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六郎“变形记”

2019-09-10钟培源

宁夏画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变形记养牛杨家

钟培源

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的一位村民最近成了“新闻人物”,他向社会捐赠了3头牛。而5年前,这位村民却是讨要低保名额的“上访户”。

在知道这个村民叫杨彦昭时,记者想到了杨六郎。见面后,杨彦昭并没有六郎的英武与高大,三十出头的人虽然身形瘦小,但挺精干,一枚闪亮的党徽佩戴在胸前十分抢眼。他也为有与杨六郎同音名字感到高兴,他的微信网名就叫“六郎杨彦昭”。杨彦昭在家中也排行老六,只是上面是5位姐姐,他是个“老疙瘩”。

穿过曲折、略显杂乱的杨家大院,记者来到屋里坐定后,杨彦昭开始从爷爷那辈讲起杨家的境况。解放前因为贫穷,爷爷从甘肃庄浪来到隆德三合村,那时候爷爷连钱都不认识,一辈子只知道做活,为别人放羊、喂牲口。1949年解放后,杨家分得6亩地、4间房,开始了和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的生活。2008年,5位姐姐相继出嫁,母亲又身患多种慢性病,年年住院,家中开支较大,使得杨彦昭在山东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不得不终止,回来娶了媳妇同父亲一起支撑起这个家。

务农并不能使困难的家庭经济状况有什么改善,杨彦昭从2009年开始外出打工,听说北京的工资高,于是去了那里,与工友们合租地下室,干建筑装修的活。别人中午休息他接着干,就为能多挣一点钱。这样干了3年,还是没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用杨彦昭的话说,钱都转到车轱辘里了。

2012年回到家中的杨彦昭決定干养殖,由于缺少资金一开始只养了一两头牛。在这期间他又干了一些零工,电焊、机械修理、墙面粉刷、去新疆采棉花等,凡是能干的,他都学着干。

努力挣钱虽然使得家里不至于极贫极困,但离宽裕还有很大距离。这时的杨彦昭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属于自己的利益。事情从这里开始了,2014年母亲的低保资格被取消了,杨彦昭很是气愤,找村里没解决成,又找镇里领导,准备上访。当时的镇党委书记、镇长给他做工作,告诉他比他母亲困难的人还有很多,劝他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去创业呢,并表示愿意帮助他办理5万元的创业贷款。书记、镇长的话点醒了杨彦昭,他当场表态,他要创业,并且如果创业成功他要给镇上捐1头牛。1头牛在当时对一户农民来说是很大的一笔财富,杨彦昭的承诺可以说既豪迈又朴素。

回家后杨彦昭向亲戚借了4万多元钱,凑齐了10万元开起了家庭农场,扩大了养牛规模,当年就买了10头基础母牛。2015年农场的牛存栏20头,一切似乎发展得很顺利,眼看着就要产生利润还清贷款了,却由于缺乏经验,牛在繁殖过程中一下子死了7头,到手的利润荡然无存,损失惨重。创业原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杨彦昭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没有放弃,接着经营家庭农场,并于这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夫妻二人为了减少饲料成本,种植了100亩玉米,扩大养殖规模。这期间缺钱是常有的事,杨彦昭在养牛、种地的间隙不断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到2017年饲养的牛由20头繁殖到了40头,还清了所有的借款并且开始有了盈余。

在2019年隆德县农民丰收节上,杨彦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拿出3头基础母牛,分别捐赠给隆德县政府、城关镇政府、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这件事在当地被迅速传为佳话。

杨彦昭一边向记者指着墙上丰收节得的奖状,一边描述着当时的情景。记者求证:“听大家说你不是捐赠了2头牛吗?”杨彦昭解释说:“县政府以不好分配为由把那头牛寄养在我家了。别人说这头牛还是我的,但我不这样想。”他表示:“这头牛我代政府养着,每下一个牛犊我就接着捐给比我条件差的家庭,也帮他们一把。我创业是政府帮的忙,我现在好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采访完杨彦昭的第二天,他又在城关镇中心小学为那里的200多个孩子每人捐赠了1套中午在校吃饭的餐具。捐赠仪式上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光芒,笑容洋溢在脸上,他们多年后一定还能记起那套餐碗的来历。

从一个为讨要低保名额上访的村民到全村养牛大户,杨彦昭依靠国家的惠民政策、依靠自己的勤劳走出了一片天地,更为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回报社会的爱心,并能够把这颗爱心不断传播开来。

猜你喜欢

变形记养牛杨家
杨家铭
两头牛的命运
变形记
养牛伯脱贫纪事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去”字变形记
小猪变形记
美丽的杨家溪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
小虾弯弯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