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
2019-09-10刘开枝
刘开枝
摘要:课堂语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事关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师增加课堂语言的知识性,提高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提升课堂语言的激励性,强化课堂语言的凝炼性四个方面阐释如何成为一个课堂语言丰富的老师。
关键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语言
一、小学数学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教师,课堂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能力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人际交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大家都知道,有水平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会讲课的教师,究其关键的原因,就是纵有满腹经纶,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表述不清,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一一有口倒不出”,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效果不好,不能称为优秀教师,只因不善于口语表达,常常使学校和家长大失所望,不能成为我们口中的名师,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养至关重要,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语言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要素,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养成。
二、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语言的措施
1.增加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我以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
小学的学生大部分自制力差,学习自觉性不高,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像数学科目中文字题的审题,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要在每一个40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营养”,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进而引起对科目,对课堂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理解教材本意,吃透教材,輕松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提高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拟定教育性的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语言风趣幽默、富有内涵的人大家都喜欢,作为一个教师,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课堂语言枯燥无味,课堂仅具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我们的课堂效果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便无形中大大削弱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了。
从客观角度来讲,一堂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大部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课堂效果就很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可能的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有所收获,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数学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使枯燥数字活起来、动起来,增强学科的吸引力。
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内容,使课堂活跃起来。这些小技巧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对知识理解的加强。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同学“精神恍惚”时,我们便可以引用语文文言文中的句子提醒:“XX同学有些‘目似暝,意暇甚’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都会会意的一笑,当然要比生硬地说:“XX同学,不许做小动作,不许开小差……”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既能引起了该名学生的注意,又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了知识,像这个例子,既显示了课堂教学语言趣味性功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尴尬得到了化解,又起到了增强课堂效果的作用。
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要注意区别于平时的玩笑,要注意其内在的含蓄式的幽默,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打趣也会因影响知识的传授,从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3.提升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师要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在运用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表扬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激励性的语言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课堂中,教师一句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最好的注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可以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代替随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克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课堂语言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14):25.
[2]陈陆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9(01):70-71.
[3]刘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特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36.
[4]马洪亮.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