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借“巧”还
2019-09-10张君燕
张君燕
在农村,邻里间相互借点儿东西是很常见的事情。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谁家急用什么东西一时又找不到,跟邻居打个招呼就拿来用了。甚至正做饭时发现没有鸡蛋了,差孩子飞奔到隔壁,拿俩鸡蛋跑回来,一点儿都不耽误事。
当然,这种慷慨和随意是相互的,你对人慷慨,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才可以随意,正所谓“有借有还”。不过,有时候这个“还”里面也有很多学问。
带孩子回老家,母亲张罗着给我们做好吃的。做红烧肉时,白糖不夠用了,油锅还在火上,现去买肯定来不及,母亲给我一个小勺,让我先去李婶家借一点儿来。李婶二话没说,递来放白糖的罐子,让我自己舀。从拿小勺出去到白糖入锅,前后不到一分钟。“幸好是在这里,不然没有十来分钟绝对不行。”我笑着说。
饭后,我去村里的小超市买了一些日用品,顺便也买了白糖。到家后,我舀了一勺白糖向外走去。母亲问我:“你干啥去?”“去还李婶的白糖啊!”我答道。“不用还。”母亲拿走我手里的勺子说。看我一脸不解,母亲又笑着解释:“要还也不是这么个还法。”
后来,母亲收了在门前空地上种的芝麻,晒干后装了一小袋,让我给李婶送去,还笑着对我眨了眨眼睛。我恍然大悟,这也许就是母亲的“还法”:借盐还盐,太过刻意,显得生分见外;借一勺盐还一小袋芝麻,不仅不露声色,还无形中促进了邻里关系呢。
还有一次,父亲干活时闪了腰,需要用腰带固定恢复。之前父亲有过腰疼的毛病,专门买了那种带钢板的腰带,可偏偏急着用的时候却找不到了。邻居王叔拿来他的腰带让父亲用。不过,王叔刚走一会儿,母亲就在衣柜顶的箱子里找到了父亲的腰带,并让我帮忙给父亲系了上去。
王叔的腰带用不上了,我便打算给还回去。“先放着吧,过两天再还也不迟。”母亲对我说。既然不用了,为什么不直接还回去呢?听了我的疑问,母亲笑着说:“你王叔热心拿来腰带帮忙,咱不能辜负了他的好意。你现在就还回去,会让王叔感觉没帮上忙,甚至觉得自己的好意被拒绝了。”我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母亲的智慧。几天后,我去还王叔的腰带,王叔问:“你爸的腰好了吧?这腰带不能乱放,不然用到的时候找不到多急人,幸亏我的就在手边放着。”看我点头感谢,王叔笑了,那笑容里有得意也有满足。
我们都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其实很多时候,“好借”还需要“巧还”。在一借一还中,传递善意和热情,也回馈了感激和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