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泽峰:医疗帮扶的关键在培养人才
2019-09-10莫倩
莫倩
从医30多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成果颇丰:创立了中医眼科“瞳神络病”证治体系;投身科研,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传道授业,培养眼科专业人才。同时,他还热心公益,坚持进行医疗扶贫,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广大不发达地区的百姓。
2004年,亢泽峰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毕业后就被选派去青海挂职,担任青海省卫生厅厅长助理、青海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回想起在青海工作的那段时间,亢泽峰说:“去挂职这件事从没有犹豫过,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的决定。而且那时候年轻,有激情,想做事。”
挂职期间,通过亢泽峰的努力和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青海省人民医院的眼科成为了重点专科,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医生们获得了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诊疗设备得到更新换代,独立的眼科手术室也建设完成……亢泽峰说:“百分之九十的常见病、较为复杂的眼科疾病,人民医院都没有问题,都可以解决。”这是他博士毕业后,为地方提升医疗水平做的第一件大事。
经他倡议与协调,青海省人民医院建立了19个专业硕士点。当时医院要设立硕士点,涉及多部门,更没有经验可循,亢泽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持续半年的“奔波”,“差点跑出心脏病”的他帮助青海省人民医院建设起包括心血管急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科等在内的19个专业硕士点。“第1年招了45位硕士,第2年70多位,第3年100多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留在了省内。这样一来,人才有了,医院的学历、学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综合诊疗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一般挂职期为1到3年,而亢泽峰为了更好地提升当地的医疗能力,本着共产党员对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在青海又工作了3年才回到北京。6年的青海工作经历,让他对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甚为了解。“西部地区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常年性的,仅仅依靠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来搞几次义诊,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亢泽峰说,“医疗帮扶的关键还是在为当地培养人才。”想办法帮助基层医院培训现有医疗队伍,提升其整体业务水平,才是健康扶贫的要义所在。
为此,亢泽峰与几位专家深入福建革命老区调研,探索医療帮扶新模式,创建“引才、育才、扶贫”三位一体的既能输血又能造血的“师带徒”精准医疗帮扶模式。3年来,亢泽峰带出福州、龙岩、武平、上杭、连城、长汀、漳州等地的9名徒弟。武平县医院眼科主任钟启文介绍,通过近两年亢泽峰的对接帮扶及“师带徒”学习,他们医院眼科已成为闽粤赣边最强县级医院眼科,年开展眼科手术从500台增加至1000台,极大方便了当地百姓就医。
亢泽峰说:“如何为贫困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为此,从2016年起,亢泽峰及其团队加入“精准医疗帮扶义诊暨白内障复明工程”,对口福建革命老区,进行精准医疗健康帮扶,先后在武平、连城、长汀等地义诊20余次,为低保孤寡人员免费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100余例。他还自筹近十万元的人工晶体,为1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亢泽峰的团队中80%是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即实现了精准医疗帮扶脱贫解困,又体现了“师带徒”精准医疗帮扶的价值,更让当地贫困百姓感到党对群众医疗就诊的关怀与温暖。
2019年9月,作为青海省西宁市开展“光明行”精准帮扶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亢泽峰与其他十几名眼科专家为当地上千名贫困眼疾患者免费义诊,并就《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青光眼中医治疗》《病理近视黄斑病变的分类与治疗》等专题,为西宁市各医疗机构约1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了培训讲座。
在亢泽峰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深入到基层,不仅为贫困地区的眼疾患者带来了久违的光明,还培养了一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变“输血”为“造血”,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医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