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及评析

2019-09-10朱煜赵坚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老屋气球魔法

朱煜 赵坚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学习生字新词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会不会读,一起读,一个词语读两遍——(出示第一组词语,生齐读。)

暴风雨   往前凑   孵小鸡

师:读得非常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这些词语中,有些字的笔画比较多,是容易写错的,哪位同学给我们做个提醒,你可以提醒它的读音,也可以提醒它的意思,还可以提醒它的写法。

生:“暴风雨”的“暴”最后一笔不是捺,是点。

师:这个同学一下子提到了“暴”的关键笔画,最后一笔是点。

生:我还想提醒“暴风雨”的“暴”最下面的那个字不是“水”。

师:对呀,正因为不是“水”,它的最后一笔才是点,这是最明显的变化。

生:“往前凑”的“凑”是两点水旁,不是三点水旁。

师:你告诉我们,这个字的偏旁不要写错。

生:我还要补充一下,“凑”的最后一笔也是点。

师:你也注意到了这个关键笔画。我刚才发现,有两个同学讲到“暴”,有两个同学提到“凑”。同样的字,分享的角度却不一样。继续说。

生:我还想说“凑”里面的“天”第一笔不是撇。

师:这里是两横,一撇,一点。

生:“孵小鸡”的“孵”左边是一个“卵”字。

师:你看,他是从查字典的角度提醒我们。同学们,既然讲到了“暴”“凑”“孵”,我们就把这三个字写一写。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书空。指导:“暴”字一撇一捺要舒展,最后一笔是点;“凑”字两点水,右边的一撇一捺也要写得舒展,下面“天”最后一笔变成点;“孵”是左右结构,两边差不多大小。)

师:刚才读了三个词,继续往下读,会读吗?(出示第二组词语,生齐读。)

叽叽   喵喵

师:都会读,不过,读得不好,我要请一个同学来试试看。

生:(放慢)叽叽,喵喵。

师:有的同学笑了,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干脆)叽叽,喵喵。

师:听出来了吗?她是怎么读的?

生:她读的第二个“叽”很短。

师:记住,两个相同的字构成一个叠词。当我们读的时候,第二个字要读轻声,读得短促一点,请你为我们示范一遍。

(生示范读)

师:真的像一只小花猫一样,“叽叽,喵喵”,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真好听!这两个词会读吗?(出示第三组词语,指名读。)

饥饿   偶尔

师:读得真准确,非常好!“饥饿”的“饥”字这篇课文里没有,是老师另外加的,也算是一个生字。怎么才能记住这个生字,不把它写错呢?

生:要记住它的部首,它是食字旁,和吃有关。“饥饿”的意思就是没有吃的东西。

师:她是用记偏旁的办法来记住的。

生:我再补充一点,“几”和“饥”的读音很像,所以另一边是“几”。

师:哦,他是用形声字的办法记住这个字的。还有没有同学能用换一换的方法?

生:我有一个顺口溜——几乎没有东西吃,就是“饥饿”。

师:自己编个顺口溜,也是识字的方法。不过,能不能用换一换的方法试试呢?其实,屏幕上已经给你材料了。

生:把“叽”的口字旁换成食字旁,就是“饥饿”的“饥”。

师:你看,這就是换一换的方法,说明你一、二年级学得很扎实。

生:把“飞机”的“机”的木字旁换成食字旁,就是“饥饿”的“饥”。

师:嗯,还有好多种换法。什么叫“偶尔”?

生:我觉得就是很少。

生:它的反义词是“经常”。

师:好厉害!你看,用反义词来理解一个词,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样,还可以用近义词理解一个词。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学得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把它们记住。到了三年级,我们学习字、词,就要用原先学过的方法自己去学,不能每个字都靠老师来教。

二、由词入文,梳理故事内容

师:大家都学得不错,我再来考考你,“叽叽”是谁的叫声?

生:小鸟的叫声。

师:在这个故事里,是谁的叫声?

生:小鸡。

师:除了小鸡,这个故事里还有谁?

生:老母鸡。

师:“喵喵”是谁的叫声?

生:小花猫。

师:小花猫给故事里的老屋提出了一个请

求,它请求老屋做什么?

