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2019-09-10宋海成
宋海成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学习优益的固定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自觉的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扩展自己的认知领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重要因素,不仅对当下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对以后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有重大正面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的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
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活动,加上数学的逻辑性较强、面对很多的数字学生容易感觉数学科目学习起来很枯燥,那么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方法来突破这一困难。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根本上来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总结为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造成的。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兴趣,才可能逐步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多时候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只注重课堂中教授知识的过程,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对于讲课的内容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不同的年龄阶段,感兴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对于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数学教师应该应用游戏的方法来实施教學,可以将数字画在图纸上,涂成不同的颜色,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再来进行加法减法的教学。再比如说,培养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了,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程度也加深了,所以,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讲一些著名的数学故事,或者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数学习题,运用这些方法来吸引这一阶段学生的吸引力。总的来说,培养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想办法培养这种兴趣或者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审题与计算不认真等因素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向。在期中、期末检测以后,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谈话,和学生一同总结、分析与反思上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并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看到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然后合理制定下一阶段自己的数学学习计划与目标,对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进行明确,并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认真的对待数学科目,课前认真复习、课堂上认真听教师境界的内容、课下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能够认真的复习。这一系列的行为是提高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流程。其中,课前预习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最好的尊重,预习数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不足,有重点的听教师的讲解内容,在课堂是能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问,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做题时认真审题可以使学生避免因马虎而忽略了数学题目中给出的解题条件,正确的运用题目中条件解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独立完成作业是锻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独立完成作业需要学生做题前准备好所有的学习工具以及与学习有关的所有资料。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按照完成作业的計划一步步的解决学习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要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不在做题的时做出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不要抄袭其他同学的作用,不能在网上搜集问题的答案,要运用自己脑中存留的知识去解决作业中的难题,不会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寻求同学、家长或教师的帮助。独立完成作业是对能力的锻炼不是学习行为的与世隔绝。正确的对待数学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力度,要大胆的进行思考,并将其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较大的作用。对于学生较好的表现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得到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索,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将学生的能动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