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塑

2019-09-10易冉冉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范进中范进喜剧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从而导致了人文性的流失。人文性的流失最明显的表现为更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成为可有可无的教学目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正渐行渐远。本文就将以《范进中举》的教学实例探讨如何重塑语文教学人文性这一问题。

一、《范进中举》主题探讨给教学的人文性带来契机

在《范进中举》的教学中,就“文章揭示的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还是世态的炎凉的主题”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其实,这答案真的重要吗?相比答案,我觉着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辩论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而很多时候语文教学面对这样有争议的问题时,如果时间允许,会让学生稍加讨论,而没有时间时,就会采用一家之言笼统讲解,从而又丢失了一次对孩子人文的关怀。初中的孩子本来处于身心发育和良好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维活跃,喜爱挑战创新是这一阶段孩子的普遍特点,如果连语文学科都没能让孩子自由畅想,获得基本的情感需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还能诉求于其他学科吗?

要对《范进中举》进行主题辨析,首先要确定这篇课文是喜剧还是悲剧?针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

普遍认同《范进中举》是喜剧。无论是从情节还是人物来看,都符合喜剧的特征。范进发疯的高潮部分夸张、讽刺地展现了一个老秀才一朝转变命运的惊喜和刺激,作者都是用喜剧的方式表现的,让人忍不住发笑。而且结局也是众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可谓喜剧的收场。不仅如此,本文的语言也风趣幽默,配合情节和人物让人更觉可笑。所以大部分读者都以喜剧的方式来看待和解读文本。

从喜剧的定义以及文学特征来看似乎是合乎情理的,但我们也不要忘了“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应当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喜剧’‘悲剧’仅取其比喻义,不要把它们看做戏剧的类别。但又不是跟这两个剧种完全无关,例如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在讨论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一点这个方面的常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鲁迅先生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所以让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时,教师做的仅仅是应该把喜剧和悲剧的多方位的相关定义提供给他们,让他们仔细琢磨这些话中的关键词,比如“有价值”“毁灭”等等。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辩论等形式进行思维碰撞,这样还怕没有火花吗?而通过悲喜剧来认定的主题就仅仅只有“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及世态的炎凉”吗?

二、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人文性的重塑

(一)营造创新氛围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就是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在这篇课文教学中,我采用辩论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土壤,而他们也给我带来了惊喜!因为有的孩子也得出了悲剧的结论,除了他们从人物命運的角度,看到范进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中,磨灭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是范进的人生悲剧之外,甚至是提出本文“反映的是人在金钱观念下,一些正常关系的破裂以及善良美好的品质的丢失”的这一主题,这看似非常简单易懂的结论,但是他们是如何得出的就值得我们探究。原来是孩子们想到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他们会想到底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有价值的东西呢?有,那又是什么呢?那它又被毁灭了吗?

果然他们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应该是友好互助的,何况是亲人朋友之间呢?范进和胡屠户是正常翁婿之情吗?范进和邻里之间有互助友好的相邻之情吗?范进和张乡绅又是合理的“年谊”之情吗?随着一个个答案的否定,本来人生应有的美好的品质、情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在无声中被一次次撕碎,这难道不是悲剧吗?

(二)关注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品味,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以此来提升感悟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就《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而言,如果单纯地让孩子知道“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和世态的炎凉”,这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的封建社会毕竟离他们太遥远了,只能说他们“知道”了主题,不会有深的感触。其实反观现实,难道像范进,胡屠户,乡邻,张乡绅这样的人物在当今社会就没有吗?所以仅仅看到到封建社会中的典型性是有些片面化了。既然孩子已经提到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老师何不顺势引导,让他们审视自己周边儿的人是否在上演这样啼笑皆非的戏码,让他们感受到这笑容之后的血和泪,也让他们反思自己应该何去何从,是成为一个可笑,可鄙,可怜的人,还是成为拥有善良美好的品质,能处处发现美,感受到温情的人,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三)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深入解读文本,让文本焕发生命力

从《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教学来看,教师要在备课之时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解读文本,尽可能找到能发散学生思维的切入点。相信只要肯给孩子一个发散思维的契机,给他们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土壤,他们会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更会珍惜一次次思考的机会,也必然会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燃烧起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这也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现实意义,为塑造人文性作出的努力。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当今社会举着“素质教育”旗号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取人,忽视人文精神培养,导致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倾向于急功近利,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精神素养,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迎来春天!

作者简介

易冉冉(1990.07—),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现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范进中范进喜剧
“初创”杯喜剧大赛
“范进中举”现实版
范进中彩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范进中举》缩写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