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巴黎圣母院大火谈文物古建筑火灾的防范

2019-09-10

消防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寺庙火灾消防

法兰西的文物之殇

4月15日, 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火灾持续了14个小时,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一场大火,让法国“整个国家都感到心情沉痛”。

据了解,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巨大哥特式建筑虽然在战乱中有所损毁,但整体却保存完好,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没有遭受损伤。谁想和平年代,一场大火,让这座辉煌的建筑遭到如此浩劫。

“我们将一起重建巴黎圣母院。”火灾过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话,或许能够重振人们的信心。但“重建”毕竟是世界遗产存在的“最坏”方式。

圣母院大火,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里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时代的缩影,作为世界遗产的巴黎圣母院尤是如此。其实,每个历史建筑,或辉煌壮丽、或紧凑局促、或标新立异、或古朴简约,无不凝聚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建筑中发生的故事、保存的器物,更是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承。让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有关各种历史建筑和文物被损毁火灾中的报道不绝于耳。2018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也发生大火,这座拥有拉美洲最大的民族学和人类学收藏的博物馆92.5%文物被毁;2018年6月,苏格兰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发生火灾,历史悠久的金托大楼被毁……即便是在国内,也时有发生。

据国家文物局4月16日的官网通报显示,今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云岩寺东岳殿、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步月桥、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京台曦庐民宅的刘氏宗祠、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江西保卫局侦察科旧址、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谢林大宅院、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钱头状元第等先后发生了6起文物火灾事故。

每一个当下都是未来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是彼时的当下。许多世界遗产的失去,有时并不是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是人类自身行为的原因,不少世界文明遗产都是在不慎造成的火灾中消失的。这场大火,让人们为历史扼腕,消失的珍迹不再,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也绝非旦夕之功;这场大火,更提醒人们要反思如何保护人类的历史遗存。

王城的历史火灾劫难

靖江王城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的藩王府,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于1393年完工,王府占地19.78万平方米,据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还早建34年。

与巴黎圣母院不同的是,靖江王城的主建筑承运殿,历史上曾两次遭受过火劫,第一次是清顺治9年明朝叛将孔有德兵败于王府内举火自焚,靖江王城毁之一炬。到了清顺治14年(1657年),清政府在靖江王城旧址上设立贡院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科举考场,但在抗战年间贡院毁于战火。到了清朝,王城被改建为广西贡院,成为广西秀才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1947年重建后成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解放后王城先后是解放军的步兵学校和广西师范大学,至今还是广西师范大学本部所在,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在大学校园内的5A级景区,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王城内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防火,进入景区的每位游客,从青石板铺设的王城消防疏散古道到大殿前用桂林特有的灰白石灰制作成的大水缸,都可以感受到古人对防火的重视。

从细节着手,让历史不再重演

广西桂林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是桂林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大多旅游产业为历史遗留文物保护景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和县文物保护单位291处,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多为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极大损失和影响。

靖江王城是桂林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最显著的标志,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地位十分重要,观光游客极多。2018年桂林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靖江王城景区占了100多万。因此,王城景区的火灾预防成为了当地景区中的重中之重。

为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和文物,避免因火而毁,当地消防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从细节之处着手,在不破坏王城整体结构前提下,将消防元素植入,依托景区内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把桂林“甲天下”的山水文化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融入到了消防宣传和管理工作中,通过 “听” “考” “演” “学”等多种贯穿古今的独特方式,让游客和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杜绝了火灾的发生。

古为今用,王城宫殿“听”消防

“王府重地、小心火烛”。 为了使游客们在游览的同时,也格外注意游览中的消防安全,在承运殿大门口,身着明代消防盔甲的卫兵手持古代消防斧、消防钩等灭火工具,一旦有游客进入,卫兵都会朗声喊道,这便是王城宫殿“听”消防。

不仅如此,从导游的讲解中,游客们还能了解到中国从唐代开始使用的一种叫做水袋的灭火器;古代人如何用灰白石灰岩制作成的消防水缸,以及在独秀峰开凿天然消防水源月牙池等消防历史文化,北宋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机构 “军巡铺”,铺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不但消防救火技术过硬,还很有责任心;南宋,都城有一支称为“防隅军”的消防部队,玩忽职守或贪生怕死之徒,则要依军法治罪……听完导游一番讲解,让人不禁惊叹,王城宫殿俨然成了一座实地学习消防历史知识的大学堂。

