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代雕漆装饰纹样的演变

2019-09-10胡桂梅

收藏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龙纹纹饰纹样

胡桂梅

雕漆是中国漆器门类中重要的一种,包括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重要品种。明代雕漆在继承元代雕漆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剔彩,而且在纹饰上比元代更加丰富,既有写实的花鸟纹,又有古代神话及历史典故、龙凤瑞兽等题材。有明

代,在漫长的300余年间,受当时统治者、文化氛围、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明代早中晚期流行的雕漆纹饰题材有所不同,相同题材的纹饰也随时代变化而有所发展演变。鉴于剔黑、剔黄、剔绿、剔彩与剔红在工艺、纹饰上具有相通性,剔犀纹饰相对单一。因此本文暂且以明代剔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对典型器物纹饰进行类比,结合同时期其它文物的资料,拟对明代早中晚期雕漆纹样的品种、演变及其时代性进行初步梳理和探讨。

一、明早期雕漆纹样特点

明早期雕漆指的是洪武、永乐、宣德三朝制作的雕漆,这

时期继承了元代雕漆特点,造型规矩,用漆精良,髹漆肥厚,磨工精细。装饰纹样以花卉、人物、山水为主,另外还有少量动物纹(龙纹、凤纹、螭纹等)。在款识方面,永乐雕漆在外底

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单竖行小字,宣德时改为刀刻填金楷书字体,相较永乐年款字体变大。

花卉纹是明早期常见的装饰纹样,一般雕刻在盘心、蔗段式盒或蒸饼式盒的盒面。从实物和文献资料上看仅明永乐雕漆常用的花卉有牡丹、茶花、石榴、芙蓉、菊花、莲花、梅花、荷花、荔枝、葡萄等十余种。纹饰布局基本为盘内、盖面布满大朵盛开的花卉,花叶枝繁叶茂。花朵以奇数分布,有三朵、五朵、七朵之分。三朵者均匀分布,五朵、七朵者,正中为一朵稍大的花卉,四周均匀地摆设着四朵或者六朵稍小的花卉,辅以花苞。以花卉为题材的雕漆,花卉下一般不刻锦文,而以黄漆为地,这种风格继承了元代雕漆的装饰手法。同一种花卉纹样中,为了避免单一性,往往花蕊部分稍有变化,如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永乐剔红双层牡丹纹盘(图1),盘心正中雕一朵盛开的牡丹,四周衬以四朵稍小的牡丹花和含苞微绽的花蕾,五朵牡丹花的花蕊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锦纹表现。花纹枝叶的纹理清晰,以不同的雕刻方法来表现出枝叶的正背,花筋叶脉被处理得细腻入微,图案的边缘磨得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

山水人物纹一般雕刻在盘心、蔗段式盒盒面,设有开光,开光内雕刻人物故事,开光外装饰花卉纹。开光内在三种锦纹(天锦纹、地锦纹、水锦纹)上雕刻人物、亭台楼阁、行云流水。比对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雕漆》中明早期山水人物纹雕漆作品,纹饰的布局普遍遵循一个规律:图案左侧或右侧雕刻一座亭阁,建筑基本为平面构图,观者只能看到其中一个面,屋顶占整个建筑比例较大,地基不高,画面中心靠上部分往往会饰有一棵古松或垂柳。以曲栏围成一定空间,人物活动其中,或携琴访友,或闲暇赏瀑,天上点缀流云朵朵。山水人物纹下衬以天、水、地三种锦纹,天锦纹基本为平行回纹锦地,水锦为波浪纹,地锦纹多为斜方、正方格内填小花,天锦与地锦会沿一条直线予以区分,水锦与地锦以曲栏来区分,如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图2)盒面纹饰所见,天锦与水锦沿整个图案的中上部整齐切断区分。

龙纹、花鸟纹、螭纹,一般雕刻在盘心或蔗段式盒盒盖。龙纹,常见有穿花龙纹、云龙纹组合方式。龙纹基本为侧面龙形象,如故宮博物院剔红云龙纹圆盒(图3)所见,龙纹特征与明长陵(永乐皇帝陵寝)中御路上龙纹(图4)石雕风格一致,龙头部较小,细颈,平额头、闭嘴,角细长,小如意云头鼻,风车爪、毛发咸束向前飘。至宣德时期,龙纹有所变化,双眼突出,眉毛竖立,如意云头鼻明显,双角变粗,明景陵石雕(图5,明景陵御路)和宣德时期雕漆(图6)都有此特点。双龙纹、双螭纹、双鸟纹多衬以锦地,鸟兽逆时针方向行进,头部相向而行。

