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身即山川而取之”

2019-09-10

华声文萃 2019年4期
关键词:画者山川西洋

与人物画相似,中国山水画在造型上也有着显著的审美特征。宋代画家郭熙在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反复说:“山水,大物也”,说的是,山水与人的自然比例关系,决定了画者对于山水的观照不可能与画花鸟、人物相同。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一名画山水者,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无法对山水进行真正全面的观察。从人的视角出发所见的山水,永远都只能是局部,随着身体所到之处,山水也在呈现不断变换的面貌。因而,郭熙认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能够将身体融入山水,在变换中取舍入画的了山水画所独有的造型特征。

中国的山水画,几乎没有一幅能够完全还原现实中的真实风景,其“山水”,往往来自于画者创造性地布局和安排。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在比较中西绘画空间意识时说:“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郭熙在《林泉高致》一文中还提出“三远”的概念,认为山水画在空间维度上存在“高远”“深远”与“平远”的不同视点。在这样的空间概念影响下,一幅山水画面中,就可以具有突破透视法则,更为自由地排篇布局:从山下可以仰望山巅,从前山可以窥见后山,從近处的山水更可眺望远方的山峦,大山大水,尽收眼底。 正是由于这独特的精神境界与空间意识,中国山水画的造型才能够境随情转,看似不尽形似,山水的灵韵却与心中的丘壑相融合,同样实现了在不真实中还原真实。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画者山川西洋
即景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咏 苔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西洋菜煲陈肾汤
动豆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撕画
美丑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