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蔡邕对书法理论发展的贡献

2019-09-10李成

学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蔡邕

摘要:汉代是书法艺术自觉萌芽的时期,书法逐步摆脱了实用的意义,而走向纯真的艺术境界。早期书论并不像后期那样完善,但论书思想屡屡为后人征用和推重,成为了中国书论的开山。作为汉代时期最为杰出的蔡邕,他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的成就可谓实至名归。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创造了“飞白书。”蔡邕书法理论有《篆势》、《笔势》和《九势》保存至今,对汉代以后有深远影响。蔡邕是《熹平石经》倡议者和前期参与者之一。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他所作的小赋绝大多数切近生活,取材语言清新,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关键词:蔡邕;《九势》;书论;飞白书

引言: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的更迭都会引起社会思潮的变迁。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这样的思想大潮使得各个领域发生了变化。作为书法理论自觉时期的汉代,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书家,其中集大成者蔡邕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研究蔡邕资料来看,资料还是比较少的。近几年来研究蔡邕文学的相对较多,蔡邕的辞赋、音律都有很高的造诣。相对于文学而言,书法方面的资料就寥寥几笔。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从其后来人所提到的,目前能见到的《笔论》和《九势》都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同时其书法创“飞白”,擅篆、隶,但至今无真迹传世。本篇文章试图通过对蔡邕生平及其书法理论的研究,来探析其对书法发展的所做出的贡献。

一、蔡邕的生平概述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和书法家,蔡邕的先辈虽不是显赫的人物,但家学还是比较渊博的,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因上书论朝纲阙失,被诬流放,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从祭酒一直升到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在王允酒宴之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享年六十岁。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对后世影响甚大。

二、蔡邕对于书法理论的贡献

(一)“势”的研究

蔡邕在书论中为后人保留了两大贡献,这两大贡献使得书法开始脱离实用走向艺术之路,为后来人提出了宝贵的书写建议。他为后人留下了《九势》,蔡邕在论书过程中强调了“势”的美学范畴。当我们书写行笔时,要想使书写变得流畅,“势”是不可缺少的,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然蔡邕在《九势》中早就提到了笔势与笔法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在蔡邕《九势》中,笔势是一种单行规则,指不同点划须用不同的方法;笔法则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种点划都不能违背。所谓“九势”,就是关于笔势的九种方法、法则。只要学书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又能勤学苦练,就算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由此可见他所谓的势是包含着字的形体和用笔两方面的因素。蔡邕《九势》“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中“形势”应指的是形体之势,这里蔡邕指出一字之中点画之间关系和安排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求在一字之中每个笔画能够达到协调。但他所谓的“势”决不是局限于形体之势,而是更有笔势的问题,他所说的“藏头护尾”、“下笔用力”都属于运笔的范围。因而蔡邕所谓的“势”,包含形势和笔势,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写字只有此两者兼具才能有所成。“书肇于自然”即指出书法的变化多端取法于大自然的复杂多变,而这复杂多变是在大自然的自然运动之下逐渐变化形成的,蔡邕在此借鉴老子的思想,把大道之力收入其中,将“象”、“势”“神”完美解释,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理论。因蔡邕生活于汉代,关于书法技法的阐释是针对当时篆隶,隶书是当时的通用书体,除篆书其他书体都处于萌芽阶段,但这些见地也适用于其它书体。这也奠定了蔡邕在书坛的地位。

(二)“散”的研究。蔡邕书论另一大贡献在于他指出了书法创作与作者情绪的关系。其《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也;若迫于书,虽山中兔毫不能佳也。”蔡邕认为书法创作的关键在于散,书写者在进行书法实践时保持性情平和,神意悠游,然后才能使作品风神俱佳。书法艺术应当是独立的,不应被其他事物所打扰,也就是“若迫于事”的观点。从中不难体会出书法应是脱离了以实用为目的地纯艺术。“散”是庄子的艺术思想,庄子所追求的就是绝对精神自由,要求在自我中得到彻底解脱。相对于书法而言,蔡邕首次揭示了书法作为一种纯艺术所需要的创作心理:“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有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在这里蔡邕明确的指出了虚静而自由的心态,在书法实践之前,唯有做到此种状态我们所书写的作品才会称心。就此种心态而言,这与庄子所谓的“心斋”、“坐忘”的精神状态相类似。庄子的这种精神状态就我而言,类似于玄学中的冥思状态;如习武之人练功时打坐状态,若入定不够沉适,就会走火入魔,最后不了了之。其实书法就类似于如此。蔡邕“散怀恣性,写出本源”的创作心态的探究给后世以很大影响,欧阳询所作的《八诀》中说:“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唐太宗的《筆法诀》这都是蔡邕理论的延续。蔡邕的书法理论涉及到了书法本身的体势、运笔以及书法与作者情怀、书法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他在综合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对书法理论的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蔡邕对后世书法理论的引导和影响

由上述可知,蔡邕的书法实践虽无所深究,但书法理论的成就确实是巨大的。蔡邕留下的经典书论为古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同时也确立了最初的书写规范。蔡邕从书写规律出发并找到直达本源的道路,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必须是在“散”的情绪之下进行习作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书法从实用性转化为以审美目的性阶段,也就是书法的自觉时期。在这个时期各书体都开始形成,社会各阶层都开始重视书法美,这促进了书法学的发展,这一时期有太多的著作是以蔡邕书论为基石形成的,如索靖的《草书势》;卫恒的《四体书势》;卫铄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说十二章》等。这些著作理论价值高,内容涉及面广,文字简短,这些共同奠定了对后世影响的书学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

[2]高长山.蔡邕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傅合远.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2006.

[4]朱新忠.蔡邕:困境中的突围[J].中国书法报,2017.

[5]陈海燕.蔡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成(1994.3.17-),男,籍贯:山西太原,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职称:无,学历(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书法史。

猜你喜欢

蔡邕
蔡邕《九势》节选
蔡邕与永州汉代石刻
蔡邕:成于才华,败于温度
倒履相迎
蔡邕文学研究七十年
蔡邕听琴
蔡邕偶创“飞白”
在蔡邕与汉魏士人之间
倒屣欣逢迎
蔡文姬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