明早期雕漆纹样的形成与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官方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明代初期的官方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都倾向于“复古”,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文化思想造成了文化基调相对单一、苍白的特点。永乐年间,为解决海寇问题,朝廷与日本政府友好。曾在永乐元年(1403)、四年(1406)、五年(1407)三次遣使送礼日本(根据所记《策彦入明记研究》)。首次礼物其中有雕漆58件,四年与五年出使礼物中各有95件和50件雕漆。宣德在位10年,亦有與日本两次邦交,礼物中的雕漆只是戗金,并无雕漆。明代早期重新恢复更为常规的宮廷画家体系,众多工匠艺人服务于宮廷。剔红器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有在宮廷的授意及严格控制下方有条件完成,因此明早期的雕漆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官方意识。这种官方意识在雕漆山水人物纹中主要有两种体现,其一,“边角构图”方式,与宋代绘画有

定的承袭关系。明代宮廷重续南宋画风,宋代马远、夏圭边角式构图对后世影响较大,器物上也有所体现。其二,宋元之际,界画的流行也影响到器物的表现与装饰,明代继承此风格,雕漆作品中山水人物纹内的亭阁建筑均为界画形式。故宮藏剔红黄鹤楼诗意图葵辦式盘(图7),盘中黄鹤楼建筑线条笔直,突出透视效果。另外,在明早期的雕漆中龙凤纹也极具特色,例如永乐年间营建的长陵、宣德年营建的景陵石雕中,饰有大量龙凤纹。明代工部所管营造事务的为营缮司,下设营缮所。凡经营兴作主事、王府邸等工程,均由营缮司管理运作。营缮司下有营缮所,皆以诸将作主精于木艺者充任。明十三陵作为皇家的基本建筑一定是官样建筑,官样建筑均有图纸、法式、条例加以约束,因此石雕也应是按图制作,由于明代相关资料较少由哪个部门具体出样,暂难考证。但鉴于明早期雕漆的龙纹与十三陵石构件上的龙纹高度相似,因此可能推算雕漆中也必然有官样。

二、明中期雕漆纹样特点

明代中期雕漆指正统至正德年间的雕漆,这一时期雕漆工艺发展缓慢,海内外带有年款的作品极为罕见。但可以看出,此时的雕漆风格由早期的简练大方逐渐向晚期的纤巧细腻过渡。其装饰纹样题材更加丰富,明早期花卉纹、逐渐减少,山水人物纹突破了明早期亭台、古树、人物、曲栏的基本构图方式,弱化了建筑的表现,更多地强调了故事性。

花卉纹一改明早期花朵硕大、画面充满的装饰风格,由明早期整朵花为主题的纹样变成了折枝花卉及花鸟题材,而且花卉纹下刻有锦纹。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图8),盘心以直线星纹作地,上压雕梅雀图。竹石遒劲挺秀,侧展梅花一株,喜鹊登立枝头,画面疏朗。

山水人物纹的题材内容大为扩展,由早期的携琴访友、观瀑等题材,增加了更多的历史故事内容,如義之爱鹅、八仙人物、婴戏等题材常见。山水人物纹装饰在盘类器物上,往往盘心开光,盘内壁及外壁饰有花卉纹,花卉纹下有些有锦文有些无锦文。锦纹突破了天、地、水锦的限制,有些只采用一种、两种或多种锦纹,每种锦纹不再具有相对统一的表现方法。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剔红周敦颐爱莲图圆盒(图g),只采用了一种平行回纹锦地,不区分天锦、与水锦。故宫博物院藏剔红老子牧牛图方盘(图10),采用了五种锦纹,天锦用平行回纹锦地纹,地锦分别用斜方朵花纹、斜方万字锦纹、六方朵花锦纹,水锦用水波纹。以滕王阁、岳阳楼等建筑作为主要纹饰时,建筑比例明显增大,建筑更加立体化,结构更加复杂,以显示建筑的宏伟。