寓教于乐,贡院乡试“考”消防

沿着游览路线,来到王城内著名的景点广西贡院,这里曾有号舍5500余间,保留有乾隆皇帝题书的《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便阅贡院诗四首》,王城的正阳门、东华门及西华门上还留有当时人们稱赞学子们的巨书牌坊。据记载,整个清朝年间,广西贡院考出了585个进士,其中四个状元,一个三元及第,因屡出状元而闻名全国。如今,贡院里的科举考试有了新内容——贡院乡试“考”消防。

每天贡院内都会举办数场的古代“消防科举”考试。游客们可以兴致勃勃进入考场参加“消防科举”考试,在5分钟内答完试卷并当场公布成绩,考中“三甲”可免费获取古装合影机会。“火灾中逃生措施是什么?火警电话是多少?我国的消防宣传活动日是哪天?”在考试现场,印有“广西乡试”的消防试卷吸引大批游客积极参与。这些题目出现在古代考试的试卷上,紧扣主题植入消防元素,向人们传递着“消防通古今”的理念,实现了消防宣传手段的创新和体验式宣传的娱乐化,使游客们在乡试号舍中既过足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瘾,又着实学到了不少消防知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说:“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这么有特点的消防公园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各种体验互动中感受到消防就在身边,无论古代和现代都要学好消防知识”。

妙趣横生,明清茶坊“演”消防

为了丰富景区的游览活动,了解桂林特色文化,在游客们驻足休息的明清茶馆内,还专门安排设置了特色演出,当地消防集思广益,巧妙的将消防知识融入到桂林彩调、古装剧、广西壮剧、群口快板、三句半等这些特色演出内容里,向广大游客增设了一档“明清茶坊‘演’消防”的特色节目。其中,古装剧“审火案”是最受游客们喜爱的一个剧目。演出中,演员们均穿着明代的服装,表现一个失火的居民被邻居告到县衙,“县太爷”依据中国消防法,最终判定失火的居民违法而责打20大板,并要求居民要立即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诙谐幽默的对白,以古说今的表现手法,让游客们在捧腹大笑之余深深地将消防法规要求印入脑海。

此外,彩调剧“夫妻送灭火器”、壮剧“消防知识要牢记”、群口快板“消防你他”、三句半“家里着火怎么办”将消防知识融入到节目当中,在生动的表演中加入油锅起火、灭火器使用等消防常识内容,让游客和市民们忍俊不禁、流连忘返。游客从中学到了初起火灾的处理、油锅起火处置方法、家庭火灾预防等消防安全基本常识。景区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东辉说:“消防特色演出不仅使游客能一边欣赏节目一边学到实用的消防知识,也增加了王城旅游的亮点,让我们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流连忘返,独秀峰下“学”消防

在王城内有一座被号称“南天一柱”之誉的山峰——独秀峰,独秀峰与桂林著名的叠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相对高度66米,由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学沉积的石灰岩组成,端庄雄伟、峭拔峻秀,南朝文学家颜延元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这里是整个王城景区内必游之地,也是整个王城前后游览的必经之路。为了让游客学习到更多的消防知识,消防部门与景区沟通,专门在独秀峰山脚下附近建立了一个集宣传性、教育性、观赏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消防科普馆,馆内以消防文化、消防体验、火灾形成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供游客参观学习,在馆内既有明朝时期珍贵的消防文物、消防历史照片、消防资料文献等展示,还有现代化的大屏幕演示火灾扑救,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到各类火灾的扑救,让消防安全知识根植于游客脑海,流连忘返。

自王城景区消防科普教育馆建成以来,馆内先后共设置各类消防固化宣传设施1700余件,60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在旅游中接受到消防教育,在馆内学习过消防知识,王城内也因此而保持至今零火灾记录。

不仅如此,为了预防火灾,在王城景区内还专门建立一支女子消防队。该女子消防队是成立于2011年6月的景区8人女子消防队,是从数百名导游中海选产生的,她们个个身手敏捷,形象口才俱佳,平时他们既是导游也是消防员。每天她们身穿红色上衣黑色裤子的笔挺制服,带有消防标志的统一帽子上岗,活脱脱一队现代消防“花木兰”。每周她们都会在科普馆开展消防灭火疏散演练,每天都固定人员驾驶消防摩托车在景区内巡查,成为独秀峰下一道格外靓丽的“风景线”。

