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10法
2019-09-10长心宽
长心宽
风光摄影,也称风景摄影,是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摄影人拍摄最多、也最受欢迎的拍摄题材之一。从广义上来说它不单是自然风景还应包括人文景观:山川地貌、田原风光、都市建筑,名胜古迹等等。
风光摄影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写实表现,以客观现实的纯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本,适当地注入拍摄者的个人主观情感,以此来表现特定的环境气氛。这种主观表现的注入,打破了传统客观再现的构成章法,它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再造客观现实美景。这类作品应称之为商业性风光摄影(或宣传性风光摄影),是地方政府形象及旅游宣传用量最大的风光摄影图片。这类作品要求自然真实、客观地反映某景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让观者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严禁电脑随意地组合拼贴,欺骗观众。
第二类:创意表现,它完全改变客观现实的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本来面目,以拍摄者主观意识的抒发为主。作者用一种超现实意识在作品中注入强烈的个性情感因素,加以美化。在作品中,主观色彩浓重。作品内容的表达已不受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约束;作品内容和形式往往是闪现式的、没有因果的连续关系;作品内容的时空次序是跳跃的、颠倒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纵横交错,它是一种多时空构成的主客融合,它创意、营造出使欣赏者产生艺术想象的空间。著名摄影家郎静山先生上世纪创建的“集锦摄影”即属此类。现代数码便捷的后期处理方式,使该类作品有越来越大的发挥空间。
风景,无论是城市、乡村、平原、山峦,到处都有。而如今拥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的人很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拍摄,但是能创作成为风光摄影作品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不知道如何用光、如何构图,未了解、掌握风光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摄影技巧及创作规律。
一幅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的产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和谐统一的结晶。这是因为,风光摄影审美对象主要是自然美,其“天时与地利”是自然美的最佳时机和形式,能否抓取和表现好自然美的最佳时机和形式,则又取决于“人和”——拍摄者对它的审美能力和摄影创意技巧。
在这里我根据前辈的成功經验,总结出风光摄影十种方法,简洁实用,供广大影友借鉴。
1 寻觅简约的构图
摄影是减法,是摄影家从大千世界纷繁杂乱中选择、提炼出来的,它要求摄影家从平凡中发现新奇,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摄影也可以是加法、乘法、除法,本文应用的是减法,也是摄影最常用的方法)。摄影艺术作品只能反映生活的一个片断,因此,必须使所拍摄的对象具有典型的概括性和代表性。画面要简约,必须尽量减去影响主体表现的一切杂乱无章的东西,恰当运用好摄影的艺术语言与光影技巧,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一句话,要善于寻求最简约的构图。如作品《画意黄山》,它是黄山西海的一个著名景点,那天没有云海,只有淡淡的薄雾,正常光影下,它与背后的山峰重叠并被淹没在繁杂的山色中,很难突出此景,而选择有淡雾逆光下拍摄,利用空气透视的近浓远淡,利用镜头稍微进光出现的光斑,以及逆光产生的光芒,隐去了质感、细节,使画面既简洁,主体形象又突出。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和谐统一的结晶。
2 利用晨光与夕阳的光影
“晨光熹微、夕阳西下”,这两个时刻是最容易出佳作的时间,有些人迷恋这个时刻应该在名山大川,但他忘记了,那里被众多的大师与爱好砉光顾,已经审美疲劳了……
清晨、傍晚的光线视角低,色温低,光线投影长,我们表现自然美景,很好地利用清晨、傍晚的独特光影,会拍摄出别具特色的作品。
日出、日落前后30分钟,是摄影的黄金时间,城市中晨练的人群、雾茫茫的山村景色、展曦下层次分明的山峦、晨光中水天一色的湖面、夕阳下劳动的人们的身影都是拍不完的题材。
清晨由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较低,光线会产生一种生动的,具有强烈方向性的侧光、逆光,突出了由亮光和深影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质感。
如《冬日的色彩》这幅作品是利用平射角的日出光影,拍出没有秋叶的冬季色彩。地处美国中西部高原的科林斯堡,早晚日出、日落时太阳的射角更低,美国落了叶子的树枝很密,在金色阳光照射下,金黄色一片。早晨天气多云,东边太阳在云缝中露出,西边一大片乌云,没有阳光照射呈蓝色调(拍摄时间大约只有五分钟),与金黄色阳光照射的区域呈现出冷暖对比的艺术效果….