生:它请求在老屋里呆一夜,躲避暴风雨。

师:意思说对了,但是句子没有讲清楚。它请求老屋做什么,因为……这样说就说清楚了。

生:它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来,因为它想在老屋里呆一夜,躲避暴风雨。

师:那么老屋答没答应呢?(生:答应了。)那要说出来呀!

生:小猫请求老屋再站一夜,因为它要躲避一场暴风雨,老屋答应了。

师:掌声送给她!要讲清楚不容易的哦,还有谁愿意再讲一次?

生:小猫请求老屋再站一天一夜,因为它要躲避暴风雨,老屋答应了。

师:它到底要老屋站多久?(生:一夜。)“一夜”和“一天一夜”不一样哦。母鸡请求老屋做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生:母鸡请求老屋再站21天,老屋答应了。

师:为什么请它再站21天呢?

生:母鸡请求老屋再站21天,因为它要孵小鸡,老屋答应了。

师:你看,慢慢就会说了。同样的意思,你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讲哦。

生:母鸡请求老屋再站21天,因为主人想拿走母鸡的蛋,而它却想孵小鸡,老屋答应了。

师:掌声送给他!他真的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说这个内容了。

三、借助旁批,学习预测有依据

(一)读四个预测,提炼依据

师: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读了这个故事,基本把内容读清楚了。而且他还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猜测这个故事后面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多了什么?

生:这里多了一只小蜘蛛。

师:小蜘蛛后面就会出场的。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这里多了作者的思考。

师:不是作者哦,是另外一个小朋友一边读一边留下的感受。比如他读了题目,心里想:“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你看,一边读一边在猜测。后面也是一样,他一边读一边猜,一边猜一边把内容全都写在文章的旁边,这就叫旁批。你觉得他猜得怎么样?

生:他猜得对。

师:哦,你觉得他猜得很对,因为你已经读了文章了。预测不是随便想,有依据的预测才是真正好的预测。来,我们看一看,课后有一道习题,它告诉我们课文中第三处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出示课后表格,男女生合作读。)

女: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

男:不断地被别人打扰,可能觉得很烦。

生:(齐)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不耐烦的时候?(生:有。)说给我听听。

生:做奥数作业的时候。

师:太难了,是吧?

生:别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回答了,可是他还三番五次地问我同样的问题。

师:对呀,问一次,我不会烦,问多了就会有点烦。“三番五次”这个词用得好。

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别人打扰我,我就会觉得很烦。

师:同学们,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烦。所以,这位小读者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预测的。(板书:生活经验)

师:再看第一个预测,又是根据什么呢?“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你在哪里见到过魔法?

生:在《哈利·波特》中见过魔法。

生:在电影里看到过。

生:我还在魔术师表演的时候看到过魔法。

师:那不是真正的魔法,那只是魔术哦。我们主要是从书里读到过魔法,所以,根据我们的读书体会,也是可以预测的。(板书:读书体会)第二个预测也是有依据的,你们仔细听我读,大概就能听出它是依据什么来预测的。“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重读“图”)你听出来了吗?是根据什么预测的?

生:根据文中配的插图预测的。

师:真聪明,掌声送给她!看图的感受也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的。(板书:看图感受)好啦,只剩下最后一个了,最后一个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呢?也要仔细听哦!“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重读“又”)

生:他根据前面的内容自然就猜到后面的内容了。

师:联系前文,自然就能预测了。(板书:联系前文)

(二)再读两个预测,运用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四种最常用的预测依据。刚才有同学提醒后面还有小蜘蛛呢。好,小蜘蛛来了,它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这时候,这位小读者说:“我猜到了老屋会怎么回答。”后来,小蜘蛛要给老屋讲故事。这时候,小读者又产生一个预测:“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接下来,小组里讨论一下,這两个预测,也就是第5、第6个预测,分别是板书中四个依据中的哪一个呢?做做选择题。

(生小组交流)

师:第5个预测的依据是什么?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来说,其他同学补充。

生:是第4个“联系上文”。因为之前小动物们向老屋提出请求,老屋都答应了。

师:有道理,老师把“5”写上去。(板书:5)

生:我们觉得,第5个和第6个预测都是“联系上文”。每次一个小动物的请求得到满足之后,都会有其他小动物过来。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预测都是“联系上文”,而且分析得蛮有道理。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我好想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生:我觉得第6个预测应该是依据生活经验,如果一个故事不断地讲下去,老屋就不会

倒了。

师:他的什么生活经验让他这样想的呢?

