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市场形成的路径
2019-09-10燕海
燕海
书名:《市场如何形成》
作者:黄国信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8年3月
“市场”是个奇妙的存在,充斥着各种声音、味道和色彩。大家在市场里寻寻觅觅,讨价还价,一片喧嚣热闹。不论是小市场、大型批发市场、专门市场,还是网络电商市场,以及更为复杂的金融市场,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已无法离开这些“市场”,它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生活、肌体和生命。
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们习以为常的“市场”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究竟是如亚当·斯密所言,是天然形成的;还是如社会学家们说,是根植于社会中“制造”出来的?本书从此问题着手,在前一部分论述了市场形成的集中理论,有古典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市场嵌入理论等。作者敏锐地洞察了“市场”在各家论述中的不同涵义。
如,“看不见的手”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行为准则。他们认为,人类的经济行为不应该被政府过多干预,人们的经济决策应该交由产权所有者依据相关信息来确定,而这个相关信息只能来源于市场。唯有市场才能调节经济体系的运行,市场以“看不见的手”的形式发挥其巨大作用。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描述了不同学派关于市场如何形成的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巧妙切入到他对于清朝私盐市场的研究,并希望通过此案例来解析中国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清朝的时候,在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衡州虽然属于用淮盐的地方,但是却有大量的粤盐进入,前者属于官方规定的官盐,后者是私盐。作者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分析认为,衡州之所以有大量私盐进入,是因为广东的某商人串通湖南的某官员(这两个人是同乡关系),由于倒卖私盐有利可图,使得大量粤盐进入衡州。作者以此案例来说明,中国这种传统私人市场的形成是在官方制度下形成的,是对官方已有市场的路径依赖,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根植于中国的这种关系网络和已有制度。这个案例证明了一些社会学家的观点,即“市场嵌入社会”。换句话说,市场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需要官方成熟的销售渠道。作者认为中国传统市场的形成模式便是基于传统文化体系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国家干预的制度结构,二者合力,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所有经验事实,尤其是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都被抽象化,成為无具象事实甚至数字,从而留下了大量需要在历史场景中得到落实和丰富的课题。历史学处理的则是鲜活的人和事。本书试图通过鲜活的人和事,对话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深入讨论市场从抽象逻辑上的形成到具体运作之间,还需要人们哪些具体的行为与活动,如市场信息如何获取、群体或者组织如何运作、价格机制之下潜在市场如何开拓为现实市场、交易成本如何降低等要素,从实质上丰富并调整经济学市场形成理论的某些结论。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