靖江王城作为全国景区中少有的附有大量消防元素主题的历史古建筑文物景区,在不破坏王府整体结构前提下,植入消防元素,让大量游客在旅途中学到消防知识,使火灾有效遏制在萌芽状态。而这些只不过是桂林消防在历史建筑和文物景区防火之路工作措施上的一个缩影。在消防救援事业征程中,他们始终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的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下,桂林消防必将有新突破、新举措、新辉煌,而这些穿越时空的王城公园,穿越如梦似画的桂林山水,穿越古往今来的消防历史,必将为我们演绎出更加精彩的消防宣传的经典传奇。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恭城文武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距今600多年,是广西规模最宏大,装修最华丽,保存最完全的宫殿式明清建筑,总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除台基砌石外,上部多为木结构,每年的关帝庙会都会吸引几十万民众和中外游客祭拜,火灾防范历来是当地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深刻汲取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历史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当地消防部门因地施策,从制防、技防和人防等方面发力,不断加强文武庙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防控工作,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逐级传递压力,健全“制防”体系

一是明确部门管理职责。当地消防大队以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教训为契机,积极提请辖区政府将文武庙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文化旅游、公安派出所、民政等5个部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督查、考评重点,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消防安全定期检查考核和安全事故责任“一票否决”制;二是明确寺庙主体职责。消防大队以深刻吸取近年来各类宗教寺庙等火灾事故教训,及时动员,积极会同当地文化和旅游、住建、民政等部门,专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恭城文武庙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寺庙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推动寺庙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将消防安全管理教育纳入寺庙日常事务培训会内容,督促指导寺庙进一步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严防火灾事故发生;三是明确应急响应机制。结合恭城文庙和武庙建筑分布和结构特点,同时,参照“微型站”建设模式建立“368控火圈”应急联动灭火救援机制,即:在文武庙设立2个执勤点,一旦寺庙古建筑发生火情,能够迅速集结寺庙义务消防队员,3分钟内赶赴火灾点扑救初起火灾;消防队6分钟到场;公安、医疗等其他联动单位8分钟到场协助灭火。

加强设施改造,健全“技防”体系

一是争取地方财力支撑。紧抓“十三五”规划编制契机,协调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恭城文武古寺庙消防安全治理纳入地方总体规划一并实施,同时以持续整改隐患为由,大力争取地方财力支持;二是增设消防设施器材。增加设置室内消火栓箱,消防水池、消防水缸等设施配置;增配手抬机动泵、消防水带、水枪、干粉灭火器等轻便移动式的灭火设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寺庙火灾防御基础能力;三是加强消防技术改造。以“既保留其固有历史风貌,又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为工作目标,加强现代消防技术措施应用。提请政府组织开展一次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并分批次投入10万余元对内部电气线路进行合理改造,加装漏电报警系统,在重要部位设置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可视监控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适合于寺庙古建筑火灾防控的先进消防技术,引导寺庙对大殿、昭文楼、藏经阁等重点场所的木质结构部位涂刷阻燃材料,增加古建筑的防火阻燃性能,切实加强“技防”措施。

多元宣教并举,健全“人防”体系

一是普及培训,提高消防安全素质。联合文物管理、文化和旅游等部門组织文庙、武庙所有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并确定一名消防安全宣传员,负责寺庙的消防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落实每月一训登记制度,寺庙人员培训率每次不得低于80%。并附有图片、视频佐证,消防、文物单位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寺庙人员人人懂消防知识、会扑救初期火灾;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结合寺庙文化历史特点,将孔子、关羽等人物故事和消防知识并存的实际编制了《恭城文武古寺庙防火警语》,随进入门票免费发放,并在寺庙主要入口、显要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画廊、消防公益广告和用三国时期语言表述的消防警示语,方便了少数民族的香客信徒学习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扩大了消防宣传的影响面。三是强化监护,确保寺庙安全。每逢重大节日和寺庙重要活动,派遣消防员在活动现场24小时不间断执勤,并推动寺庙内部组建防火巡查队,在每座殿堂设有“香灯”一职,专人管理殿堂内用火用电安全,督促寺庙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现场提醒香客按规定燃香,及时制止香客在重点保护部位流动吸烟、在寺庙周边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策划/宋鹏飞     文/熊有发

猜你喜欢

寺庙火灾消防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消防意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