生:可能是谁给他讲故事的时候,讲得太好了,别人一直在讲,他一直在听。所以他就会想,老屋不会倒下。

师:哦,是这样,生活当中也有人很会讲故事,总也讲不完。他就联系到了课文,认为老屋不会倒下。

生:我也选择“生活经验”,但是跟她的想法不一样。一个故事总要有一个结局,如果你一直这样讲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后面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故事。所以,我也认为老屋一直不会倒。

师:你的意思是说必须要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所以说还会有其他的小动物来。这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你平时看到的书也是这样吗?(生点头)那就不是生活经验,而是读书体会。(板书:6)不过,也很好。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刚才几位同学找的理由写在黑板上了。我突然发现,同样的预测,因为预测的人不同,依据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三)预测结局,还原结局

师:第7个预测我们不去讨论,我想问的是,小读者说“估计老屋不会倒了”,你认可这样的预测吗?同意或不同意,要说出理由。

生:我不同意。因为它已经是一个老屋了,就算小动物不想让它倒下,它也不可能一直存在这个世上,所以我感觉它总有一天会倒的。

师:因为它太老了,总有一天会死掉的,所以你不同意这个小读者的猜测。掌声送给他!

生:我也不同意。(师:你刚才说同意的。)现在我改主意了。因为故事总会讲完的,等讲完了,老屋就倒下了。

师:哦,小蜘蛛的故事总有一天会讲完的。

生:我也不同意。因为假如老屋真的自己不想倒的话,它也会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总有一天会自然倒下的。

师:我现在特别想听到的是“同意”,有没有同学同意呢?

生:我同意。因为在童话故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师:很好啊,大声再说一遍。

生:(大声)因为在童话世界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师:掌声送给她,讲得多好啊!所以,她完全同意老屋不会倒。还有谁同意?

生:我同意。小蜘蛛的故事讲完后,它还可以给老屋讲另外一个故事。

师:小蜘蛛可能不断地讲不一样的故事,让老屋不要倒,它舍不得老屋。

生:我也是同意的。因为我在文中看到,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所以老屋是不会

倒的。

师:掌声送给他!你看,他是根据故事里面具体的句子来判断的,他很会读书哦,不是凭空乱讲的。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的作者写的结尾是怎样的吗?(生:想!)好,老师已经把它带来了。(出示故事结局,师讲述。)

又过了许多年,老屋更破旧了,看起来像一堆破烂的木头,身上落满阳光和灰尘。房梁和窗框都静悄悄的,杂草已经长得很高了。

老屋说:“好了,我总算可以休息了。”

它停下来听了听,这次没有人请它再等一等,屋外一片安静。鸟儿和虫子仿佛都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它整整等了一天,下定决心,明早一定要倒下去。

朝阳落在房梁上,很暖和。老屋醒来,清清嗓子: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说完,它认真地竖起了耳朵。

等等吧,再等等吧。

师:它倒了吗?(生:没有。)它为什么不倒呢?

生:因为它想等等,看看还有没有需要它的小动物。

师:掌声送给他!他读懂了,这么短的时间他就读懂了。不是小动物来请求老屋帮忙,而是老屋主动在等待需要它帮助的小动物。看样子,我们刚才都没猜对,猜它倒的,没猜对,猜它不倒的,好像也没猜对。不过,没关系,猜对与没猜对都很有意思。

四、预测一个新故事——《红气球》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猜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红气球》。(讲述:这一天,男孩子杰尼斯领着小女孩阿林卡来到大街上玩。街上站着一个妇女,正在卖气球。阿林卡一见到这位妇女,便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猜——

生:结合生活经验,我觉得她肯定要买气球。

师: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生:有,好多小孩子经过气球摊,都要买气球。

师:我也是。(生笑)好,看看她猜得对不对。(讲述:她是多么想有一个气球呀。杰尼斯身上没带钱,而阿林卡掏遍了所有口袋,终于找到一个十戈比的硬币。于是妇女指着手中的一大堆气球:红的、蓝的、绿的……让孩子们任选一个。阿林卡毫不犹豫地取过一个大红色的,然后拽着杰尼斯就往家跑。)猜——

生:我猜她一定要回家炫耀。因为每次我拿到好东西的时候,我都要回家让我妈看看。

师:生活经验让你这样想。好,接下来怎么样呢?(讲述:在路上,阿林卡突然把缚气球的线递给杰尼斯。杰尼斯接过线,他感到气球虽然无声无息,而向天空腾飞的劲却很大。)猜猜看,后来怎么样?

