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学科的有效整合

2019-09-10王洪艳梁小涵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蒙古包民族团结师生

王洪艳 梁小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学科的有效整合,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革教学方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五十六个民族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海量事物学生难以直接感受到,虽然偶尔通过旅游、看电视等途径看到过,但观察得不够细致。庞大的知识量如果仅靠教师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收获不了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变为直观、将静态变为动态,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们创设出一幅幅立体且丰富的多民族画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对于泼水节,大多数学生没有真实地感受过傣族人民过节时的壮观景象,因此无法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资源和VR技术手段,创設与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的情境。而多功能VR(虚拟现实)桌面一体机将戴着3D眼镜、手握触控笔的学生们带进了泼水节的活动现场,视频中的傣族人民用柳枝洒、用鲜花溅、用瓢泼、用盆倒,不绝于耳兴奋的呐喊声与尖叫声使整个泼水广场都沸腾了,更使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身临其境般融入其中。VR技术凭借强大的沉浸感与交互性将学习内容可视化、立体化、体验化,让学生感受与平面视频、图片不一样的学习过程。将知识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课堂上就能带着学生领略蒙古草原的一望无际;去云南大理欣赏戴在头上的风花雪月;去西双版纳聆听葫芦丝表演;去藏族同胞家里喝上一杯酥油茶当一回尊贵的客人。

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成为令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场。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民族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朝鲜族美食紫菜包饭、藏族人的酥油茶,到蒙古包、吊脚楼、泼水节、火把节,从辽阔壮美的草原牧民到丛林深处的鄂伦春族,小到敬酒礼仪大到民族政策时事,在网络上都能查到。互联网的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五十六个民族,走近少数民族生活的平台。

在教授“蒙古族”一课时,课前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蒙古族知识包括知识点、图片、视频、音频等上传到智慧畅言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平台上共享全部资源,教师学生均可以实时的在每一个人的发布下进行讨论,进行充分的合作预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认识蒙古包是学生探究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一个重点内容。课堂上笔者首先提出质疑:当羊群把一个地方的草吃没了的时候怎么办?那就需要换一个地方,夏天向北走,冬天向南走找避风的地方,这就是游牧民族的放牧转场。笔者用Flash动画将蒙古包的制作过程制作成微课。课上,学生通过自行观看微课了解掌握蒙古包的搭建方法,再通过软件与小组同学合作亲自动手搭建蒙古包,从而明白帐篷的好处是便于拆卸,适宜游牧民族的需要。

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了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的空间更广阔,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足不出户遍游祖国大江南北。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实现实时互动

传统教学的师生互动,凭借的是语言、黑板和书本。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方式更便捷、更有实效。

课堂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小组讨论的内容整理成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发到云平台,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讨论结果,实现小组讨论的实时分享。教师还能通过教师机向学生的学生机发放试题,让学生通过自由作答、小组作答、抢答等形式进行答题,并实时分享答题结果,教学软件快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并整理成数据,教师可以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进而更准确地进行动态教学调整。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实时互动,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民族团结教育学科的深度融合。

四、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创新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拓宽了知识来源的途径,互联网的海量资源极大地扩充了教师的教学容量,将教材有效地延伸,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使课前预习更加充分具体。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将预习内容分享给同学们,实现教学资源的再次整合。课后,教师通过将整理好的网站发送给学生,或者学生上网搜集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方式实现课堂外的拓展延伸。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创新整合了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从教材出发,放眼互联网,将教材无限拓展到最大化,最后回归教材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学科的有效整合,必将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教材内容,实现师生实时互动,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民族团结教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蒙古包民族团结师生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巨大的蒙古包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这是蒙古包吗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