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爱情故事》:先许下诺言,再亲手打破它
2019-09-10一小箱
一小箱
“我缓缓闭上眼,眼前自动浮现出两年之间的那些人、那些事:从开罗机场丢失行李的那个清晨到现在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不断回放,埃及大游行的呼号好像早就过去,又仿佛刚刚还在耳边。这场中东爱情故事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又好像还没到来。这一切好像是结束了,又好像刚刚开始。”
从初见倾心,到最终相忘于江湖,这封端木嘉佳的爱情告白书,在中东动乱的纷扰中显得格外动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纯粹的爱和一场惊心动魄的乱,让我们仿佛也置身那个大事纷至沓来的岁月,看到爱情的幼稚、卑微、勇敢、甜蜜和脆弱,感受乱世的硝烟、冲突、愤怒、鲜血和死亡。
异国他乡的街头
黑格尔说,你一定要一步步地才能了解一个时代。《中东爱情故事》的开头,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开罗独特的“风土人情”。
“沿着尼罗河一路往北,道路两旁是椰枣树和棕榈树,然后就是横七竖八的各式建筑和建筑背后的垃圾堆、垃圾堆旁边的大饼摊。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没有垃圾桶,没有行车线,没有交警,没有自行车道,有的道路甚至没有人行道。第一印象会让人觉得这里是不是人烟稀少。但是只要你一堵在路上,马上就会否定这个想法。”
开罗街头的两大帮派作者是从老袁嘴里听来的,这里忍不住要介绍一下。
“第一大帮是擦玻璃帮。他们各个身手矫健,轻功尤高,在车水马龙中穿行自如好似浪里白条,武器只有一件,就是每人一块的抹布。他们以擦汽车玻璃为生,其实不仅仅擦玻璃,也偶尔擦擦车前盖和车门之类。只要一辆车堵在路上,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就来了。只见三五青年像抢钱一样追过来,每人拿一块不知道擦过什么地方、原来的颜色已经辨认不出来的抹布擦着你的挡风玻璃。你为了不让他们继续擦,只好马上给钱。
马路上遇到的另一大帮派是青少年丐帮,尤其是在开罗老城区,他们绝对让你享受到‘明星待遇’。只要有一个外国人在老城穿梭,就随时有可能被丐帮锁定,如果你是女生,锁定概率暴增,如果你还穿了无袖衫或者短裙,那么你在被丐帮锁定之余还应该准备随时随地拨打应急电话,以免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受无法言说的侮辱。”
在作者笔下,我们得以一步步地了解开罗,了解它街头的风物,包括垃圾和大饼,了解它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包括黑袍和街头帮派。而初来乍到的端木嘉佳,自身的定位也经历了从战地格格到破落户格格,再到冷宫格格,再到端木仙子,而后到恋物癖格格的转变。在整个过程中,开罗的970万人口,就在这个传统性与现代感相生相克、相爱相杀的超大城市里杂乱地喘息着、生活着。
和平的假象一戳就破
在整个中东爱情故事中,伴随着埃及的几次政治动乱。开罗解放广场的示威游行不断给“菜鸟”记者端木嘉佳带来身体和心灵的震撼,以及泪水和鲜血的洗礼。
“几个月前,总统选举结果宣布的时候,这儿载歌载舞,简直是太平盛世。时至今日,欢呼的人群、绚烂的烟花、彩色的气球、穿梭的小摊小贩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的人群、高喊的口号、反对穆尔西的标语和一口大棺材。在示威人群的外围,靠近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侧,一群军警身穿黑色制服,手拿盾牌准备开启战斗模式。……眼看游行队伍很快就要靠近军警防线,只见前排几名军警不慌不忙,好整以暇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独门暗器——催泪瓦斯,向着示威人群扔了过去。一瓶瓶催泪瓦斯罐在空中画出一道道白色弧线,散落在人群中,升腾起白色的烟雾。……示威者也不甘示弱,拿起石子、砖块就朝军警扔了过去。”
端木嘉佳抗拒着走入以解放广场为中心的黑暗旋涡,然而这旋涡却一步一步把她吞噬。对于战地记者来说,人生处处是战场,永远不会预知下一步自己是会马革裹尸还是衣锦还乡。这是好的形容,说得难听点,一将功成万骨枯,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是那个成名的将军,还是那上万具尸骨里的一员。
在所有冲突事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有“数尸体”这部分。一个清真寺内停放着因战乱死去的几百具尸体,端木嘉佳一行人走进寺内,腐臭味和血腥味无孔不入,而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里面压抑的空气和绝望的安静。每一具尸体都保持着刚死去的姿势,或满目狰狞,或肢体残缺,或因烧焦而极度扭曲着……嘉佳一具具数着,突然看到一直手下压着一张字条。她拿起来看,上面写着一句话,这句话是这几百具尸体的共同死因,也是这个民族的共同梦想:“为了民主和自由,难道我们要一直保持沉默?”