生:我猜最后气球应该是飞走了,因为杰尼斯觉得气球“向天空腾飞的劲却很大”。

师:你这是根据什么来猜的?

生:联系上文。

师:非常棒!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這是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猜的,有一次,我的一个气球就不小心给飞到天空了。

师:掌声送给她!(讲述:于是他把握线的手稍稍一松,气球就趁机挣脱了他的手。)真的猜对了,是不是?继续——(讲述:红气球在杰尼斯头顶上停留了一刹那后,猛地向天空冲去,很快就飞过了路灯。“快抓住它!快抓住它!”阿林卡边嚷边跳,拼命挥舞着两只手。可是杰尼斯却站在那里,抬头望着越飞越高的气球。)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杰尼斯可能是在许愿。

师:许愿?许个什么愿?

生:许一个自己的心愿,让气球飞上天,放飞自己的心愿。

师:掌声送给她!不过有一点不够好,杰尼斯把别人买的气球放上天,许下自己的心愿,如果是这样的话,杰尼斯的心愿可能是实现不了的。我估计这是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的,是吧?生活当中,你也会经常许愿?

生:是的,有一次,我自己买了很多气球,然后就许个心愿,把它们放飞了。

师:那你的心愿会实现。看一看,结果会怎么样呢?(讲述:这时候,路上的行人都收住了脚步,围在一起向高空眺望。红气球很快就飞过了大厦的顶层,只见有个人从顶层的窗口探出身子向气球挥了挥手。红气球悠悠地向高空飞去,飞去,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终于消失在云外了。围观的人群散了,各人又去干各人的事情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再猜猜。

生:我猜小男孩可能会买一个气球,也可能是过了几天后,这个男孩的心愿居然实现了。

师:老天对他实在太好了。这个同学很聪明,她说了两个预测,好厉害!

……

师:这个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省略号,省略号……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吗?(生:想!)结局就在老师写的这本书里,叫作《赵清遥的作文故事》,在这本书里,可以读到结局。(师赠书)下课!

教学评析

这样教学预测,适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赏析

在教育起跑线不断前移的今天,每每听朱老师的课,我都会自然联想到一种生长在我国东部的竹子——毛竹。据说,它的种子萌芽后,生长尤为缓慢,前四年只长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毛竹便以每天30厘米左右的速度往上长,六周便可长到近15米。前四年间,很多人只见其表,想要“催长”,而竹农却不急,因为他们深知毛竹的生长规律。

朱老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亦是给我这种感觉。不揠苗助长,往高处拔;不刻意标新,博人眼球;总是依循“规律”,让人觉得适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预测: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可朱老师并未按照教材的要求,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实践预测的材料,而是选择了《红气球》这个陌生的故事让学生预测。

学生阅读故事,大都是走马观花的情节阅读,思维会不知不觉被作者牵着走,预测很难发生。原因很简单,在正常情况下,学生拿到的都是一个“完全”文本,被前面的内容吸引后,便会迫不及待,一睹为快。他们压根儿不会边读边预测,也无法体验预测给阅读带来的乐趣。有依据地预测,就更别提了。

教材编者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编排在第四单元,呈现的是个完整的故事。上课之前,学生定是不止读过一遍了,对故事内容一清二楚。为了让预测真实发生,朱老师出示了《红气球》这个陌生的“不完全”文本,让学生边读边猜。这样,学生的预测才得以真实发生。

此外,《红气球》是个线形结构的故事,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个反复结构的故事。反复结构的故事比线形结构的故事更容易产生预测。学生在读完前两个故事情节后,自然会找到故事内在的结构规律,也自然会对第三个故事情节进行预测。但是,在学生日常的阅读中,这种反复结构的阅读材料并不多,他们更多会遇到线形结构的阅读材料。基于此,朱老师选择了《红气球》作为实践预测的材料,向学生开放真实的阅读世界。

当预测得以真实发生,学生预测的依据又会是些什么呢?

