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苏州园林审美设计现代社区

2019-09-10祁建华王思天

广告大观 2019年9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

祁建华 王思天

摘要: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具有知名度的。之所以经久不衰,正式由于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独特的中国审美。而这些具有东方属性的独特审美,如今也为现代社区设计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苏州;园林;社区设计

引言:

我们知道中国面积很大,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几千年的历史让华夏大地的不同地区都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特色。为了保护和发展地方文化,并使其具有继承性,有必要将地方文化纳入现代社区的设计中。

1概述

融入区域文化元素的建筑设计在这个时代代表着一个地区地方历史文化和影响力。地域文化是在生产活动中保留下来的长期文化遗产和风俗习惯。如果能够在生活环境中进行设计和使用,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当然,在特殊的江南地域文化下的建筑设计也必须遵循基本原则。首先,必须在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而带来的破坏,并利用设计来改善和协调当地环境。此外,必须合理使用地域文化符号,将设计方法融入建筑设计中,将设计与文化相结合,提高文化特色。最后,有必要根据当地情况创新地使用区域文化,以便更好地向人们展示特色文化。

2设计的现状

虽然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功能上能够适应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的的社区却并不多见。大多数人对所谓园林景观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那个时代上。他们仍然把所谓的园林当作一个种植了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有假山池塘还有浓浓的中国古代意境的花园,而并没有对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和其最有价值的中国审美真正意义上产生了解和理解。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社区在设计和规划上只是在外国社区景观的基础上,把建筑简单粗暴的换成仿古的中式建筑,打造成所谓的“江南古建筑”的样子,而失去了其最最根本的灵魂。

这种通过粗糙的复制,来设计景观的现象,不仅是使“中国园林”的风格遭到了许多人的误解,而且还使得许多自身具有历史感的社区因为重新设计翻新之后反而破坏了其原先古老的年代感。同时,大多数复古设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没有了解东方人独特的审美和中国古代建筑家的风格和特点,只是单纯粗暴的模仿和复制,一味追求外形的美感,却不注重最最本质的中国传统的思想,也没有深入理解中国文人的意境的表达。因此大多數仿古的社区所体现出来的看似古韵古味,其实却只是肤浅的做了一些表面上的装饰,而无法在其最最本质的点上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真正魅力。

此外,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出现,许多人都开始倾向于更加现代和洋气的外国风格,开始大量的模仿,而不去琢磨有着自己几千年文化积淀的风格,逐渐改变了大众的审美,却诞生了许多非常相似而没有辨识度的住宅社区,这更是让古代园林式的社区设计雪上加霜。

3地方特色

我们都知道,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文化的活化石,仅在一个地区使用。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七个主要方言,吴语就是其中之一,而要说到吴语,其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苏州话。苏州话可以被称为是苏州重要的文化根源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承载着吴语区这么久历史中积累的各种文化,也同时是因为其代表了江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苏州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我们民族不可丢失的瑰宝,是一种非常珍贵且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资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普通话的快速普及,吴语方言却逐渐在历史长河中没落,甚至如今,吴语已经被确认为世界严重濒危语言,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我们的面前一点点消失。我们应该通过设计让苏州方言适应时代潮流,并不断创新以保持这一方言的生命力,让它能够更好的继承和承载当地文化,不要让文化出现断层。

此外,花窗也是园林装饰设计的艺术表达之一,在苏州地方区域性特色建筑和民居的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苏州花窗有多种形式,室内装饰图案的主题主要扎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间文化,许多窗户图案的图案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一些可能来自历史古迹,还有一些则来自自然习俗,这些图案表达了苏州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渴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苏州园林在设计上独到的中国思维和中国文化,这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文人在建造花园时也充满了对花园景观的情感抱负。通过设计这个园林来达到“借景”来表达自己无限远大的志向。

“借景”就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精美的设计,诗人在视觉上模糊了园林内外的界限。“借景”是指自觉地将园林外的风景“借”到园林的视野内,使园林内外的风景融为一体,借用园林外的风景以扩大空间感。这一区域放在现代社区,就是我们常见的入户区域,这也可以定义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可以说住宅中过渡空间的设计,是住宅设计中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连接空间或缓冲空间。

4设计思路

苏州园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自然之美。所以在园林的生态环境结构设计中,应该要保证因地制宜的原则。如今,随着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使人们对现代室内和外部设计更加愿意去大量的使用大型的绿色植物,但通常情况下又会受制于土地的面积,空间的拥挤而导致这种意愿无法落实,因此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的挖掘出那些视觉可以触及并且能够经常能够看到的区域,对其进行精细化设计,并使其与周围的景观或建筑物完美融合。在这方面,个人认为,我们大可以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比如利用水池和水车身产生水循环效果,增加景观的动态体现,动静结合,增加游园的趣味性等等。同时设计中还能够借助玻璃窗和镂空橱柜等装饰物,将外部景观和室内景观在视觉上相互连接,断而不离,从而形成自然舒适的环境空间环境。

在园林中出现的颜色一般不会非常多,以拙政园为例,白色和灰色是大多数建筑物的主要颜色。而门窗等建筑细节则主要是红棕色,与建筑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符合古代人的哲学概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符合江南地区的特殊地理风韵。而像树木,竹林,花卉和湖泊,则是在丰富园林内部环境的同时,更加进一步的烘托出这些建筑身上的白色,灰色和红色所带来的美感,使得整个花园的景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层次感和节奏感,也是因此而进一步提高了苏州园林的艺术水平。

此外,基于苏州独特的吴语文化,也可以作为设计的主题之一。苏州话属于吴侬软语,因为独特软糯的发音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一些外乡人即便难以听懂其中的含义,但光听这来自古汉语的奇妙发音就会陶醉其中。本着以文化设计为灵魂,视觉设计为辅的理念,设计可以融入吴语的独特文化,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强苏州园林的地域属性,也是为了保护和宣传地域文化。设计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借助文字艺术的形式,可以在住宅社区内的砖墙,通过吴语的词汇组合,来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或者借助苏州有名的昆曲、评弹等文化形式,将乐谱、歌词甚至是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图形结合到设计之中,同样能够做到巧妙而又不失意韵。

作者简介:祁建华(1997—),男,汉族,辽宁省灯塔市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2016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王思天(1987—),女,汉族,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讲师,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