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祖国荣誉,我们不惜一切
2019-09-10向勇冯程
向勇 冯程
一次检阅,一生荣光。今天,让我们从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3名受阅战士的故事里,感受中国军人对党忠诚、为国争光、砥砺奋进的铿锵步伐。
张越:万无一失
10月1日,伴着国庆礼炮声响起,32个装备方队雄壮威武驶过天安门,东西华表间的96米受阅之路,聚焦着所有国人的目光。
上士张越是野战防空导弹方队电气修理工,自打进入阅兵村那天起,眼睛就粘在了这段路上。从事10多年修理专业的他,对自己技术信心满满。没承想,第一次见到红旗-17A防空导弹战车却傻了眼,车内精密的电路构造让他眼花缭乱。方队下达命令,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装备技术情况。
“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吃透”错综复杂的电路图,张越把自己当成“小学生”,天天追着厂家师傅。一本随车教材被他当成宝贝,日夜翻看,每页被圈点注解得密密麻麻。战车电路构造摸清后,张越召集维修保障人员,从油路、水路、电路等方面,梳理战车易发生的故障,探寻应急补救措施。
一次方队组织合练时,第一排面基准车突发故障,任凭驾驶员怎么启动,发动机毫无反应。在场的人急得脊背发凉:“如果阅兵当天发生这种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张越却淡定地告诉大家不要慌。“打开应急启动开关!”在他指挥下,驾驶员按下车内启动按键。一分钟后,一声轰鸣,车辆成功启动,在场的人向他竖起大拇指。原来,为了防止战车抛锚,张越结合战车性能,研究出加装应急启动电源措施,一个月内,完成全部战车的改装。
训练中,张越听到一些修理工抱怨油箱油管密封,检查费事。他的倔劲上来了,回到班里便琢磨解决办法。第二天起床,当看到水房的水管时,他高兴地笑了起来,办法找到了。他将原来的油管换成透明的,之后锁紧密封,这一经验被方队推广。为了快速判断车辆线路的好坏,他还创新自制了检查灯,成为修理人员的“抢手货”。
张越为战车故障预想各类突发情况,却没料到生病的妻子病情加重。8月初,妻子阳荣荣被查出癌症前病变,需立即手术。战车故障前沉稳自若的张越慌了神,当时,方队已为他批完了假。但阳荣荣却劝慰道:“放心,家里有父母照顾,你安心工作。我希望看到你保障的战车能顺利通过天安门。”张越收起牵挂,带着妻子的期望投入保障工作中去。不久,他得到妻子手术成功的好消息。
阅兵当天,当该方队接近敬礼线时,张越立即拿出手机录下战车以完美状态通过天安门前的96米受阅路段的场景,发给病床上的妻子,并说:“老婆,你看我保障的战车安全顺利通过了天安门,谢谢你的支持!”
