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暑假建校劳动

2019-09-10杨文山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校副校长工地

杨文山

1971年3月初,我到杭锦后旗第二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

不久,暑假到了,学校做出了新建两间教室的决定。为了节约建校经费,校方只请了几个泥工师傅,教职工则一律不放假,参加建校劳动。男教师中,一部分负责拉红土、和泥、上泥,另一部分从附近农民家里借来人拉小胶车,从坯场往工地拉坯子;女教师则负责搬坯子。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谈笑风生,没有一个因牺牲暑期休息时间而闹情绪、有怨言的。

一天,一位师傅因病请假没上工,分管建校劳动的何副校长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姓罗的老师挺身而出:“我来当师傅!”还没等何副校长表态,罗老师便跳上了墙。我见“师傅”上了墙,迅即拉好线绳,不想罗老师摆手喊道:“不需要,用不着,我是学美术的,眼力硬。”我便把拉好的线绳撤了下去,开始递坯子……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带班师傅拿着水平仪来测罗老师砌的墙,测完后伸出了大拇指:“墙砌得笔直,是个合格的师傅!哎,这个徒弟我收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老师们不约而同地喝彩:“真是无师自通,无师自通。”有的老师开玩笑说:“看来这家伙没吹牛。”罗老师站在墙上,自豪地说:“哪个敢说我吹牛,你们上来试试看”!又是一阵大笑……

建校劳动是艰苦的:每天早上6时半出工,中午12时半左右收工,下午2时半出工,晚上6时半左右收工。一天大约10个小时的劳动,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也是够累的,更何况是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呢?尽管如此,我们却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偷懒请假。

邢连生是5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的中年教师,在建校劳动中,他的任务是开机动三轮车和另两个教师往工地上拉红土(那时都是用锹上土)。因不慎,他撞断了左于的拇指和食指,于术后仅一个星期就又回到了工地。当众多老师看到他挂着绷带出现在工地上的那一刻,下意识地没有了说笑,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劳动,一个个立起身,默默地注视着他。何副校长劝他在家休养,被他拒绝,只能无奈地给他分配了适合他的工作。多年后的一个国庆节前夕,我回到学校,还看到他左于上套着棉袖套。他解释说,年年这个时候,不戴就冷得痛……

建校劳动没有补助。尽管如此,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补助的要求。当时学校给予的唯一待遇,就是管饭。可是,参加建校劳动的校领导们一个也不来。快竣工的时候,校方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杀了一头学校养的猪(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厨工兼喂),教职工们都吃了,唯有几位校领导没吃。总务主任感到过意不去,便派事务员给他们各送了三斤肉,却都被如数退还,事后总务主任还挨了批评。

当时的领导同志们,个个都清廉、勤恳,令人爱戴。分管建校劳动的何副校长,在指挥建校劳动的同时,还参加劳动;党支部书记年龄大了,患有严重的胃下垂,就算不参加劳动,也不会有人说闲话,但他还是来到了工地;校长也50多岁了,为了让大家吃得好一些,领着总务主任和事务员去离学校十几里远的地方打鱼(那时社会上没有卖鱼卖肉的),可到晚饭吃鱼的时候,他却回家了。

不久,教室建成。女教師和50岁以上的男教师放假,其余教师随师傅参加内外墙抹灰、铺地、清场、油漆新桌凳等劳动。建校劳动井然有序,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为迎接新生的入学而准备着、进行着……★

(本刊选录时有删节)

猜你喜欢

建校副校长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
波比的小工地
来宾市忻城县聘任70名法制副校长
《副校长》
热闹的工地
工地上的女人们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