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漫漫冬至日
2019-09-10小果
小果
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左右,正值冬至节气。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气候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经典谚语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年。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还是十分强盛,地下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过冬;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鹿是山兽,属阳,而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过后,阳气渐盛,麋角感受到阴气渐退,便自然脱落,直到第二年夏天才会长出新角;由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并未结冰,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制定最早的节气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相传早在周朝,古人就采用土圭测影的方法,确定了冬至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出的一个。
历史悠久的节日
冬至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我国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节日,从周朝起就有祭祀活动,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周朝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这天为一年的开始。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兴盛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汉代时,冬至才真正成為一个节日,叫“冬节”。据说,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时期,冬至被称为“亚岁”,人们在这天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明清两代,在冬至这天,朝廷会举行祭天大典,称为“冬至郊天”。文武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还要互相祝贺,像过年一样。
诗词里的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