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继续发扬斗争精神
2019-09-10李照雨
李照雨
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与新挑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党上下绝不能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客观分析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历经历史沧桑洗礼,已经升华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熔铸成中华民族显著的民族品格。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斗争精神既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内核和最直观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并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引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振兴中华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斗争精神逐渐丰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新闻舆论斗争、意识形态斗争、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武器,进而成为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实践原则。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说过的一段话,充分展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艰难险境中都始终保持着的敢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品格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正是有了毛泽东所代表的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大革命失败的血泊中走向井冈山的新生、从长征的艰险走向延安的崛起、从西柏坡的一方天地走向全中国的基本解放,进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将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如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和中国共产党发扬的斗争精神中的“斗争”二字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斗争精神正是基于此类活动之上的一种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认知思维状态。只有明晰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理解斗争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积极意义,才不会陷入一些错误思潮和言论对斗争精神的歪曲误导之中。
斗争精神是党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的有力思想武器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面對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多种任务和挑战集中概括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来审视我们当下的各项工作。
我们党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各个阶段都势必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必须始终以一种砥砺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去推动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才能不断取得发展进步。这种精神状态就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所传承下来的斗争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斗争精神是我们党赢得过往胜利的重要法宝,也必将是我们党赢得新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中国越前进、党的事业越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好斗争精神,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而要推进好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绝非易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所要实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所面临的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多方面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是断难取得成功的,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一种为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担当精神和一种直面问题与挑战的斗争精神。
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任务都要求全党上下发扬斗争精神。从国内层面来看,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经济领域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压力集聚并存、社会领域的民生建设与利益调整任务复杂繁重、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十分紧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管党治党工作出现新老问题交织等多重情况。从国际层面来看,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格局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已经获得世界的公认,但也迎来了更多“成长中的烦恼”。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国际霸权主义和敌对势力出于一己之私,加大了对我国发展的遏制与干扰力度,我国面临的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形势愈发严峻,任务也更加繁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凭空而来,而要化解这些矛盾问题也非轻而易举,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挑战,唯有发扬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认真冷静分析、主动大胆作为、有力有效斗争,才能因势利导、化危为机,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斗争精神是斗争意识、斗争意志、斗争艺术的有机统一
要继承和发扬好斗争精神,既做到敢于斗争,又做到善于斗争,就必须正确理解斗争精神。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斗争精神从来不是孤立和抽象的哲学概念或宣传口号,它是基于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斗争意识、斗争意志、斗争艺术的有机统一体。
斗争意识是斗争精神的前提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實践活动的思维动力和前提条件,没有特定的人的意识便没有特定的人的行动、更无所谓特定的人的精神。因此,斗争意识的存在与否便是斗争精神形成与存续的基础,更是斗争行动产生与成败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之所以屡屡遭受挫折,甚至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那时相当一部分党的领导者缺乏斗争意识,没有正确认识到党面临的严峻革命形势,主动回避甚至放弃斗争意识,以至于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戈相向时显得几乎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同样的,正是有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高扬斗争意识,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复杂矛盾和主要任务,进而采取坚决有力的革命斗争活动,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承斗争意识的体现,对唤醒全党的斗争精神有着直接和重大的意义。
斗争意志是斗争精神的主体构成。斗争精神反映到实践层面就是一种行动上意志品质的体现,知难不惧、刚强不屈、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斗争意志是斗争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舍此便不能称之为斗争精神,更不可能产生出斗争的实践。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政治派别在中华大地上走马灯似的来回表演都没能改变中华民族日渐沉沦的悲惨命运,唯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复兴与人类解放的崇高使命为己任,不惧于任何艰难险阻、不屈于任何凶恶敌人、不懈于任何过往成就,始终秉持如钢似铁的斗争意志,不断开辟前进道路,才最终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走上复兴之路。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最是无情,但也最为公正,它最能检验出一个政党的品质与能力。斗争意志是我们党在发扬斗争精神、赢得无数胜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如今也是我们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能够坚定不移、旗帜鲜明、亮剑碰硬、针锋相对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支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丢弃。
斗争艺术是斗争精神的实践路径。发扬斗争精神绝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的义气使然,也不是盲目冲动、不讲变通的直线思维,而是在坚持原则、坚守信仰、坚定立场的基础上因时、因势、因地采取最为有效的积极行动,以达成既定的目标使命。历史一再证明,是否拥有灵活多样、清醒理性的斗争艺术是检验一个政党或政治家是否成熟、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准。我们党在历史上多次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采取以我为主、灵活多变的斗争策略,以一流的斗争艺术赢得各方面事业的不断胜利。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就必须突出斗争艺术,必须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统一,讲方法、讲策略、求实效,对内要有力有理有效,对外有力有利有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