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

2019-09-10王洋

高考·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中学生

王洋

摘 要: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中学生自杀、自残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中学生心理特点,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内容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浅谈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共同为孩子绘制亮丽的人生底色。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实施路径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约占总样本的20.4%,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一个14岁小男孩因母亲不让玩手机游戏,责骂了两句,用菜刀将自己左手腕连砍六刀,鲜血直流。中学生易受外界影响,产生轻生、自杀等危及生命的行为。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中学生自杀、自残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中学生心理特点,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内容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浅谈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共同为孩子绘制亮丽的人生底色。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1、12岁至17、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它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加剧变化的一个时期,心理学上用“心理断乳期”来形容这个时期的剧烈变化。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和形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成人感强烈,认为自己可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有时表现为冲动、叛逆。

(二)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

生命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生命道德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生命道德教育”学科的创始人姚全兴认为:生命道德教育是人们对生命意识和生命状态的关注,对生命力和生命之美的关注,对生命的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1]

笔者认为: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是在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在道德教育范畴内对其进行的生命教育。了解生命科学知识,探索生命存在的价值;统筹人与自我生命、他人生命以及其他生命的关系;树立适合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珍爱生命,体验生命之美,实现生命价值,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

二、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师学生个别访谈,梳理出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内容,具体如下:

(一)生命科学知识

生命科学知识是生命道德教育的生物学基础。学生应了解和掌握人体、健康、生物群类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生命科学知识。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基本构造,树立健康的理念,了解其他生物的知识和整个生态系统,让学生除了关注自身之外,更要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生物要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二)生命智力知识

生命智力知识是生命道德教育的关键。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生理发育变化;培养积极正向的自我意识,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学会保护自我,应对灾难的技能;培养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和精神创伤的方法和技能;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人生规划;参与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

(三)生命美育知识

生命美育知识是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生命道德教育最终是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热爱生命、享受生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本身是一种美,为拥有生命而自豪;学会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美好的事物;懂得欣赏生命、创造美、追求生命的美好,完善生命价值,为美丽人生奠基。

三、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转变学校德育观念

学校是生命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生命道德教育要转变校长和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校长应是生命道德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自己带头学习,引导教师关注、了解和学习生命道德教育的知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同伴互助等形式,了解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方式方法,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丰富优化生活,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

(二)开设显性生命道德教育课程

显性生命道德教育课程是系统全面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方式。学校要组建课程研发团队,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围绕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分学段开展教学。课程目标要分层,内容要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合理构建适合本地、本学校的生命道德教育课程,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生命道德教育。

(三)开展隐性生命道德教育课程

隐性生命道德教育是通过多学科渗透生命道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隐性课程对学科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生命道德教育知识,使其与学科知识无缝对接。语文、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都是较好的隐性课程。笔者认为隐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较为適切的方式,既省课时又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道德教育立体网络

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首先学习生涯道德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参加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专题学习。其次,自身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孩子。再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理解、帮助和疏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谩骂。同时要加强社会对生命道德教育的宣传,共同营造“关爱生命、享受生命”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规划的时代新人。

本研究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JG17CB2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汪永清.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4.

[2]许平,陆松柏.生命道德教育:青少年德育的拓耕[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4).

[3]刘慧.生命道德: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2010(02).

[4]刘坤.关注生命:道德教育的原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