失去你就像失去生命
端木嘉佳为爱做尽了“蠢事”。她卑微、懦弱,在爱情里低入尘埃。但这种感觉也许会让你我似曾相识。我们也许都曾经是端木嘉佳,爱上一个不怎么爱自己的人,愿意为他付出所有。我们骂她幼稚的同时,也会被这份笨拙触动。
“我剧烈抽噎着,大口喘着气,嘴里发出沙哑的声音,好像蛇吐着信子:‘能不能……我……我们……给对方一点时间?然后……再……慢慢……?我……求……求——’
‘不能吧。’嘉航快速打断了我,急不可耐。
他用坚定的语气说出了一句似乎是在和我商量的话。不容置喙的口吻,击溃了我最后的防线。
我的眼睛看不见了,眼睑决堤了。我的耳朵嗡地开始耳鸣。
我想起在穆卡塔姆山上,他抱着我的温度;
我想起在穆尔西下台后,我起身拉住他别走的冲动;
我想起我们误会之后,他拉住我说我们一定要在一起的感动……
现在他却说,我们都不能了。”
我们总是先许下诺言,然后亲手打破它
在《中东爱情故事》里,无论政客还是情人,都总是先许下诺言,再亲手打破它。
穆尔西在上台前曾经提出振兴国家的“百日计划”,但这个说辞显然跟国家眼下的一副烂摊子相去甚远。老百姓为穆尔西的厚颜无耻、信口雌黄而感到失望,他们的怒火导致了往后几次大动乱的燃爆。一如嘉航曾抱着嘉佳说:“我以后不会再抛下你。”
有的诺言破碎了,可以用革命来抗争,有的诺言破碎了,只能感叹,然后接受。终于懂得:“这就是现实,我们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跋涉,渡过一条又一条苦难的河,只为真正理解一个道理:你所惧怕的、抗拒的、厌恶的人和事,最终只会以凄惨百倍的方式来到你的面前,报应在你的身上。此时,除了接受,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说民主和自由是中东人民的梦想,那么嘉航就是嘉佳的梦想。她义无反顾远赴重洋驻外,只为追这个人的名字。自封“战地格格”,却屡屡遭受挫败:异乡的冷漠、同行的竞争、战争的火舌……卡尔纳克神庙里的虔诚祈祷,终于换来这个人永恒的誓言。然而猜忌、误解和生活的琐事如同中东轮番上演的流血冲突、自杀性爆炸、示威游行,一次次为他们的战地爱情蒙上阴影,只是这个战场上永远没有输赢。政局动荡、改朝换代,历史的洪流中,端木嘉佳还是没能守护好他们如同沧海一粟的爱情火苗。在经历生死一瞬的考驗后,端木嘉佳终于冲出滚滚硝烟,做一个真正的“战地玫瑰”。当以中东为名的一切时过境迁,只余尼罗河上经久不衰的诵经声,仿佛命运反复无常的手掌,随风轻抚每个人的脸庞……
作者单位: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