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大珩 “珩”星绽放 璀璨光芒

2019-09-10

科学大观园 2019年1期
关键词:钱三强光学仪器

王大珩的人生路,是一条波动的、曲折的乃至折射的光明之路,

他的殚精竭虑给中国的光学事业带来曙光。

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定,中国工程院的建立……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

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出生于日本,祖籍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旅居日本,回国后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

王大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常去观象台跟随父亲观测天文和气象,对使用科学仪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少年时代的科学熏陶,对王大珩后来研究应用光学和光学玻璃,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事业与仪器制造业有深远的影响。

1936年,王大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年后,他顺利考入留英公费生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王大珩与钱三强等人一起放弃了国外比较优越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回国创业。

回国后,王大珩亲手创办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从旧货摊上捡回一个物理实验室。

1950年秋,钱三强写信给在大连大学教书的王大珩,请他到北京来一趟,说有要事相商。王大珩知道钱三强很忙,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不会找他的。因此他读完信,就风尘仆仆赶到了北京。

钱三强开门见山:“大珩,还想搞光学玻璃吗?”王大珩愣了一下,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想,做梦都想!”钱三强把中国科学院要建立仪器馆的事情告诉他,并且明确希望他带这个头。王大珩毫不迟疑就答应了。

1953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在长春正式成立。1958年,王大珩带领他的团队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而闻名全国科技界。这是王大珩创办仪器馆以来所花费心血的结晶,也孕育了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这里诞生以及后来做出更为重要的成绩。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大珩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测设备,为原子弹爆炸、导弹发射、氢弹试验、人造卫星上天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而“863计划”,是王大珩生命中另一个重要标签。

1986年初,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部长的王大珩,在参加完一个对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研讨会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发表的关于“星球大战”的著名演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参加过“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王大珩深知,真正的高科技是永远不可能用钱买来的。

正在他焦急思索時,我国著名的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先生来到他家。原来,陈芳允也和他一样,开完会后心情焦急难耐,就跑来找王大珩商量办法来了。

当天晚上,王大珩就开始动手写《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这封“走后门”——经由王大珩的助手、邓小平的女婿递交的建议书两天内就得到邓小平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

后来按照邓小平的批示,依据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的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了200多位专家、学者,经过全面论证和多次修改,终于制定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获得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批准。

这就是把中国一下子推到世界高科技竞争起跑线上的“863计划”。其实施至今,不仅直接和间接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也使我国的科技在诸多领域站到了世界前沿。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王家骐院士这样评价王大珩:“王老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

◎ 来源|综合自科技日报、中国吉林网

猜你喜欢

钱三强光学仪器
滑轮组的装配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大气光学现象
钱三强的遗憾
事出有因
发明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
几何光学考题的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