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分析
2019-09-10埃德蒙·费尔普斯
埃德蒙·费尔普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展望未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至关重要。
虽然“创新”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已经是个烂大街的词了,不过它仍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更加深刻理解的重要课题。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重大成就,例如民营经济发展、新产品和新业态出现的背景下,这个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改革的继续进行,中国的经济也实现了加速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持续的增长和发展要求持续的创新。但经济学家所说的“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创新”不一定是发现或发明。这个词强调的是采用新产品或新方法——开发者将这种方法用于生产当中或将其推销给其他人用于他们的生产或消费中。创新需要“创新者”。“创新者”既可以是普通雇员,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了生产某种东西的更好方式或制造出更好的产品;也可以是超凡卓越的人士,他们构思和评估新的企业,以生产非同凡响的新型产品。
在现有产品的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领域实现创新发展会提振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活力。想想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90年代的柏林;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30年代的好莱坞和50年代的纽约。这些地方涌现的创新成果很大程度上都脱胎于城市本土。在当今时代,我们讨论的“创新”是国家的本土创新以及从其他国家输入或“复制”的创新一不过创新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或全球化——由两个甚至更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贡献者合作完成。
近年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至关重要。毫无疑问,马云等先驱人物做出的杰出创新照亮了中国前方的发展道路。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典范。这种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率、提高工资水平所必需的。没有人能够为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下一个定论,不过我确信它们将对全球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为了延续这一进步和转型,中国政府领导人需要始终认清本土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而反过来这又对领导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出了要求。
习近平主席今年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时谈及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已采取了旨在促进商业领域创业和创新的多项举措。
所有这一切都很好。不过为了促进经济继续发展,中国还需要进行多项改革,比如建立面向私营企业商业投资的金融体系就实属必要。
其他有待中国以及西方某些国家进一步改革的领域包括提高社会的包容性。举例来说,女性的能力就未得到充分开发。女性拥有男性所没有的直觉力,她们对国家和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女性的智慧和务实能够为创新添砖加瓦。我在早期撰写的一篇关于创新的文章中说过,为经济增添人才有助于增加新想法,提高生产力。正如毛主席所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除了进一步改革之外,有识之士对全球经济中的合作也存在疑问和担忧。虽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不过关税的问题也引发了诸多讨论。近两年的贸易纠纷主要是美国公司认为它们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高额关税和其他障碍的阻碍。美国总统特朗普错误地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伤害了美国的利益。
另一个问题是,经济中取得的创新极有可能引导经济朝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谈到“高质量的增长”,其他人谈到解决不平等问题,还有人谈论生活质量的问题。而我提出中国社会应更多关注工作体验的观点。
我一直在说,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极度渴望拥有成功的体验。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展開:很多人会为驶入未知的领域而感到兴奋。他们享受挑战带来的刺激,并为克服障碍而感到高兴。最后,如果他们能“为世界做点事情”,并有幸“留下印记”,他们就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人们需要在工作中拥有一定的能动性。人们希望发挥主动性并从事有吸引力的工作。他们重视表达自我的空间,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展示自己的才华。换句话说,人们看重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成功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办公室文员凭借工作上的成就赢得晋升;手工匠人用千锤百炼的精湛工艺打造出更好的作品;商人看到“他的货船驶入港口”而感到心满意足。
人们还看重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成长。挑战让人兴奋,而克服障碍具有一种吸引力。事实上,成果、成功和繁荣都是指体验上的回报,而不是金钱回报。
什么样的经济——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社会——可以提供这种美好生活呢?历史表明,这个群体应当拥有创业精神,能够敏锐地发现不被注意的机会,并主动尝试新事物;而且勇于创新,能够想象新事物,将新概念发展为商业产品和方法,并将其推广给潜在用户。这样一个良好经济的参与者应当包括从社会的基层到最有优势和最有才华的人在内的所有人。
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中国,而它的出现也将助力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事实是,目前源自美国的创新比以前少了很多,而欧洲几乎没有贡献任何创新成果。因此,中国可以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创新来源,赶上或超过美国。在我看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