含的作者的感受不同。如果引导学生从三处“流动”入手,引导学生从更深的角度体验作者情感,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的是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

三次流动依次是;仿佛在流动 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首先体会“仿佛 缓缓 不断”

这三个词语本身所包含的不同的表述意味。

首先“仿佛在流动”出现在作者看到紫藤萝在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的环境下依然开得很盛。即使没人欣赏,没人做伴紫藤萝依然完成大自然赋予它们生命的使命,奋力地走着生命的每一段。用“仿佛在流动”来形容表明作者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接着回忆往事:伶仃的花,弟弟的病以及文革的痛。作者为什么要突然插入这段痛楚的往事?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自己才愿意揭开伤疤?只有对伤痛的往事释怀了,才能再次淡然的提起。因此发出“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③通过对自己遇到此事的心情,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达到共情的目的。

最后“藤萝花又开了”,即使是在之前连生存的地方都被侵蚀掉的紫藤萝,即使这里春红已谢,人也稀少,显得那么凄凉,一片暗淡的景象,但紫藤萝只要抓到机会依然会尽情绽放。这种力量一点一点的流淌在作者的心中。

三、理意:结合背景体会独特经验

在文章中作者借助于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意”,这是跟作者所处于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读字连句是为了引导学生联系文章整体内容,通过联想来进入文本,这只是理意的基础和前提,紧随其后的是对文章进行全身心的体验和感悟。

从对《紫藤萝瀑布》的“盛”形成外在的画面感知,感受紫藤萝生命的旺盛,在对外在的感受基础之上,立足于文章整体,把握作者融入感情的三次“流动”的表述变化,体会作者融入文章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独有的生命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措[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2]张静.“紫藤萝瀑布”带来的生命启示[J].中国教师报,2019:7-17.

[3]李海林,王荣生.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4]钱艺林.摭谈如何实现散文教学的“神不散”——以《紫藤萝瀑布》教学为例[J].语文月刊,2019,(06):37-39.

注释: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教育部组织. 紫藤萝瀑布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06

[3]教育部组织. 紫藤萝瀑布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