王玉良:分毫不差
盛夏的北京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在阅兵村训练场,一辆涂有FK404标识的红旗-17A防空导弹战车门窗紧闭,车体被烤得烫手,车内温度计数值已达53℃。坐在驾驶员位置上的王玉良,头戴钢盔、身穿战斗着装,紧皱的眉头好似一道沟壑,填满汗水。他已铆在驾驶座上连续训练3个多小时,为了不影响发动机转数,车内空调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虽然战斗着装早已湿透,但右脚仍紧贴油门踏板练习车速。
王玉良是野战防空导弹方队红旗-17A一排面基准车驾驶员。战车经过天安门的距离是96米,通过的标准时间是34秒56,意味着发动机必须保持在1220转。这严苛的标准考验着每名驾驶员的技能,对于王玉良更是一次挑战,一旦车速掌握不稳,会影响整个排面的一致性。
第一次驾驶考核,王玉良仅拿了一个合格分,与目标时间相差一大截,这让他彻夜难眠。第二天,王玉良重拾信心,在车内用心体会脚踩油门踏板的力度轻重,并及时记录发动机瞬时转数。时间一长,大腿变得肿痛麻木,他便用力捶打,让其恢复知觉,接着继续练。
每次训练结束回到宿舍,王玉良就采用脚踩体重秤的方式,來精确把握踩油门的力度数值,一练就是两个多小时,每次踩完脚都会抽筋、肿胀。时间久了,他可以闭着眼踩到指定数值。晚上睡觉,王玉良就把脚蹬在床尾,练习脚控制油门踏板的力度,以便形成“脚底记忆”。
随着训练动作从上千次增加到上万次,王玉良行驶时间误差从3秒减至2秒再到0.5秒……最终成功控制在±0.1秒范围内。几个月下来,王玉良整整瘦了20斤,脚是肿了又消,消了又肿。一次会操中,王玉良驾驶基准车以精准速度,引领方队通过考核路段,方队被评为“驾驶会操优胜单位”。
王玉良不会忘记,10月1日阅兵场上,当张帆少将下达“敬礼”口令后,他按照平时训练的动作要领,紧握方向盘,稳住油门……全神贯注地驾驶着战车,脸上的汗水顺着钢盔边沿不断地滴落,渗透衣领。那一刻,全世界都安静了,王玉良仿佛进入了人车合一的忘我境界。直到听到“向前看”的口令时,他赶紧看了一下系统上的时间——“34秒56!”分毫不差,完美通过,终极目标实现!
当战车停稳后,坐在车里的电台兵一把抱住王玉良,激动地说:“班长,你开的车快让我哭了,太稳了、太棒了!”
叶培安:得偿夙愿
“妈,儿子终于实现阅兵梦想啦!”阅兵一结束,野战防空导弹方队乘载员叶培安迫不及待与母亲视频通话,分享喜悦。视频前,母亲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高三毕业后,叶培安选择参军。方队第一次组织选拔时,要求参选人员军姿站立4个小时。当天天气闷热,3个小时过后,叶培安身边一些战友陆续出现晕倒现象。他也逐渐感到头晕眼花。“不能倒下,一定要挺过去!”叶培安不断提醒自己,同时用牙齿狠咬舌尖,直到嘴里充满浓厚血腥味才罢休。最终,他通过初选。
集训时,叶培安所在的某训练场,天气干燥、尘土飞扬。官兵训练一会,尘土便融人汗水覆盖脸庞。时间长了,叶培安的脸开始脱皮,嘴唇裂口子,风一刮便生疼。他站军姿时小腿间总有缝隙,教练告诉他:“每天晚上可以用背包绳绑腿,不过那太痛苦,建议不采用。”当晚,叶培安就把两个小腿硬生生地捆绑起来,勒紧的疼痛感让他彻夜难眠。几次想松开绳子,但一想到自己是代表连队来受阅,不能被淘汰,他又缩回了手。三个月后,叶培安纠正了身体毛病,军姿更加标准有形。
在持枪敬礼训练中,叶培安由于左小臂力量薄弱,上手握枪的速度比其他战友慢半拍,影响了排面整齐度。为了提高速度,训练时,叶培安就在左小臂上绑了3公斤重的沙袋,每练一次动作,手臂上的汗水就顺着枪托往下落,有时累得吃饭端碗直哆嗦。白天,叶培安用足力气练习握枪动作,晚上,他仍挂着模拟枪对着镜子练习,一个月后,叶培安上手握枪速度有了较大提高,被方队评为“训练标兵”。
进入阅兵村后,位于阅兵队伍第一排面的叶培安训练更加卖力。训练结束后,他站的区域常常淌着一摊汗水。因为中队长那句“要守住站位”的话,深深烙在叶培安心里。如果训练成绩下滑,他很可能会被调整到后排。因此,“守住站位”的唯一办法就是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
10月1日,叶培安挂着枪昂首挺胸站在阅兵队伍第一排面,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得偿夙愿。他自豪地说:“那一刻是我军姿站得最好的一次,是回答主席问话最铿锵有力的一次!232天艰辛的付出换来这一刻,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