3 寻求单一的色调
彩色摄影中寻找单一的色调,这是聪明摄影家的首选。黑白摄影用黑、白、灰,高度地概括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色彩。而单一色调的画面与黑白摄影同样,更具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我特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如何用摄影来表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我找到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红外线下的荷花……红外光照射在荷花、荷叶上,一股从容淡定、蓝宝石般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荷塘“月色”下的荷花,单一的冷色调,更显得荷的神秘、宁静、清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4 把太阳拍进画面
清晨、傍晚独特的光影、天空也是异常美丽,日出、日落的太阳因光线较暗呈金黄色,我们在拍摄自然景观时,将太阳也一道拍进画面,金黄色圆形的太阳,使天空显得多姿多彩,而更赋予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如作品《花香蜂自来》用老蛙15mm超广角、微距镜头拍摄。这类镜头的特点是景深较大,前面离镜头近的景物成像大,而背景极为广阔,与现实差距极大,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镜头最近对焦距离仅15cm。
5 关注异常的气候
明媚而灿烂的阳光能拍出色彩艳丽、反差强烈的画面,也是一般人喜爱的天气,认为这是“好天气”;但“山色空蒙雨亦奇”利用异常的天气,比如雨天、雾天、雪天、阴天等一般人认为的“坏天气”,照样能拍出别具特色有诗情画意的佳作。在摄影艺术创作实践中,对摄影师而言,应是全天候的摄影师。
《云涌都市》拍摄于我居住的合肥市绿阳苑小区18楼顶层,几十年养成的习惯,特别关注天气,每天早晨起来,总喜欢去阳台看看天气。前年4月上句的一个早晨,在我住的八楼阳台上,我看到近处的楼房在一片云雾中,有阳光的区域,云雾呈现出金黄色,这种很难得的景象,我是第一次见到。我迅速取出尼康D750数码相机,乘电梯至顶层,拍下一组《云涌都市》的场景,这一现象只延续一两分钟的时间,随着一阵风,雾气瞬间散开,正所谓“拨开乌云见太阳”。
摄影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有时异常的天气稍纵即逝,摄影师要善于抓住瞬间。
我相信“天道酬勤”……
6 颠倒的镜像世界
镜像的释义:其各部分的排列与另一个作为模型的基本相似的东西的排列正相反;相对一根与之交错的轴或一个与之交错的平面为颠倒的东西。
物体能产生镜像对比的主要有:水面、镜面、玻璃、光滑的物体表面等等。
在摄影创作中运用最多的镜像对比,就是水面。
景物在水中的倒影,也是对称式构图的一种形式,而且水中倒影因光的不同角度的折射,以及风速的影响,使水中颠倒的世界顯得更多姿多彩,变幻莫测。
《虔诚》拍摄于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拍摄当天中午下了一场大雨,很多地方有积水。在距离99米大佛还有几百级台阶的一个平台上,我发现了这一片积水,大佛的倒影清晰的映在积水中。很多佛教徒虔诚的一步一磕头去拜大佛。我找了个角度守在那里,四个年轻的女士,从正中间向上拜佛,当她们的身影正好符合我的构图要求时,我抓拍下这个含蓄的《虔诚》瞬间。
7 异常的天空云彩
我们知道,自然美的显现侧重于形式美,自然美的特征是变易性较强,而天空云彩的结构变易性更强,一年四季、日出日落天空云彩的结构千变万化,蓝天、白云、朝霞、夕阳,这些多彩多姿的云彩结构值得摄影者去关注、去捕捉。我有个习惯,当看到美丽的蓝天白云、朝霞、夕阳,都会随时拍下来留作天空背景资料,如果以后需要换天空背景,我可以根据景物的光线、地理位置,来寻找合适的天空云彩。
