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形态及其重构方式

2019-09-10夏家顺

关键词:动态教学内容内容

夏家顺

摘要:根据教育教学流程,语文教学内容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媒态、意态和动态。不同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媒态内容庞杂,意态内容精练,动态内容灵动。语文教师要明确地认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重形态及其不同特点,相应地采用选取、研制、生成方式,帮助学生内化,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中重构精当的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媒态意态动态重构方式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俯拾即是,这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带来了困惑。任何一篇文章或是一部著作,都有许多可圈可点、可讲可学的东西;任何一次写作或是口语交际活动,抑或是综合性学习,都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可选择、可安排。语文教学不能对原生态的语言和文化内容随意滥用,而是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规律重构教学内容。如何重构精当的教学内容,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棘手问题,这些年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要合理地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就要清楚地认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形态,根据不同形态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重构方式。

一、不可忽视语文教学内容的形态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国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乱象。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妥当乃至荒唐,在语文教学中长时间、大面积地存在着。”语文教学内容难以确定,这是客观事实,也有其客观原因。语文课程承担了多个方面的教育目标,无论是从“三维目标”还是从“语文核心素养”看,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语感、能力、思维、思想、情感、态度、品德、审美、个性、人格及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诸多方面。语文课程除了教材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外,还有着极为广泛的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所有语言文字材料及音像制品等都可作为语文学习材料。

不少语文教师在如此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面前常常望洋兴叹,不知所措。有的干脆将语文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的虽有思考和取舍,但完全是随意决定,任意发挥;有的安排了一些教学活动,但最终流于形式,学生活动之后毫无收获。针对语文教材和课程资源的丰富内容,王荣生教授多年前就明确提出进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我认为,在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条分缕析、重新构建之前,首先要从整体上认识语文教学内容的形态。近年有许多研究者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辨析和取舍,很少涉及语文教学内容形态的研究,正如王荣生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我国,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研制一直是个空档”。

“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形态。语文教学内容文化味十足、艺术性甚浓,自有其独特而多变的形态。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教师教案中的内容及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容,虽然本质上基本一致,但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却不同,这就是同一内容的不同形态。我们经常讲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的区别绝不是简单的外延不同、存在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形态不同。语文教师务必要认识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形态,只有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形态,才能确保语文教学在“常态”中展开,避免出现“变态”或“病态”的语文教学。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形态

探析语文教学内容,会发现它由内质与形态两部分有机构成。语言、语用、语感、思维、思想、感情等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内质,这些内质在不同场合有其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环节呈现不同的形态。根据教育教学流程,语文教学内容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媒态、意态和动态。

第一,媒态内容。

媒态内容主要是指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教材,包括相关图书、音像制品等语文课程资源。之所以称其为媒态,是因为此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纸质、电子音像及网络等媒介形式存在,即借助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而存在。这些语言成品在师生教学之前就静静地存在于文化教育场所及社会生活中,是未经教师和学生加工改造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原生态。媒态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庞杂,从“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从随感论文到科普文章,从电影电视到网络资源,这些经验化的言语及信息都是他人运用语言的成品,也可以称其为一种社会文本。“社会文本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有可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编者和教师是确定、遴选教学内容的鉴别者。”媒态内容是一种混沌、无序的存在,有待于教师将其开发利用为可用的语文教学内容。

第二,意态内容。

意态内容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面对复杂的媒态内容,教师教学之前经过思维过滤的知识(如教学重点、难点)和有意识安排的活动(如设计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对媒态内容进行钻研、取舍,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酝酿、设计,这些语文教学内容都带有教师深深的意识烙印,所以称之为意态。简单地说,意态内容就是教师经过备课而“烂熟于心”“成竹在胸”的教学内容。为了教学的方便,教师往往要将意态内容以“教案”的形式呈現,这是意态内容的物态结晶。另一个层面,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所接受、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媒态内容和教师的意态内容用心提取、吸收、消化,并产生自己的感受、体会和认识,形成自己的意态。学生所积累的语文知识,发展的言语能力,提高的思想认识,获得的语感、美感、道德感等,浑然一体而成为语文素养。相对于媒态内容庞杂的特点,意态内容的特点是精练,因为意态内容既是教师经过思维过滤,对教材及相关课程资源精心提炼的结果,也是学生经过努力学习,在诸多内容中有意提取的结晶。

