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题、学识、思辨力

2019-09-10申霞艳

作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身份生活

申霞艳

从不惑到知天命的旅途,你慢慢感受到人生的奥秘。不能不说一个人的名字对他的身份是一种有力的暗示。命名对命运具有一种难言的魔力。王威廉的名字高、大、上,一看就很适合当作家:家学渊源兼具洋气,这对他的小说写作取向也有一些微妙的启迪。很多年前,我在花城当编辑的时候,他也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当编辑。他刚开始在《花城》发表作品,第一次见面,编辑们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判断威廉应该是一个老到的、成熟的作家,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年轻得不像话。后来,他因写作成名调到省作协文学院工作了,又在中山大学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广东省80后代表作家,佳作迭出,获得花城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等诸多奖项,简直就是获奖达人,他的开挂人生让同龄人羡慕嫉妒。

有一次,王十月和王威廉一起参加讲座。王十月副主编讲了一个观点:好的木桶需要整齐,好的小说家却不需要面面俱到,有几块甚至一块长板足矣,王威廉就有好几块长板。的确,纵观文学史,小说家们所怀的绝技不同:有些人以故事见长,有些人靠语言取胜,有些人识见过人,有些人善埋悬念,不一而足。作为小说家,王威廉有好些过人之处,他的小说标题让人难忘,他的学识广博,眼光独到,有强大的思辨能力。他的辨识度建立于这个强大的根基之上。

刚才我们谈到他本人的姓名,威廉接续了强大的会起名的基因,他的大部分小说标题都朗朗上口,比如《听盐生长的声音》《内脸》《非法入住》《合法生活》《生活课》《倒立生活》《野未来》《后生命》等,这些标题在刊物的目录、林立的书目中脱颖而出,诱发阅读冲动;同时他的标题本身也具有较为广大的延展度,能够打开宏阔的叙事空间,引人遐思。套用学术术语就是王威廉的写作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他的确时时在观察、发现城市的问题与我们时代的隐疾。

标题背后展现的是作家的学识和眼光。今天我们知道跨界人士、复合型人才的身价很高,王威廉就是典型的跨界人士,他是从物理学转到人类学,最后学现当代文学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以识为主”。艺术的技巧非常重要,但“识”却是归根结底的东西。即便面对同一事物,王威廉的“识”和很多同代作家也不大一样。独特的成长空间、学术背景、兴趣和阅读,会使他的写作呈现不一样的面貌。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会改变大脑的海马体,文科和理科(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不同训练方式甚至会使海马体的体积改变,我想这是他写作具有某种异质性的首要原因。对同一事物,他关注的点与很多受单纯文科训练出来的作家不大一样。比如他的第一个中篇《非法入住》延续了被吃/吃人的逻辑,进行受虐/施虐的转换,一个遭受他人虐待者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仅伺机与“非法入住”者的老婆偷情,随即也成为下一个“非法入住”者。我们从中还看到了都市文学的某些端倪,城市里生存空间的重要性恰如乡村的土地,都是非同寻常的竞争资源。“非法入住”由真实的狭窄的居住空间上升为城市文化空间的隐喻。

《没有指纹的人》涉及当代非常重要的身份问题。他的灵感来自上班的打卡制度,这是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控制和规训,同时职业、单位也在塑造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我”是一个没有指纹的人,盗用了他人的指纹之后带来了一系列遭遇,并危及事业和家庭,“我”却百口难辩,最后不得不走极端。这一阶段的写作多少有点以重驭重,但却给读者带来了话题。的确,现代社会的流动性给我们带来了自证的难度,没有身份证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证明我是我自己难于上青天,这是现代社会和熟人社会的一个重大区别。现代派许多作品都是围绕着自我的身份认同展开的。身份理论接续了最古老的哲学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又与流动性紧密相连,身份建构自我认同,也内在地规训我们的思维。《父亲的报复》正面伏击人和城市的关系,并旁涉了这个城市大规模的拆迁问题,他将自己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复杂而深厚的感情转移到父亲身上。父亲来到广州,与本地人结婚生子,先是当走街串巷的货郎,后做的士司机,主动学习粤语,对这座城市产生很深的情感认同,当拆迁来临,他多年来的遭遇和情感集中爆发。

