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的绿色标准导向至关重要

2019-09-10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污染

刘国伟

从上世纪末开始,作为国家环境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环保总局(现生态环境部)就组织开展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各环保高新企业、环境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均可申请成为相关领域的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20多年来,44家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为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贡献颇丰。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在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第三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交流年会于8月24日在西安召开,主题是“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8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交流年会在古都西安的陕西宾馆举行,本届年会主题是“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44家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下简称“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带头人、相关企业高管、科研单位代表齐聚陕西宾馆,就环境科技创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话题展开交流。

科技创新和成果 转化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投资与技术指导处处长逯元堂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自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建设以来,受到众多环保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已建成44家。他结合生态环境部对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思路,围绕如何更好地为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提出了4项建议:

①紧密结合当前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工程技术中心污染防治的工作精准性;②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的服务和企业治理服务,各工程技术中心要充分依托各自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提高对环境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③与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接,共同在技术评估、技术验证、技术孵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协同推动生态环境成果转化的落地;④增强危机意识,严格按照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来优化队伍,落实退出机制。

逯元堂处长指出,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希望与会嘉宾齐心协力,让工程技术中心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姜艳萍主持,她总结了各工程技术中心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各工程技术中心在引领整个行业技术进步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行业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姜艳萍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中国环境科學学会加大了对工程技术中心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在搭平台、促合作和助推广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积极成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各工程技术中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为给大家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将工程技术中心这个“金字招牌”更好地宣传展示出去,一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各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策划实施了多场专题展示和交流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她还提到各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投身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制修订、征求意见中,提升了政策的落地水平,受到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期望在未来一年中,各工程技术中心能在环保技术专利化和标准化上取得新突破。

创新要有新技术和真本事

在本次年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11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围绕年会主题作了报告,这些报告从政策、标准、产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就当前国家环保形势和未来趋势进行解读。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董战峰研究员在其《国家“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思路与框架》报告中提到,“十三五”期间整个环境政策体系快速地完善,为“十四五”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他简要叙述了“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存在哪些需求,认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虽然体系相对健全,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许多政策还不是非常完善。为此,在制定“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时,有必要按照体系化的思路开展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夏青研究员在其报告《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创造绿色生产力》中,一再向大家强调,“一定要记住绿色标准导向,必须先抓标准”。他认为“技术不可能是单向的,一定要出标准”。他在报告中强调技术创新“最主要得有新技术和真本事”,符合绿色创新标准的技术才是创新之本。他还指出,绿色标准导向确立后,技术一定要谈经济效益。在绿色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和产品都是生产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实现金山银山,而不必“不停地向国家要钱来保护绿水青山”。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所长王海燕作了题为《我国生态环境标准现状及发展》的主旨报告。她先谈到中国环境标准的两级五类体系的核心是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随后介绍了各标准体系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在说到环保标准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时,她以造纸行业排放标准为例,自相关排放标准发布以来,造纸行业企业的数量总体在减少,行业集中度在显著提升,产量和产值在递增而排放量逐年递减,技术也在进步。她认为排放标准的制定确实强化了管控,但也推进了企业在技术改进上的挖潜。

各工程技术中心代表分享成功案例

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闵小波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切入话题,细数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以有色金属中常见的砷为例,引出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实,认为科技创新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市场需求,国家、企业和个人要联合用力,紧密结合相关政策,这样才能推进行业的绿色发展。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冯斌在报告中分析了钢铁行业在现阶段宏观经济新形势下进入全面调整期的事实,称节能减排已成为钢铁企业提高内涵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和企业生命力所在。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钢铁行业急需多污染物协同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沈云鹏提出,将抗生素菌渣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加以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有效解决抗生素菌渣问题的根本途径。他在报告中对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并提出系统化解决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问题的思考和展望。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玮在报告中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链三种新技术应用于智慧环保领域的技术路线、应用、成果和案例做了展示,分享了三种新兴技术在现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和成果,介绍了未来5G技术对智慧环保领域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护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陈扬围绕着五大平台建设(履约及政策研究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工程及成果转化平台、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交流及人才培养平台),全面介绍已经完成的汞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等工作及多单位共建工程中心的联合机制和效果。国家环境保护创面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新民以“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和“巴彦淖尔市六大绿色产业发展”为例,针对流域概况、环境与产业现状、总体思路探索实践、经验启示等维度,对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治理与巴彦淖尔市绿色发展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主任陈刚的报告从技术验证评价角度出发,就现有评价体系、评价程序、组织实施、制度设计和技术推广等方面介绍技术验证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技术验证评价的工作成果,并对现阶段成果转化工作的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副主任马建立针对我国场地污染现状和技术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装备的发展方向,为促进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专题对话激荡绿色发展思维

本届年会期间,主办方还穿插了3场专题对话,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对话议题,特别邀请相关工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登台讨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在议题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的使命担当”的对话中,杨景玲、冯斌、郭俊、李玮和曾子平5位嘉宾上台,就如何把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问题展开交流。针对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能否实现,杨景玲认为钢铁行业能否从冶炼到排放各个环节实现从无组织到有组织的转变非常重要;冯斌认为《意见》中的目标应该能实现,但挑战很大;郭俊和李玮认为要实现目标,必须把最好的技术都用到环保上,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还要实现行业内部工艺过程的最优化。

在“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对话中,曹曼、张炜铭、陈书义、唐绍林和常前发5位嘉宾,畅谈“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技术中心如何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等话题。在谈到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时,主持人陈扬认为,科技创新包含了思维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活力创新几方面;陈书义认为创新既来自需求驱动也来自供给驱动,物联网从供给侧来改变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措施,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常前发认为工程技术中心搞科技创新一定要抓好创新队伍建设。

在“成果转化主力产业技術升级”对话环节中,黄爱军、陈刚、沈云鹏和马建立4位嘉宾,就“如何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展开探讨。陈刚认为,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模式来给科技成果提供信用背书,使得科技成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长效收益得不到肯定,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势在必行;沈云鹏以所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心为例,指出企业投入大量经费设立课题,把这些课题最后串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解决领域内问题的方法,这样最后出来的成果转化就可以形成全链条的解决方案。

在大会报告和专题对话进行的过程中,台上嘉宾“坐而论道”,台下观众踊跃提问,现场气氛活跃。参会的工程技术中心代表们在发言中表示,充分意识到环保工程技术中心的使命担当,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新的科学治理模式,努力促进成果转化,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贡献自身力量。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污染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