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四大历史节点,做自信的家电院人
2019-09-10苏亮张丽
苏亮 张丽
标准与检测,一直是家电院的两大主要业务。1960年出生的鲁建国,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标准与检测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产品更是涉及洗衣机、电风扇、吸油烟机、吸尘器、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电座便器……等众多新老产品,从1985年开始在家电院工作至今,是名副其实的家电院老兵,见证了家电院三十多年的发展变迁。
因此,鲁建国也非常感慨:“34年让我对家电院有着足够深的感情,也有着很深的认识。”他认为,家电院是幸运的,因为它把握住了时代的大趋势;家电院是坚强的,在历次转型中都成功了,为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家电院也是足够拼搏的,从一个几十个人的市属事业单位成长为目前超过560人、在全国主要家电生产基地都有布局的创新型科研院所。
“我们要按照院领导规划的家电院发展战略踏实前进,做自信的家电院人,对的起‘中国’二字。”鲁建国说,“做好、做强、做大是发展总目标,家电院的未来会更好。”
六次更名,四大关键
手工业设计研究所是家电院的前身,此后经过六次更名,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而在这之中,有四次是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1979、80年,是家电院的第一个关键点。1979年建立了电冰箱、洗衣机和电风扇检测室,1980年更名为“北京家用电器研究所”,“正是在80年以后,我们随着中国家电的起步,开始真正搞起了家电研究和检测。”
八十年代,也是中国家电行业真正开始起步的阶段。像当年的水仙、友谊、小天鹅、金鱼、雪花、海尔、万宝、新飞、美菱都是在八十年代建厂或真正开始发展。社会的需求,催促着中国家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产品的安全和性能质量也成为消费者的第一诉求,由此催生了家电产品的检测业务。
家电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电视、冰箱、洗衣机是当时最传统的家电“三大件”,每个家庭也都以拥有一台或几台家电为荣。当时家电产业的规模并不大,品种单一。
所以那时的家电院的规模并没有现在这么大,科室设置也比较简单。“1室做的是冰箱,我当时在的2室是洗衣机,还有电子室、机械室、情报室和标准室。每个科室平均也就5、6个人,最多的电子室也才只有10多个人。”
从科室设置来看,家电院从开始聚焦在家电行业起,科研、标准、计量和检测就一直是家电院的主要工作内容。家电院一方面抓住了家电开发、检测起步的社会需求,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内家电行业带来更多的国外研究成果信息。
国内的标准几乎是空白,所以当时鲁建国们也开始从翻译国外标准开始,“真的是一页一页,一个一个词对着字典翻译。”当时国外的家电标准也不多,能引进的也就更少。但就是这一字一字的勤恳工作,坚定了家电院对于科研、标准、检测的行进方向,也为家电院随后担任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萌芽
1987、88、89年,是家电院的第二个关键点。1987年,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家电院担任秘书处的工作,标准化工作正式成为家电院的核心业务之一;1988年“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获得原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家电院正式成为面向全国的检验、仲裁机构,具备监督、检验资质;1989年,“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在家电院成立。
“89年中国家用电检测所的成立,对于我们来讲,有两个意义。一是试验室进入到国际试验室认可CB体系中,同时推动了中国家电试验室的国际化,二是标志着家电院开始初步的市场化探索并进入国际市场。”
当时,我国要加入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并在中国设立检测站(安全认证试验室)。“由于当时只允许中国有一个机构加入,所以这一次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成立对我们至关重要。”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家电开始发展起来,中国市场也发展起来,国外的家电企业想进入、中国的家电企业也想走出去。所以,一方面我们通过拿下国际站,推动了中国家电企业的走出去,更关键的是中国家电产业有了更多的可以在国际上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众多的外资家电开始进来,也让中国消费者见识到了更丰富、更优秀的家电产品,也进而倒逼着中国家电的一次升级转型。”
九十年代的成功转型
第三个关键点,是1995年更名為“中国家用电器研究所”以及在1999年的改制。这一次更名,标志着家电院的相关科研工作开始成为主要业务方向,而“99年的改制标志着家电院开启了真正、全面市场化的步伐。”
时间证明,家电院由于市场化探索的早,最终没有在当年的国企倒闭潮中受到影响。正式改制后,家电院进行了一系列顺应市场的变革,包括工资制度改革、奖励制度改革等,“收入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高了,完成了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的精神面貌转变,带来了业务层面的迅速发展,最典型的就是检测业务的迅速扩张。”这为如今家电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尝试。鲁建国坦言,“当时,我们也有迷茫,市场未来该怎么走,也是在不断探讨,不断尝试。”勇于变革、坚韧务实,这是家电院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家电院伴随着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而变革,不仅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宽,更为中国家电产业的崛起做出了应有贡献。