第三,动态内容。

动态内容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由此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探析问题、练就能力,从而基于不同的学习水平建构的不同内容。动态内容是师生共同重构而生成的教学内容,是最为实用的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伴着师生互动随机展开、动态产生,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氛围、机缘不同,也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变化,甚至可能会改弦易辙。”之所以称之为动态内容,一是因为这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生发的内容;二是因为这种内容不固定,它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增长、更新,而且每个学生所生成的内容都不一样。动态内容的特点是灵动,它鲜活地存在于课堂内师生教学活动中,存在于师生不断共同建构、交往互动的过程中。

语文教学内容的这三种形态层次鲜明,关系密切(详见图1)。媒态内容是基础,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但它只是潜在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意态内容是关键,它以教案为载体,是预设的内容;动态内容是主体,它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前两项内容的合理运用和动态生成;学生的意态内容是结果,当动态内容发挥效应时,随即升华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教学目标。

三、语文教学内容不同形态的重构方式

(一) 选取——媒态内容(社会)

媒态内容的特点是庞杂,每一篇选文都涉及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更何况书籍浩如烟海,文章层出不穷。“语文教材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潜在的存在。在语文教材中,既存在着教学的内容,也存在着非教学的内容。”面对庞杂的媒态内容,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是“选取”。教师要从课本及课程资源中合理地精选教学内容,选取的要点有三:重点、难点和支点。其中重点和难点无须赘言,支点是指教师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还要在课程资源中选取支撑性的教学材料。选取的依据也有三:依据文本的特点和课程标准选取重点,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教师经验选取难点,依据确定的重点和难点再选取支点。语文教师通过选取将庞杂的媒态内容转化为意态内容,但这只是教学内容的半成品,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

(二) 研制——意态内容(教师)

意态内容的特点是精练,精练的内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思虑。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意态内容中的半成品加以研制,精心设计教案,继而将其衍化为教学内容的拟用品。研制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理,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抓住教材的要点。要侧重考虑如何将意态内容配置成课堂教学的动态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序列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独自研制,也可以合作研制。可以参考他人的研制成果,但必须有自己的研制过程,最好有自己的独创。

(三) 生成——动态内容(师生)

动态内容的特点是灵动,要做到内容灵动,就必须做到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每个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器官都积极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创生。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感受、所有的发现、所有的表现都是动态教学内容,这种内容实际上是在原有基础上和一定情境下的生成。动态内容只能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它既是教学预设的实地展开,又是教学生成的自由呈现。教师必须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多种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生成教学内容。这是货真价实的教学用品,正如李海林老师所说,“语文教学内容,是必须由教学双方在教学实践中现实地生成出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语文教学内容生成并完成的过程”。

(四) 内化——意态内容(学生)

语文教学内容只有达成教学目标才能显示其价值,这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内容。编者编制语文教材而成为媒态内容,语文教师选取重点、难点和支点而成为意态内容,课堂师生开展活动而成为动态内容,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内化而成为意态内容,即语文素养。要注意的是,“内化”这一方式的主体只能是学生。我们经常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需要“建构”,语文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素养”,可以说,“主体”的体现,“建构”的完成,“素养”的提升,其根本途径就是学生的“内化”。所有的语言、知识、规则、理论等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意态内容。学生如何内化,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内化,这应是学习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教师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用武之地。

语文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其三种形态各具风采。不能因为媒态内容是基礎就忽视意态和动态内容,也不能因为意态内容是关键就轻视媒态和动态内容,更不能因为动态内容是主体而排斥媒态和意态内容。语文教师要明确地认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重形态及其不同特点,相应地采用选取、研制、生成方式,并帮助学生内化,这样就可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中重构出精当的教学内容,由此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秋玲,张华杰.语文教学内容的四种形态[J].语文建设,2012(Z1).

[4] 张聪慧.多维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也谈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灵活性[J].语文教学通讯,2009(11).

[5] 李海林.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动态教学内容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