成尚荣先生曾在《用猜想定义阅读》一文中提及,建议教师给儿童以更大空间,更大自由,鼓励他们胡思乱想。对此,我是赞同的。难道我们非要用成人视角、教师视角,给学生的“突发奇想”套一件理性的“外衣”?或许,我们眼中的“瞎猜”,并非是他们心中的“瞎猜”;或许,我们现在认为这些“瞎猜”没价值、没意义,说不定换了时空,并非真的没价值、没意义。

可不管怎样,教材编排了这一单元,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编者自有考虑。作为教师,还要挖掘其教学价值进行教学。虽然整个单元的落脚点在于续编故事,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作用在于了解一些预测的方法。从文中旁批和课后习题来看,编者想要教师教这样几种常用的方法:根据文题去预测,根据插图去预测,根据文章内容去预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去预测。

再看朱老师所教的预测方法:根据读书体会去预测,根据看图感受去预测,联系上文去预测,联系生活经验去预测。比较一下,你会发现,朱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构,他提炼的方法更为精准。他将根据“文题”去预测,改成了根据“读书体会”去预测。

确如朱老师所言,看到文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就猜想“老屋总也不倒,是被施了魔法吗?”从逻辑上来讲,是说不通的。用学生的预测实践来说,想到老屋可能被施了魔法,是因为曾看过《哈利·波特》这类书,在书中接触过魔法。朱老师对预测方法的重构,源于他对学生预测规律的了解。

教学之难,难在转化。重构了预测的方法,如何转化到学生那里去?转化至何种程度为宜?

梳理本课的教学,朱老师先让学生数一数小读者有几个预测,然后直接呈现前四个预测,教学预测的方法。他巧用课后习题中的表格,让学生联系自己被打扰的经历,学习根据生活经验预测;他让学生回想在哪里见过魔法,联系自身的读书经历,学习根据读书体会预测;他夸张地将“图”“又”两个字读得又重又长,启发学生快速发现还可以根据看图感受预测、联系上文来预测。

剩下的五、六、七三个预测,用来训练预测要有依据。学生通过推测五、六两个预测的依据,了解预测依据是开放的,同一内容的预测,依据可能不一样;通过讨论是否同意第七个预测,再阅读故事的结尾验证,明了预测的内容可能和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最后,朱老师用《红气球》这个陌生的“不完全”文本,让学生实践预测。从课堂学生的预测情况来看,前两处预测是在他的提问下发生的。第三处预测,朱老师还没读完故事内容,学生就纷纷开始预测起来。他们的预测已经从被动转向主动。朱老师不断提醒学生进行有依据的预测,要他们说出预测的依据。关于预测后的验证,学生满脸期待。朱老师却说,猜得对不对没关系,关键是预测能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有趣。

学习了朱老师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这样的转化是适切的。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预测本身应比预测方法更重要。由于学生的阅读框架、认知框架等不够丰实,即使学习了预测的方法,没有相应的储备,有时也只能凭着感觉猜测。要他们说清预测的依据,可能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预测方法这一环节,朱老师快速呈现旁批,教学“速战速决”,仅用了8分钟。在操练预测的过程中,他反复提醒学生说清预测的依据,通过次数的叠加来增强他们对预测方法的敏感度。学生在有依据的预测中,潜移默化地从走马观花般的阅读,转变为有思维探究与情感共鸣的阅读。最后,全班同学越猜越兴奋,越猜越想读。正如单元导语中所说的,猜测和推想,使他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至于预测的结果,猜对猜错,真的不重要。三年级学生很难做到像成人读者那样进行创作性的反思,因此,能品尝到预测本身给他们带来的阅读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教学预测,适切!不拔高,不抢跑,不炫技,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规律。

我的一位朋友曾趣称朱老师为“理常在”。我想,这源于朱老师对语文学科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清明、敬畏和谨守。其实,这样的“理”,渗透于他教学的时时、处处。细品,总能给迷惘的我、你、他,以光明,以温暖!

(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江苏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老屋气球魔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魔法穿越
不倒的老屋
会变魔法的风
老屋
找气球
VR的魔法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