新形势下的超越自我、勇争一流
第四个关键点是2002年,更名为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并于2004年实现了检测业务从4000万到7000万的大幅增长。之所以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整个家电产业在2003年迎来了重要的变革——长城认证转成3C认证,同时家电院的EMC实验室也正式挂牌。“我们的EMC实验室准备了十年。”鲁建国告诉记者,3C认证是对整个家电产业的重新整合,而家电院因为紧跟行业发展大势,提早准备,及时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在2004年,检测所顺利通过了CB体系复评审计扩项评审,业务范围由原有的三大类产品二十二项标准扩为九大类产品九十九项标准。
随后的几年里,伴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家电院检测业务持续攀升,到2009年,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家电推广普及提速,检测业务增长速度再迎高峰,至2011年,收入首次破亿,达到1.1亿元。
“在保持检测业务领先的同时,我们也在持续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2011年,家电院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并于同年完成了安徽滁州分院的奠基 ;2016年,家电院成为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国家智能家居(电子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8年更名为“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家电院开始在建设“大院大所”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标准引领,夯实家电大国基石
标准是规范市场经济客体的“法律”,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标准决定着市场控制权,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成为市场和经济利益的最大获利者。伴随着中国家电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发展,家电院在标准制定方面也完成了从简单翻译到行业引领的蜕变,为中国家电产业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在标准方面,家电院对中国家电产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推动了中国家电的性能分级。”家电院主导制定的GB/T4288-2003《家用电动洗衣机》标准,是国内首次对家电产品性能质量进行分等分级,实现了与欧盟标准的同步,并同步推进家用洗衣机性能质量认证,具有积极的行业示范作用。
围绕标准,家电院对中国家电产业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推动了家电健康系列标准的实施,确立了中国家电走在了世界前列。“家電健康系列标准,包括了材料、冰箱、空调、洗衣机、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六项细化标准,2010年全部正式实施,在抗菌、除菌规范方面领先国际近十年,中国家电标准正式从学习阶段升级为自主创新阶段。”该系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世界家电产业开始认可中国的技术实力。
第三个贡献,是家电院积极参与并主导了家电标准化改革。鲁建国介绍说,家电标准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家电标准系统化,包括电器安全、健康安全、节能环保、使用性能等四个方面标准的全方位启动,对应人身、财产安全,健康安全、环保,为后十年我国家电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个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中国家电产业的国际化方面。2013年6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德军首次担任IEC/TC61副主席,这是中国家电人首次担任IEC技术委员会的核心职务,随后的2016、2019年,马德军连续两次成功连任。马德军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洗涤性能实验室主任岳京松还先后获得IEC“1906”大奖。“中国家电人成为国际标准制定主要参与者,让中国家电在国际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鲁建国颇为自豪的总结道,“就标准制订而言,中国家电领域属于制订比较完备且市场化成功的代表,这对推动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高端化、品质化升级,并在国际上立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青春,在路上
虽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但是,在鲁建国的心中,如今的家电院依然“正青春”。“如今的家电院,拥有了55年的优势力量积累,又赶上了大好的发展环境,正是发展壮大的好时机。”他认为,家电院人应该自立、自信和自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从而更好地为政府、行业和消费者服务,为建设家电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鲁建国勉励年轻一代的家电院人,“你们是家电院未来的希望,希望你们踏实自信,为建设更加专业、更加优秀的家电院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