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斌:不疾不徐地前行
2019-09-10马梦婕
马梦婕
人物点击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电力抢修工
“劳动筑梦”全国职工演讲比赛银奖
“先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是史文斌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电力抢修“唯快不破”的铁律,他在不疾不徐中稳步前行,“我已经当了25年的老班长喽”。
上世纪80年代,史文斌拿着杭州电力唯一一台抢修车的开道警铃开路。老百姓都说:“铃铛响到哪儿,阿斌师傅就出现在哪儿,电就亮到哪儿。
史文斌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的电力抢修工,从业38年,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电力行业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我最自豪的还是杭城老百姓给我的称呼_阿斌师傅。”
阿斌师傅“靠得牢”
史文斌是位名副其实的“电三代”。爷爷是抗战时期杭州的第一代电力人,父亲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力劳模。
南方夏季多雨且伴有雷电,用电高峰电路总是出现故障。史文斌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停电,“吃着吃着饭,就没电了,漆黑中,传来的是爷爷和父亲关于线路问题的讨论声”。从小对“电”耳濡目染,让史文斌对这份能为黑夜带来光明的工作抱有深深的敬意,更坚定了他为电力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
“故障排查就像号脉,工具箱里的空气开关、测电笔、螺丝刀、老虎钳都是我们的手术刀。”史文斌将电力抢修比作急诊医生,要先救命、后诊断。
1985年的大年三十傍晚,史文斌接到变压器突然冒烟的报修电话,他第一时间摇着铃,风风火火赶到现场。因年三十用电负荷大,闸刀已经烧得通红,他刚一碰,滚烫的铜屑伴着火星纷纷落下。紧急时刻,史文斌看到边上店门口有一盆水,他果断用水打湿了衣领和前胸投入抢修。至今,他还记着当时身上的刺骨冰冷和脸与闸刀之间滚烫的滋味。
电力抢修不仅急,还不分白天黑夜,常常是晚上开始抢修,一干就干到天亮,直到早点铺陆续开张、上班的人流入织。即便如此,对待电力抢修工作,史文斌仍抱有一颗赤诚之心。下班经过居民区,碰到谁家没电了,他都会主动帮忙。看到住户有电了、灯亮了,史文斌打心眼儿里高兴。每当通电的瞬间,居民也会说上一句:“阿斌叔,靠得牢!
一次,居民区的一对老夫妇家出现了漏电问题,总闸关了家里也能连电,请了很多师傅都查不明原因。史文斌暗自思忖,“如果不是设备出了故障,那一定是在线路铺设上出了问题”。于是,他开始检查每家每户的电表。果不其然,在另一个单元里发现了一户居民的电表异常。仔细检查后,史文斌得出结论,建房时施工人员误将地线和保护线连了起来,只要这户居民使用插座,老夫妇家里就会;连电。史文斌找到了问题症结,彻底解决了老夫妇家的漏电难题。
在电力行业打拼近40年,史文斌没有放松过一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这样说:“不干这一行,我想不出自己还能做什么。我父亲就是一名劳动模范,我要向他学习。”
阿斌电力服务队
在做上门服务时,史文斌发现,除了电力局日常承担的电路维修外,居民还有很多用电服务需求。为此,2003年,史文斌带头组建了“阿斌电力服务队”。
服务队有了,具体的服务标准怎么制定?这也难不倒史文斌。除了按照国家的用电标准外,他带领大家借鉴学习海尔、松下等知名企业上门维修的经验。
队员们挤出工作外的大量时间进行标准制定,结合日常维修经验集思广益。在大家“朝九晚九”的齐心协力和共同推进中,服务队逐渐建立了一系列服务标准和规范化的模式。不论是断电还是漏电,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一个电话,服务队的成员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用户解决困难,提供专业服务。
阿斌电力服务队曾经保持了连续8年服务零投诉、作业零违章的“双零”工作成绩,也连续8年保持了安全质量和客户满意率百分之百的业绩。2009年,史文斌所在的电力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2014年,服务队又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称号,被当地媒体形象地称为“电保姆”。
2010年,史文斌劳模工作室成立,也成为新进员工从事配网和供电服务工作的培训实践基地。除了通过师带徒、技能比武、业务培训等形式将“传帮带”的传统继续传承和发扬外,史文斌还带着自己的初创团队针对电网企业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判,致力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工作室创新研发的便携式遥控电动合闸器投入使用伴年后,累計减少客户停电8000个时户数,多供电量1.6万千瓦时。除了大型研究外,史文斌和团队也着眼于日常的小发明。最近的一项小发明一匝刀保护罩在乌镇互联网大会展示后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别看只是一个保护罩,却经历了硬纸板到三维立体模型制作,再到加工制造及最后投产的全过程,中间还要进行无数次的模拟和修改。
创意有时会与实践无法匹配,成果申报有时也需要漫长的等待,但史文斌依旧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他也会自嘲说:“没办法喽,不干的话就只能坐等退休了。”
与新时代同行
改革开放初期,南方用电量大,浙江地区煤炭紧缺,电力状况更为堪忧。“我刚入职时,电线只有100多条,现在,浙江已经有上千条电线线路了。”
提到杭州电网的发展,史文斌感慨万千:“最直观的变化是以前的电线像筷子一样细,现在已经像拇指一般粗了。”更为明显的变化是,从前不论是摸排还是抢修,大多需要电力工人的体力劳动。而现在,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普及,电力维修实现了精准定位和远程遥控。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如期举行。史文斌作为G20峰会的保电员,提前一年投入准备工作,在供电指挥,中心负责研判,以确保会议期间的正常供电。设备零故障、客户零闪动、工作零差错、服务零投诉……当会议顺利结束的那一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激动地连拍桌子,“我们真是保电保到了插座这一环”。虽然是3年前发生的事儿,史文斌依然感触颇深:“真的像是打了一场胜仗!”
爷爷在世时说过的一句话,史文斌至今铭记于心——“那时候电厂刚开工敌人就来轰炸,大家四处奔逃,杭州白天也是黑的。”如今,他想自豪地告诉爷爷:“现在杭州的夜空也如白天般明亮了。”
新技术日新月异,史文斌也自叹“很多方面都赶不上年轻人了”。但是,供电局只要有新的技术培训,“不服老”的史文斌都会去参加,与新时代、新技术同行。
“现在很多事都加上了互联网、人工智能,有人说阿斌师傅也可以歇歇,不用跑了。其实我想说,要让老百姓少跑,我们更要多跑。”今年7月,在“劳动筑梦”全国职工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史文斌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了更多人听。
如今,史文斌仍在他热爱的电力一线岗位上不疾不徐地前行着,他说:“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为了让老百姓‘能少跑一次’,就让我再多跑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