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民市民化”工作法

2019-09-10

党员生活·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市民化楼道志愿

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江欣苑社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农民还建小区,2009年撤村建居,12个渔业村的村民“洗脚上岸”。但如何“洗脑进城”,真正从村民到市民?江欣苑社区创新总结出一套“村民市民化”工作法,本刊特为读者梳理。

传播党的声音,感受党的温暖

让居民时刻听见党的声音、感受党的温暖,是开展社区工作的起点。挖掘社区能人,发挥他们的艺术特长,创作三句半、快板词、歌曲等朗朗上口的文艺作品。采集真人真事,定期开展党员感恩主题活动。每个月开展党员送温暖活动,组织党员为社区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服务。

传承优秀文化,培育社区精神

高龙文化是社区本土传统文化,起源于盛唐“贞观之治”时期,象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社区依托高龙文化引进了56个非遗项目,建立了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高龙博物馆和汉绣博物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建立居民记忆室,展示厅陈列村民赖以生存的锄头、渔网等生产工具,以渔业村典型村民为原型,塑造村民捕鱼、捞鱼、挑鱼的蜡像,以村民共同劳作的集体记忆唤醒居民勤劳致富。

带领居民致富,提升幸福指数

通过党员“三带行动”,即带头创新升级、带动创业就业、带领发展致富,解决失地、失业、失收居民对再就业缺乏自信的问题,引导居民重拾生活信心。

充分发挥社区非遗文化的品牌效应,开发非遗文化产业,形成“代表性传承人+核心党员+就业需求者”三级免费传承体系,核心党员带动居民学习非遗技艺,打通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增进邻里交往,实现守望相助

通过入户调查,按照居民年齡性别,以及是否怀孕、是否为本地居民、是否为党员等7项标准,确定七类群体,对应七种颜色和图案,在每个单元门栋设立七色信息牌,每户居民情况一目了然,方便邻里交往。

成立楼道文化协会,每个楼道设立一张心形的分享喜悦牌,只要有开心事,就拍上几张照片贴到牌子上。楼道里每隔几天就有新喜事“上牌”,形成“楼上楼下一家亲,左邻右舍一家人”。

与居民共同协商,在128个楼栋确定128个楼道主题文化走廊,以文字、图片、漫画、故事等形式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公共空间,以楼栋为单元定期开展好人评选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和谐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根据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组建了12支志愿者团队,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招募注册、培训、志愿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制度,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性。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实现“点菜就餐”式服务,与各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并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

把志愿精神融入赛家风活动中,塑造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

猜你喜欢

市民化楼道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遵守秩序不拥挤
楼道里奇异的声音
楼道不是游乐场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楼道里的奇异声音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