明中期后,官方对雕漆制作的参与减少,官方资料中几乎不见雕漆器的记载,实物所见也很少有带年款雕漆,仅国外博物馆有几件明弘治雕漆,另外,此期间雕漆纹饰中象征皇家标志的龙凤纹减少也是官方参与减少的一个佐证。明代中叶之后,随着王阳明心学而崛起的个性解放思潮,对中国近千年的传统礼教文化进行了巨大的冲击,在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进而使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哲学,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具有史诗意义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大有超越唐诗宋词之势。《三国演义》《水滸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小说和戏剧,在当时社会的文化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雕漆艺术也更多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创作者的思想不再受到局限,突破了传统题材与纹饰,器物题材的广泛增加,除了上述花卉纹、水人物纹等主要纹饰外,还有自然界中栩栩如生的小昆虫、动物,象征吉祥含义的盘长、灵芝,以及传说中的麒麟等,从写实到想象,雕漆中的纹饰更加的自由。

三、明晚期雕漆纹样特点

明晚期雕漆指嘉靖至明末制作的雕漆。雕漆工艺从明晚期开始再次兴盛起来,且由官方管理。嘉靖、万历时期雕工崇尚工致华丽、繁缛细巧。从漆质和刀法看,嘉靖时期的雕漆存在两种风格,一种是漆质较好,颜色鲜艳,髹漆较厚,雕刻工细,有一定的磨工。例如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剔红老子骑牛纹八方形盘(图11),整体漆质精良,盘呈八方形,表现的是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构图细密,盘心开光内锦地上雕刻亭阁、松枫、山石、云月,层次分明,老子与童子形象生动,神态自然,开光外黄漆素地上饰缠枝莲纹,莲纹边缘可见刀痕。外壁黄漆素地雕螭龙纹,器底髹黑漆,左侧有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竖款。另一种则是漆质干涩,颜色偏暗,七层略薄,雕刻粗率,不善藏锋,棱角显露。

道教题材纹样增多。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不仅器物造型出现方胜式、银锭式、寿字式、折扇式等,装饰纹样也大多与道教题材相关,如长生不老、升仙、万寿等主题。例如剔彩花果寿字大圆盒(图12),蔗段式,剔彩自下而上备黄、绿、红、黄、红六层。盖面雕双勾红漆“寿”字,寿字内和四周雕松树、仙桃、灵芝、梅花及凤、鹤等吉祥图案。盒壁雕行龙、飞鹤、流云纹。盒内及底髹黑光漆,底正中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山水人物纹更偏重大场景的图案,如西园雅集、竹林七贤、八仙图等,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龙纹,雕漆中的龙纹不在局限于侧面龙,正面龙形象开始出现。将万历时期雕漆与同时期金银器、丝织品、瓷器对比会发现,两者的龙纹风格十分相似,万历剔彩双龙戏珠纹盘(图13)与明定陵出士的刻金云龙纹金漱盂(图14),龙首都较明早期变短,张嘴,吐舌,眉毛呈山形,双眉相连,鼻头特别突出,龙发成束状前冲或后飘(一束或两束),身体扭动,前腿一只上扬,一只下摆,后腿一只上爬,一只后蹬。另外,自嘉靖开始,正面坐龙大量出现在丝织品中,定陵出土的龙纹补中就有大量正面龙形象(图15),明晚期雕漆(图16)中也出现了正面龙形象。

大量官款雕漆及龙凤纹题材出现,很显然,明晚期的雕漆制作中有一部分是由官方主导的,且与当时皇帝的爱好、信仰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雕漆晚期上的龙纹并没有像明早期

样与石雕保持相同的风格,明永陵(嘉靖皇帝陵寝)、明定陵(万历皇帝陵寝)的石雕中龙纹基本沿袭明初风格,鼻头更加上昂,双角更长。但雕漆中的龙纹风格与丝织品、金银器等保持了一致。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关于朝廷发样制作雕漆的记载,但从明代宮廷用具来看,官窑瓷器由御窑厂制作、宮廷用金银器由银作局制作,均由宮廷发样按照严格程序制作,因此雕漆中的龙凤纹这种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使用的纹饰必然也是由朝廷发样制作。

猜你喜欢

龙纹纹饰纹样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瓷器上的龙纹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龙纹的演变历程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