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构架攻略

2019-09-10冯海帆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根治景点论点

冯海帆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进入旅游旺季,一些久负盛名的景区景点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闭门谢客。可可西里、黄河源头、岗什卡雪山、青海湖鸟岛……每到旅游旺季,游客便接踵而至,给这些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带来了极大的生态压力,尤其是部分游客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文明旅游素质不高。人们认为,景区发出“谢客令”,虽然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但能够有效维护当地的自然景观。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任务非常明确: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对“谢客令”的认识,该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呢?

旅游旺季,景区闭门谢客,必然会造成经济损失,但相比生态破坏,这个损失却是微不足道的。“谢客令”对游客破坏生态的行为敲响了警钟,也为环境的修复提供了契机。写作时,应围绕环保与发展的关系组织内容,表达对现实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发展与环境。市场经济时代,很多问题确实应该考虑经济价值。可是,如果发展破坏了环境,则应优先环保。景区“谢客令”当然会给景区和地方政府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更大的生态损失。景区谢客护景,实乃智举。

(2)旅游要文明。旅游,是一种时尚。在大众旅游的时代,久负盛名的景点让人心向往之。然而,部分游客环保意识欠缺、文明素质不高,破坏了自然生态,以致景区纷纷发出“谢客令”。那么,如何能让景区毫无顾忌地喜迎八方之客呢?根本之策是提高游客素质,实现文明旅游。

(3)契机与警钟。对景区自然环境而言,闭门谢客是一次修复“颜值”的契机。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短暂的修复之后,景点会以更加靓丽的姿态展现在游客眼前。对广大游客而言,被断然拒之门外,是一种警醒,警示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重视生态效益。

[原文]

莫让“谢客令”成为杀手锏

本该在爽朗的假日享受自然的造化,却被一条刺眼的“限客令”拒之门外。本可借机创造景点的经济价值,却忍痛放弃,闭门求安。可见,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但是,“谢客令”谢绝得了人身,却谢绝不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心。想要创造经济效益,又想保护生态平衡,需要根治人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保护生态,要从个人做起。我们精心打造景点,从始至终都是为景色文化传播卖力。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破坏我们呕心沥血的作品,这显然与我们的初衷相悖。归根结底,是我们环保意识欠缺造成的。我曾痛心于2017年“口罩男”大肆践踏丹顶鹤的残忍行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慕名前去感受自然,或许只是揣有“看热闹”的狡猾感,又或许怀有更残忍、矛盾的心态,并非出于对大自然万物的崇敬与热爱。我们是否想过,如今我们对自然进行破坏,不久我们会加倍偿还。故而,即刻起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建立开放景区的关键。

治理环境问题,仅仅一个“谢客令”治标不治本。保护生态,要用智慧和耐心感化。引起景区发出“谢客令”的,必定有极大的生态破坏的因素。这样忍痛割舍经济效益,我们不能说是高尚。有问题便全然堵塞景区大门,未免过于极端。这样不但造成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景区文化的传播,起不到根治的作用。曾经封建时期的中国,闭关锁国之策留下了多少后患,“谢客令”与此其实并无差别。不妨限制游客人数,搭建保护围栏,宣传保护生态小知识,这样下来,创收和保护环境两不误,远远强于将一切外物拒之门外的不智之举。

保护生态,要从现在做起。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推出鼓励政策,就是让更多有才华、有责任意识的青少年参与到生态治理中来。那种认为环境保护离我们还很远,资源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是缺乏远见的表现。资源不可再生,自它减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保护意识就应该开启。

先净化心灵,再净化环境。共营生态和谐家园,未来的我们才能共享一片蓝天。

诊断

本文针对“谢客令”折射出的问题,从“怎么办”的角度进行论证。论点新颖别致,有一定的语言功底。

内容上,紧紧围绕“谢客令”组织材料,顺利完成“任务”;结构上,采用“总-分-总”模式,条分缕析。

开头,用“本该、本可、人身、人心”串联四个分句,言简意赅、直入主题;结尾,回扣论点,憧憬未来,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如何解决景区面临的生态被严重破坏的问题,重点突出。

然而,细读发现,文章多处逻辑混乱,论据使用错误,个别语句措辞不当导致观点与材料相悖,故不能突破切入分。

(1)第二段,“保护生态,要从个人做起。”这里的“个人”究竟是谁呢?“口罩男”往后,“我们”是文明素质低、破坏景区生态的游客,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前文的“我们”却是“精心打造景點”的景区工作人员。此处逻辑混乱。