《天地间》拍摄于美国科林斯堡市。这里海拔1800多米,属美国西部高原气候,傍晚的天空湛蓝,白云呈金黄色,水面云彩的倒影在微风吹拂下显出金色的曲线,一只加拿大雁站在浅水中,另一只漂浮在远处的水面上,我离最近的加拿大雁只有一米多远,它友好地看着我,任由我支起三脚架,安装好卡色PRO C-PL圆形偏振镜+100×150mm长方形中灰滤镜,直至按下快门。老蛙12mm超广角镜头,超强的空间透视感,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8 寻觅图案美
俯瞰大地,自然界有很多优美的图案,山川、湖泊、村庄等等,在一定的高度俯瞰,它们会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图案美。如梯田组成的曲线美;一块块田园组成美的几何图案;一垄垄茶园组成美的线条图案;都市俯瞰的图案美,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选择、去拍摄。
如作品《青花瓷》拍摄于合肥逍遥津公园。今年初春的第二场雪,我专门带羞无人机去拍摄逍遥津公园,想拍出一张简约的雪景作品。我在逍遥津公园不断寻觅,最后决定拍摄以湖面为背景,由曲孔桥相连的逍遥阁和小岛为主体。无人机开始上升,大约在100米左右,在盘旋中找到了这幅画面,画面中单一的色调,让我激动地按下快门。在后期调整色彩时有意将画面调成《青花瓷》般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拍摄角度对摄影师的至关重要性。
9 巧用投影的效果
自然中的光与影是相互依赖并存的,有光就有影。我们巧用自然界中光线的投影效果来均衡画面、增加层次,有时还会用光影作前景增加景深,构成别具特色的视觉效果。
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我又来到谢尔登湖边,湖面上全是加拿大雁在水中嬉戏,早晨金色的阳光,将我长长的、孤独的身影,映在冰冷的白色湖面上,没有阳光处是一片冷色调,远处的一排大雁被阳光照射,从10mm镜头取景框中,我发现了一幅冷暧对比很美的画面。举起索尼α7RⅡ相机,用老蛙10~15mm变焦镜头的10mm端拍下这幅《我与大雁》。
摄影是个性化的创作,摄影师要耐得住寂寞,敢于面对孤独,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10 不落俗套的前景
我们知道前景在构图中的作用,一幅好的风光作品,配以不落俗套、别具特色的前景,会增强风光作品的视觉效果,景深透视感加大。比如我们有时使用夸张的前景来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加与画面主体间的大小对比,从而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古城夜色》拍摄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宾阳门(东门)的翁城,这里是通向古城外的一个通道,白天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很多,车来人往,拍摄时画面也较乱。
我专门观察到,夜色中当车进入城门后,车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柱,夜晚或凌晨最明显。
我在凌晨5点左右去拍摄,这时车很少,便于使用三脚架,翁城里没有安装美化城墙的灯光,只有一盏照明用的灯光。选好角度,从翁城的第一道城门中向里面拍摄,为了将第一道城门作为前景,我选择了合肥生产的老蛙12mm超广角镜头,利用前后门三轮农用车的灯光来拍摄,经过几次试拍终于拍到理想的瞬间,一辆从城内开出的车进入城门,快接近翁城内,桔黄色灯光光柱出现了,当后面又有一辆车快进城门时,我按下了快门。
超广角镜头的透视感强,加之选用的城门前景,使面积不大的翁城立体感更强,大面积的冷色调的衬托,又使暖色调的灯光更加突出,组成了一幅非常难得一见的《古城夜色》。
国内、国际的摄影节、摄影阁,神州大地遍地开花,一位影友说的精典:“摄影周和广场舞一样普及和同质化”。
几十只长枪短炮(甚至几百只)的焦点对准一个景点、一个模特,站在同一个摄影观景台,大师也很难不重复。
这种现象给我的感觉像吃过一阁的大餐一样,没有味觉了……
摄影艺术创作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我相信“天道酬勤”,不管是风光摄影还是其他摄影,就是要走自己个性化的路,就是要面对孤独、寂寞,劳其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