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问题研究
2019-09-10赵良
赵良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是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的直接责任者,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是广大师生员工的直接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办学体制、管理模式、基层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及时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适应高校党建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整不及时,覆盖不全面。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对现有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整合基层单位,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效益。然而,一些高校在对基层单位进行调整时,党组织设置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难度较大。比如,高校为了完成重大课题或项目,通常会建立科研团队、项目组或重点实验室等,在这些团队中,基本上没有设置基层党组织,党组织覆盖的不全面、不到位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空白点,不能充分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些管理部门中,某些部门党员人数少,往往需要与其它部门合并组建党支部,由于职责范围不同,基层党组织工作难以与部门具体业务有效结合。
支部规模大,党员人数多。《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委员会。党员100人以下、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党支部规模有逐渐扩大的倾向,有的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甚至已超过50人。党支部规模过大,直接导致开展工作难度的增加,“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难以得到保证和落实。此外,由于党员人数过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不强,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党员教育的成效,久而久之,造成党支部缺乏凝聚力。
设置不科学,结构不完善。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支部大多是按年级或者专业建立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呼应。然而,在学生管理方面,目前,除了传统的学校—学院—班级这种管理模式以外,也出现了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等管理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何科学设置学生黨支部,才能够适应学生管理模式出现的新变化,更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未根据学校内设机构的调整,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合理优化和创新,未在学生活动较为频繁的学生社团、网络阵地等新型学生组织中建立党支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高校工作实际出发,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来设置,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来检验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围绕中心”就是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服务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层党组织设置要重点在“围绕”和“服务”上下功夫。“围绕”就是党建工作要联系和渗透于中心工作,不能脱离中心工作;“服务”就是党建工作要能帮忙且帮好忙,而不是不帮忙甚至是帮倒忙。换言之,必须把基层党组织设置与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重点,使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克服党的组织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相脱节的倾向,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落到实处。
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优化和调整要以加强党的领导、便于开展党的活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拥有教师、学生、干部、工人、离退休教职工等不同身份的人员,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第一,一线教师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教师党支部一般应建立在教学、科研等任务相对稳定的工作实体上,如学科团队、教学团队、实验室、创新平台、重大项目平台、新兴交叉学科组织等,党支部的党员人数一般不应超过20人。如果党员人数较多,可根据学科、专业及有关机构实体等实际情况增设党支部。对于一些临时组建的学术团队、科研团队或者项目组,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也应该建立临时党支部。第二,管理部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与具体工作相结合。高校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机关党委,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部门要独立设置党支部,不具备条件独立设置党支部的部门可以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几个部门联合起来组建党支部,归口机关党委管理。需要强调的是,管理部门应尽量避免多部门组建党支部的现象,凡是符合条件的部门均应单独设置党支部,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务工作与具体业务有效结合起来,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党建活动。第三,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与学习、科研活动相结合。高校可根据学生党员规模考虑成立学生工作党委,统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等工作。在高年级党员较多的班级可设置学生党支部,下设党小组开展活动。党员较少的低年级可按照专业或者年级建立学生党支部。研究生可以按照研究方向或者学科团队等方式建立党支部。高校还可以积极探索在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中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方式,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另外,可以依托电脑或手机建立网上党支部,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第四,离退休教职工党组织的设置要与开展活动的形式内容相结合。离退休教职工党员要按照便于离退休教职工参加学习、参加活动的原则设置党支部。根据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具体情况,可分别设立理论宣讲、招生咨询、就业服务等党小组,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活动。
规范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程序。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是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从高校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强化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和理顺基层党组织的优化和调整程序。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原则和程序,认真履行党组织设置的呈报、审核和批复等手续,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认真研究并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高校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成为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