伴随着城市化、人物的流动性,个人身份的多样性、多变性带来了塑造身份认同的难度,城市人很难再像乡村士绅那样将自己与一个恒定的传统融为一体。城市生活高度同质化,物质上非常舒适,但却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失重感,正因为无法将自己与伟大的、稳固的事物建立内在的连接,所以城市上空飘散着虚无、苦闷和无意义的愁绪。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些瞬间产生这种“丧”感,产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感受。王威廉抓住了这种“丧”感,书写时代的涣散和溃败。

经受过理科的思维训练,王威廉的大脑不容易被城市生活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蒙蔽,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核心问题。与此相应的是他自觉接续西方现代文学的传统,《捆着我,绑着我》回应了现代的孤独主题。在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里,一个人很难真正地体验孤独,所以古典文学会产生隐逸传统,创造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或者躲进深山老林中修行。城市将我们从熟人世界的交际压力中解放出来,让我们为所欲为,同时也给我们平添了一种巨大的孤独,关起门来谁也不管谁,邻居的生活不为我所关心;地铁上那么多人,各自盯着自己的手机。这种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的剧变,值得小说家反复书写。

一方面是丰盈的物和拥挤的人流的包围,另一方面是失重的焦灼的内心,我们仿佛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体验着速度的快感和深度意义丧失的虚无感。自由是嘹亮的号角,从内部呼唤我们反抗陈旧的既定秩序,同时自由是与限制和束缚分不开的,《辞职》写的是对辞职充满渴望的当代人面对泛滥的自由的种种不适。一旦失去了边界的限制和律令的束缚,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失重的自由依然是我们无法消受得起的。《倒立生活》写一对男女渴望附在天花板上过倒立生活,既是换一种视角看世界,也是希望驱除现代生活的桎梏。《书鱼》探讨了现代人与传统和历史的关系,每个看上去特立独行甚至反叛桀骜的人都受传统的规训,传统越深远对人的宰制力量就越内在越强大。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谈到即使最能彰显个人才能的部分也是傳统现存性的展示。《书鱼》隐喻现代人自以为非常独特,实质却依然生活在传统的回声之中,历史的阴影无处不在。

王威廉善于学习各种叙事手法,勇于面对时代,并且能够将支离破碎的感受提炼成一个具体的意象。比如《父亲的报复》就将流动时代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与城市大幅扩张的拆迁问题联系起来;《获救者》《胶囊旅馆》《非法入住》等作品都对城市狭窄的蜗居空间以及生存空间与自然空间的截然割裂有所思。

现代社会,就像手机变成手的一部分一样,科技已经变成了权力的一部分,机器在奴役人的同时也让人机器化,从心灵世界的内部修改人之为人的法则。科幻小说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新的生长点与此相关。近年来,王威廉写了《后生命》《幽蓝》等一系列科幻小说,我们从中既读到他对未来的忧思,也能感受到他对当今时代的感受。《幽蓝》中对不同蓝色的细致书写让人感受到现代社会的窒息乃至某种眩晕感,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中谈道:“深奥的含义只有在蓝色中才可以找到。蓝色向深处发展的倾向如此强烈,以至当它的调子越深,它的内在感染力就越是有力……蓝色是典型的天堂色彩。它所唤起的最基本的感觉是宁静。当它几乎成为黑色时,它会发出一种仿佛是非人类所有的悲哀。”在我看来,“幽蓝”就是那种接近黑色的携带着“非人类所有的悲哀”的象征。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王威廉的全部写作都是从现代生活内部的黑洞发展出来的。他的整体思维受西方现代派的启发,满面阳光的他偏爱卡夫卡阴郁的叙事基调,钟情于发掘人的负面情绪和暴力冲动。像先锋小说家一样,他以极大的热情探索限知叙事的多种可能性。这些倾向使他的小说偏向哲思,在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平常处他也能够发现“绊脚石”。他对叙事的兴趣大于对写人的兴趣,就塑造人物而言,他对人思想的热情甚于情感,这也导致个别小说的细节生硬,人物情绪不够充盈。这大约也是今天职业写作的难度所在。

王威廉的长板如此突出,为他打开了广阔的写作世界。他的作品犹如一束侧光,照亮我们身处的现代之境:孤独、逼仄、幽暗。对于一个已经取得不菲成果的青年作家,我们期待着他的写作能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展开强有力的回应,为时代精神提供全息镜像。

责编:李京春

猜你喜欢

身份生活
假如你和孩子互换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