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真学习”发生

2019-09-10朱皓华

朱皓华

摘要:“真学习”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由学生自己生长出新知识。特级教师周卫东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通过一个贯穿全课的“小黄鸭在哪儿”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构建,让新知识在已有经验上“抽枝发芽”,在创造活动中“美丽绽放”,在变式练习中“瓜熟蒂落”。

关键词:用数对确定位置 已有经验 创造活动 变式练习

所谓“真学习”,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由学生自己生长出新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己生长出新知识,让“真学习”发生呢?近日,听了特级教师周卫东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我对此有了更加具体、深切的感受。

一、在已有经验上“抽枝发芽”

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往往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让新知识在已有经验上“抽枝发芽”。

(一)由“线”到“面”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周老师创设了一个贯穿全课的“小黄鸭在哪儿”的情境。课始,课件出示一条数轴,动态显示小黄鸭在数轴上从0走到5。学生观察后,周老师提问:“小黄鸭是怎么走的?”学生回答:“小黄鸭向右走了5格。”这一问一答,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直线的方向与距离。随即,周老师继续用课件改变小黄鸭的位置(小黄鸭在第一列第二行的位置,但课件上并不出示纵轴以及纵轴方向的线条),提问:“现在小黄鸭在哪儿呢?”请学生在研究单上量一量、画一画,通过留下的痕迹,说清楚小黄鸭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要说清小黄鸭的位置,一条横轴已经不够用了,还需要画出一条纵轴来帮助。此时,由“线”到“面”的生长,已然发生。

(二)由“面”到“体”

在认识了平面坐标系后,周老师通过小黄鸭在水面(平面图形)上的移动,提问:“如果小黄鸭钻到水底下了,那么又该怎么表示它的位置呢?”这一问,使学生的思考自然地由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原来,在一个平面上表示物体的位置也是不全面的,那是不是还需要一条轴呢?此时,由“面”到“体”的生长,水到渠成。

二、在创造活动中“美丽绽放”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创造,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識。《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平面坐标系、数对表示法这些新知识“美丽绽放”了。

(一)创造平面坐标系

对于如何确定位置,苏教版教材的处理是直接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说位置。这样的呈现,只是在“交”给学生知识。周老师的设计独具匠心,让学生跟着小黄鸭,自己去创造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出示一条横轴,而小黄鸭的位置却不在横轴上(如图1),此时要确定小黄鸭的位置,必须先画出纵轴(列数)。学生通过自己的量与画,自主在一维空间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二维空间。接着,周老师与学生一起将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很快得到了一幅平面坐标系的模型图。

(二)创造数对表示法

学生在得出平面坐标系后,很顺利地在图上描述出了点的位置,如:点A,第1列第2 行;点B,第2列第1行;点C,第4列第3行……但周老师并未满足于此,他追问学生:“你们觉得这样的表示方法是不是特别简单,能不能把我们的研究成果用‘统一、简单’的标准重新编一遍?”学生按照提示继续研究,很快得出了自己的表示方法。周老师展示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如1L2H、D1LD2H、A—1|2,然后带领学生一一进行评判。在评判中,周老师顺势引导,得出了数对的表示方法。

三、在变式练习中“瓜熟蒂落”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一道好的练习题,不仅要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要拓展、延伸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本节课,周老师设计了“小鸭戏水”的变式练习,分为两个部分:

(一)4只小鸭排队形

在新知探究完成之后,周老师出示了网格图(如图2),提出了学习任务:“4只小鸭在水中做体操表演。请同学们在平面坐标中设计一个体操队形,并用数对表示出每只小鸭的位置。”

学生有了创造平面坐标系、创造数对表示法的经验,不仅很快设计出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规队形,而且设计出了等腰梯形(如图3)、等腰三角形(如图4)、直线型(如图5)等创意队形。这时,周老师提问学生:“观察4组数对的排列规律,为什么不同的数对中有的第一个数字相同,有的第二个数字相同?”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进一步理解了行、列的含义和确定行、列的规则。

(二)2只小鸭巧移动

“4只小鸭做完体操表演后,其中2只小

鸭上岸了,水中只剩下了小粉鸭和小黄鸭。”周老师不停地移动这两只小鸭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后来,周老师还将小黄鸭分别移到了涉及负数、小数的位置(-2,1)、(1.5,2)。虽然这已经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但这并没有难住他们,有几位学生竟然脱口而出。变式还未结束,周老师再问:“如果小黄鸭钻到水底下了,那么又该怎么表示它的位置呢?”巧妙的变式,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三维空间。

整堂课,周老师只安排了这一道“小鸭戏水”的练习题,但这一道练习题不仅趣味性高,容量也很大,让学生的思维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得到了锻炼,新知识自然地“瓜熟蒂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