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艺术表现的策略
2019-09-10张胜俊
张胜俊
《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二指出:小班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物。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很多孩子会在绘画开始的时候说:“老师,我画不来。”为什么孩子们会说“画不来”呢?可能是孩子们没有观察过所画的东西,没有积累经验和素材。也有可能是害怕画得不好。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大胆进行艺术表现呢?下面,我将以绘画活动《小鼹鼠》为例讲一讲
一、提供绘画物品的实物、图片,鼓励幼儿细心观察
在美术活动《小鼹鼠》中,我提供了几张形态各异的小鼹鼠图片供幼儿观察,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出来。婷婷说:“鼹鼠毛茸茸的。”朗朗说:“它的头上,身上都是毛。”我说:“你们真能干,毛茸茸说得好,我喜欢。还有呢?”黄浩宇说:“鼹鼠有四条腿。”我肯定他的发现,然后指着鼹鼠的爪子问:“这是什么?浩宇说:“这是鼹鼠的爪子。”我追问道:“你们看,爪子有什么特点?”浩宇最先叫起来:“它好尖呀,!”蒋煜琪也大声说道:“对,尖尖的爪子。”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和教师的肯定与不停地追问。孩子们了解了鼹鼠的大概特征。我问:“可以怎样在画纸画尖爪子呢?”婷婷说:“用短短的直线。”浩宇在空中比划了一个尖角并说道:“这就是尖尖的爪子。”俊鑫说道:“鼹鼠有胡子。它的鼻子和嘴巴连在一起。”说实话,我都没有发现,俊鑫的发现吸引了其他的孩子,大家对鼹鼠的嘴部再次进行了仔细观察。我对孩子们说:“来,我们一起来画一画鼹鼠连着的鼻子和嘴巴吧!”你们高举着小手,认真地书空画了起来。观察了嘴部,晨晨又指着鼹鼠的头部说道:“鼹鼠和我们一样有两只眼睛。”
二、孩子绘画时老师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表现和创造,不以“像不像”评价孩子的作品
详细观察了鼹鼠后,孩子们开始画鼹鼠了。朗朗画了好多好多的短直线。我问:“这是什么呀?”朗朗说:“这是鼹鼠呀,这些都是它的毛。”“哦,原来这就是你心目中的鼹鼠呀!真不错!”昊昊,画了鼹鼠圆圆的脑袋,在脑袋上也有很多的短直线。我猜想,这些短短的直线也表示的是鼹鼠的毛。昊昊的回答验证了我的猜想。涵涵,更是将观察到的鼹鼠特征全部画了出来:两只眼睛、嘴巴和鼻子连在一起、头上、身上长满了毛、有四条腿、有尖尖的爪子。俊鑫和浩浩,也不错,虽然没有画鼹鼠的身体,但是,却抓住了鼹鼠的特点,画出了两只可爱的小鼹鼠。煜琪画的鼹鼠有着大大的、毛茸茸的身体、長长的胡子、尖尖的爪子,非常传神。婷婷告诉我,一只鼹鼠不好玩,我给他再画一个朋友。当我们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尊重了孩子的表现和创造,孩子们也带给我太多的惊喜:虽然他们年龄小,绘画技能相对较弱,但是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不凡的创造力。在活动中,他们乐想,乐画、乐于表达,真的很棒!
也许有人说:这画的哪里是鼹鼠,根本不像。但我要说,我们为什么要用“像不像”去评判孩子的作品呢?《指南》指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判。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地表达了,大胆地绘画了,而呈现的作品更是将他们心目中的鼹鼠表达得形象生动,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当然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一个问题值得我去思考:朗朗的作品上只有鼹鼠的毛时,我是否仅仅鼓励就够了?《指南》还指出: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在本次的创作中,朗朗以鼹鼠毛这个局部代替整个鼹鼠形象,这就是他眼中的鼹鼠。但作为老师,我其实还应该在肯定他的基础上去引导他的提高。比如:我可以说:“朗朗,你好棒呀!用短直线表示鼹鼠的毛,那鼹鼠的毛长在哪里呢?”引导他再观察,再获得一些直观的、形象的鼹鼠的特点。相信再次观察后,朗朗的作品会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