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式数学课堂五步法的实践

2019-09-10丁学姿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牧场知识结构新知

丁学姿

牧式教育是指在集体智育场域下,重视与生活世界相连,激发生命个体的发展欲求和潜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生命自然、自由和自为成长的教育生态和教学范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立足课堂,开启了牧式数学课堂研究。

一、进入“牧场”:调动储备,提出数学问题

课堂就是一个“牧场”,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牧场”,就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开端,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结合“牧者”与“牧场”所给予的学习条件及其资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意义:这个环节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打下基础,是整节课的准备阶段。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内容: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建立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即将解决的新问题。

形式: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尝试解答。

操作注意点: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自主觅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在数学课堂上,“自主觅食”就是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此时,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

意义:这是整个教学過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并在过程中学会合作、体会学习的乐趣。

内容:发现规律,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数学模型。

形式:这是整个牧式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集中体现了牧式课堂的全体性、目标性、活动性与创新性等特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获得的初步感性认识推向深入,最终集体归纳得出新知。

操作注意点:教师要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归纳总结,得出新知;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时要各有分工。

三、咀嚼反刍:巩固应用,发展数学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觅食”后自己的所获所得往往不够全面、正确,需要一个答疑解惑的补救过程,即教学领域里的“咀嚼反刍”。

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并发展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内容: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新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形式:课堂练习题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几组。开始时可进行模仿性练习,然后增加难度,进行变式练习,如辨析题、思考题等。

操作注意点:练习设计要讲究实效,不要让学生重复做题,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合作交流中,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作业时要注意巡回辅导,当堂交流核对答案,检查教学效果。

四、自主回味:合作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课堂上,学生也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回味”。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别人无法代替。

意义:这个环节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

内容:学生谈论自身收获,师生合作将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形式:学生进行反思,质疑解疑,师生交流,共同概括总结。

操作注意点: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方法;课堂总结的系统性要注意纵向、横向两种方向的联系;课堂总结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

五、发现新“牧场”:拓展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发现新“牧场”,引申为学生运用所学可以解决新问题,逐渐走向“教为了不教”的境界,教师“淡”出教育场域。

意义: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智慧地助推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内容:拓展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形式:教师设置灵活机动题,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等,小组共同讨论。

操作注意点:要让学生感觉学有所获,进一步拓展了知识面;要不断提升学生素养,挖掘学生潜力。

以上所述只是牧式数学课的一个简单构建,今后,教师应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具体实践,针对每一种不同的课型,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使牧式教育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牧场知识结构新知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新知
新知速递
编后絮语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