(2)第四段,紧承二、三段,是第三个分论点——“保护生态,要从现在做起。”然而,“现在”对象模糊,角度意识不强;且“游客”“景区”和“现在”分类标准不一致,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此处逻辑不清。

(3)第三段,把“谢客令”和“闭关锁国”相提并论,说二者“其实并无差别”。实则不然,闭门谢客是为了修复生态,为的是可持续性发展;闭关锁国是因为封闭保守、盲目自大。此处论据使用不当。

(4)第三段,“这样忍痛割舍经济效益,我们不能说是高尚。”此处措辞不当,“高尚”应改为“高明”。“远远强于将一切外物拒之门外的不智之举”,此句否定“谢客令”,认为这种做法“不智”,与材料不符,此处观点错误。

[升格]

闭门谢客虽明智  根治人心是根本

本该在爽朗的假日享受自然的造化,却被一条“谢客令”拒之门外。本可借机创造景点的经济价值,却忍痛放弃,闭门求安。可见,景区的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但是,“谢客令”谢绝得了人身,却谢绝不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心。想要创造经济效益,又想保护生态平衡,需要根治人心。

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旅游人数逐年递增,旅游经济方兴未艾,这原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游客蜂拥而至,给景区造成极大的生态压力,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加上部分游客环保意识欠缺,文明素质低下,导致景区生态堪忧。发布“谢客令”,闭门谢客以修复“颜值”,实为无奈之举,若无破坏与污染,景区也不会出此下策,要怪只能怪游客素质不够高。

曾記否,2017年“口罩男”大肆践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残忍?曾记否,游客在森林中随意丢弃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引发火灾的无知?曾记否,4名游客擅自踏入七彩丹霞景区内未开发的保护区,踩坏了几千年才形成的特殊地貌的痛心?而如今,被誉为人间天堂、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遭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如此践踏和破坏的文明之殇还有很多,珍禽异兽频遭屠杀,奇花异石屡屡失窃……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该看到青山在流泪,听到绿水在哀号!

王开岭先生那热情如火的声音便源于他对沉闷世界最彻底的控诉:“看见最后一只逃亡的犀牛在沼泽里奄奄一息,看见千万艘捕鲸船射杀后的鲸鱼的血染红了海洋,看见成群结队的狼倒在血泊里再无生命……”

此伤此痛,该如何根治呢?此情此景,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古有孟子的“斧斤以时入山林”,今有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我们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然环境还要重蹈覆辙吗?当然不能!于是景区果断闭门谢客。

然而,“谢客令”只能暂时缓解压力,治标不治本,并非上上之策。如何才能让景区毫无顾忌地喜迎八方之客呢?我想,重在根治人心,倡导文明旅游。否则,前脚修复完毕,后脚便遭破坏,如此循环往复,恐怕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谁破坏了景区生态?是游客。他们为何会有不文明的行为?因为环保理念不新,生态意识不强。如果人人都能“漂其黑,守其白”,如果我们共同守护漫山美景,定能留得青山绿水长。

攻略

立意确定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理清写作思路,理顺行文结构。否则,即使有新颖深刻的论点,也很难准确明晰地阐述,导致层次混乱,再加上措辞不当,甚至会给人观点错误之感,以致前功尽弃。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必须明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要求考生结合时代特点,发表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的看法,然后对症下药,掌握这类作文的构架方式。

首段包括三个步骤:引材——析材——观点。尾段呼应开头,回扣论点,重申观点。

主体部分的论证,内容上包括“为什么”和“怎么样”两部分,一般把重点放在“为什么”上,摆事实,讲道理,结合时代特点剖析事件(现象)出现的原因(背景),从而论证它的必要性(可行性),这样可使文章显得深刻。结构上,可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

并列式结构,需着重考虑分论点或几个角度(对象、主体)之间是否有包容(交叉)关系,是否能构成并列关系,避免逻辑混乱。

递进式结构,其分论点有深浅(表里、中外)之分,需正确摆放它们的顺序,逐层深入,使得逻辑清晰。

猜你喜欢

根治景点论点
Where Empires Meet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大排查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吃药可以“根治”乳腺增生吗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