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自学考试的作用和管理初探
2019-09-10李飞马春环米瑶杨冬
李飞 马春环 米瑶 杨冬
摘 要:进入2019年,网络科技更加飞速发展,信息交流愈发密切,巨量数据集合呈现,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也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自学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我们要依据大数据特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自学考试舆情热点,并对自学考试舆情管理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自学考试;大数据;舆情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7-0032-03
一、大数据特点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明确指出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这些特点让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精准度高,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现代社会发生的事情和当代人的心理状态,更可以预测事情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将大数据引入自学考试的舆论管理,可以更好地预测舆情爆发点,掌握其走势和公众心理,有利于及时引导和消除舆情。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自学考试舆情热点
自学考试为国家级考试,是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考试,且涉及人数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工作组织安排环节紧张,随时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处理。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便成了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网络宣传考试的公正公平,弘扬正能量,服务好考生成为自学考试的迫切需求。从其他省市近些年发生的部分考试相关事件来看,一旦应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考试组织和安排的被动,甚至被个别别有用心的网民利用,歪曲事实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影响到人民群众对考试的信任与认可,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
自学考试本身有两大引发舆情的潜在因素:一是考试周期长。自学考试的科目比较多,所以考试战线时间比较长。动辄就会考上四五年甚至八九年,在如此长时间的考试期间,各种意外随时可能产生。二是自学考试考生结构复杂。自学考试除本科外,只要年满十八周岁,报名没有学历文凭的限制,各年龄层,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复杂的人员结构代表不同的立场和想法,这也是激起矛盾的诱因之一。
在小数据时代,舆论引导只能通过少量样本采集或类似事件分析来进行形势预测,但是采样信息量小,精准度低,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南辕北辙。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获得并分析更多的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采样,从而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学考试,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清晰地观察到自学考试各个环节。另外,人们表达对自学考试不满的主要途径转移到了网络上。利用数据就能够迅速找到网络舆情的源头。数据资源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
结合以上因素,笔者使用云端大数据研究后,总结出自學考试四大网络舆情爆点:
(一)阅卷问题
考生认为老师阅卷为赶进度,不管对错,胡乱判卷致使自己成绩不理想,甚至认为自己成绩被篡改。由于复杂的考生结构,有些考生可能会理智看待,有些考生则会选择上网宣泄,故意引起舆论风波。
(二)考题泄露问题
2015年央视曝光了某些自学考试助考机构通过“篡改分数、泄题”等离谱做法,确保“低分包过”的考试乱象后,公众一片哗然。每到自考前后,总有“泄题,包过”等信息在网上出现,严重影响了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三)代考替考问题
在网络上搜索自考替考,会弹出十万余条相关消息。替考问题已经是自学考试的重灾区。因此,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将请人或代替他人参加国家考试纳入刑法追责。即使如此,代考替考问题依然是公众心中的一根刺,是自学考试期间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四)残障人士自考便利问题
2011年,一位盲人致电31个省级自考部门,结果显示仅广东省明确表示盲人可参加自考。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当天,101名残障人士联名致信北京市自考委和北京教育考试院,要求保障视力残疾人自考权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人们对弱势群体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一旦损害到残障人士的利益,必将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三、大数据对自学考试舆情管理的方法探索
面对以上四大舆情爆点,舆情管理相关部门要建立舆情管理预警机制。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网站数量为 544 万个。海量的网民和网站数量势必会产生海量的数字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将如何作用于自学考试的舆情预判呢?
(一)情况展示
首先,大数据可以清楚地显示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虚报以及中途弃考人数,掌握自学考试大情况;其次,通过对往年报考人的年龄、学历等方面分析,判断出自考的参与者多为中低收入人群,这类群体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普遍强烈,注重平等和程序严格,是舆情产生的肥沃土壤。
(二)声量诊断
网络声量是指网络主体通过网络渠道,在网络空间上的诉求和表达,通常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声量的量化统计数据可以捕捉互联网观点,从量级趋势上诊断该观点的支持、传播数量,从声量上诊断该观点是否具备关注度与传播度,能否形成舆情。展示出某事件,人物或话题是否引起了关注度,关注量级与趋势如何,及时发现热度攀高的话题进行预警。
(三)传播分析
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紧张、焦虑,这种刺激性很容易在公众中形成大面积传播。新媒体平台,如知乎、抖音,乃至直播间的弹幕,都成为公众进行即时讨论的利器。随着小事件升温,必然伴随着从微博到微信,知乎等信息互换的跨平台现象。根据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发现,大数据可以分时间段统计微信、微博、网页、客户端的发问总量,按照相似文章的数量计算,数量越高,信息越重要。实施抓取更新数据,可以删除单条舆情。由此可见,大数据信息能够分析舆情传播的路径,识别传播节点,抓住关键节点进行研判。
(四)情感揣摩
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刺激部分考生的个人情绪,当个人情绪与突发事件产生共鸣时,就可能诱发群体性的社会情绪,并会进一步刺激考生个体情绪滋长,造成考生情感的流失和理性缺失,最终导致突发事件舆情的传播与爆发。预防此类事件,就必须借助大数据进行考生的情感揣摩。大数据可以显示热点词云,统计高频词汇,进而揣摩民眾的情感态度,舆论焦点和倾向,为后期危机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研究重点就是舆情预警和预测。舆情工作者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互联网上关于自考热点的消息,发掘背后隐藏关系,进而预测事态发展趋势,为舆情事件处置提供决策参考。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五)利用大数据进行声量诊断,传播分析
抓住自考高热度话题,迅速发声,并主动设置议题,澄清不实谣言。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获取信息快捷便利,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消息会不胫而走,短期内就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强大冲击。此时,在事件一发生就占据舆论的先机,主动、及时、客观地向公众交代事件真相,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树立自学考试的公信力,赢得考生和社会的信任。
(六)利用大数据摩画公众情感倾向
通过大数据掌握考生情感态度,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引导。不与大众意见发生冲突,包容意见表达,同时多渠道、多角度放大主流声音,形成正确引导舆论的合力。在突发自学考试舆情时,给予准确、及时以及态度鲜明、立场明确、导向清晰地评论。
(七)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做好动态反应
舆论情况瞬息万变,把握最新最近的话题动态才能掌握先机,掌控话语权。大数据能够实时采集各路信息,生成图表、动画等,清晰展示实时动态,工作人员根据情况地变化做出不同地应对策略,进行积极地舆论引导。如果舆论引导滞后,没有把事件扼杀在初期,致使其发酵膨胀,就会对舆论的应急处理带来巨大地难度和挑战。因此,舆论管控和引导必须闻风而动,全力提速。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的综合处理。
四、大数据对自学考试舆情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移动智能手机普及,一人一机一段话,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引发考生负面情绪,情绪扩散产生舆情。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的发源多为网络舆情演化,且在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以大数据观念变革传统网络舆论引导思维,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做好自学考试舆论引导工作,维护考试的公信度和影响力,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葛玮钰,贾丹丹.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9,(08):30~31.
[2]李 政.大数据视域下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思路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9,(05):18~20.
[3]杨 婕,张一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J].才智,2018,(11):244.
[4]韩国柱,张秋波,夏一雪.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声量变化及分析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5,(05):79~83.
[5]许 峰.以大数据思维创新网络舆情管理[J].人民论坛,2018,(27):40~41.
[6]李振龙.关于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