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2019-09-10杨丽可

广告大观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

杨丽可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在早期“动态对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翻译理论,其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创作促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该文本与原语文本所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这种翻译方式使原来因为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而无法实施的社交行为可以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其信息沟通的目的。该理论强调,根据文本表达内涵及目标读者功用需求灵活选择翻译方式,在目的法则、语内连贯、语际连贯的前提下,实现跨文化、跨文本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功能翻译理论打破了常规的以源文本字、词、句针对性翻译为主的理念,解决了翻译语言僵化、生硬甚至是词不达意、语义偏颇的问题,十分契合社会各领域对于翻译文本功用性的需求,也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视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引言

翻译训练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既有助于提升翻译者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能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有效提升外语学习水平。一方面,随着教育部门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推动了文化多元化,使得英语的使用变得更为灵活多样。传统的翻译手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对于新型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许多学校开始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特定的语境,在综合考虑译文特点、读者群体、功能以及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改进思维,突破学习外语的障碍。

1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转换思维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单词进行讲解时,往往只讲授书本上的意思,对词意补充和扩展有限,在讲课时过于死板、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很难掌握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同时由于许多单词过于相似,而教师没有对单词进行对比和统一讲解,导致学生在翻译时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译。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所以会出现背后忘前的现象,在运用时也过于死板,不能将英语知识点活学活用。许多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常常采用一个词一个词的直译,再将词意组合成句子,在翻译短句时还可勉强使用,但在翻译长句时就无法完成通顺无误的句子,且英语单词的词意有很多,翻译不当再加上缺少语言转换思维,翻译长句往往就成为翻译时最大的阻碍。如何把汉语长句翻译成符合英语思维要求的句子是学生们普遍面对的问题。

1.2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社会需求,按照社会对人才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率。但是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产生了较大偏离,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材的内容普遍比较落后和老化,一方面,教材内容大多侧重讲解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例如词汇、语法的翻译等,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很难学到专业的翻译方法和技能,翻译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当前的翻译教材更新较慢,内容通常较为落后,缺乏新意,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了解最新的翻译资讯和技术,学到的翻译技能无法满足就业需求,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2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目前,《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是最常见的英语学习教材之一。每一册书有十个单元,分为必修和选读,还有大量的课后练习题。一般情况下,由于时间有限,老师只能选取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如若教学方法不当,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和目标。明确教学方向。面对教材和众多的课后习题,为了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学生需要学会在一篇文章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而功能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对原文进行删节、改写、整合,提升学习英语的效率。举例而言,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完成课外作业:利用规定的词数,结合写作背景,分别用英语和中文总结课文中心观点,这样不仅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巩固外语基础,还能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2.2注重源文本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人员绝不是单纯从事文本翻译工作的独立“第三者”,不能将文本翻译工作变成一个单纯的文本翻译“一刀切”行为,而要充分注重源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双方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互通。功能翻译理论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翻译工作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使读者犹如在阅读源文本一樣,能直观、清晰、准确地感受源语言的直观意义与作者想表达的潜在思想。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技巧之外,还必须使其增强源文本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意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源文本作者创作风格、动机、特征、思想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重视读者的阅读目的、功用,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源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增强其英语翻译能力。

2.3培养科研能力

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无论学生将来是否继续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其中一点是学生正确利用数字资源查找文献。通过引进功能翻译理论,学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科研资料库。拟定科研项目,上网查找“参考书目”,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整篇文章,而是采取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采取skim(浏览)和scan(跳读)的方法,找到所需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总体来说,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缺乏对语句内容的整体关照、对核心内涵的准确表现、对目标读者的深入认识等问题,弱化了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而功能翻译理论本提倡以实用主义理念开展翻译工作,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突出表现在注重表现英语文本的核心内涵、注重源文本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注重翻译语言表达方式的灵活性等,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高校英语翻译教师应遵循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体分析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及文本转换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增强翻译作品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谭开荣.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04):64-65.

[2]  杨利军.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372-373.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 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