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为人知的“按劳分配”大讨论

2019-09-10胡乔木

华声文萃 2019年5期
关键词:汪东兴八级李先念

1978年,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同时,在经济理论领域也进行了一场大讨论。其中对于“按劳分配”的讨论,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更加直接也更加现实。

一石击起千重浪

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题目叫《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发表时,引起了中共中央高层的重视。1978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在一个小会上就曾点名批评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两篇文章,“我们都没有看过,党内外议论纷纷,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主席思想。我们的党报不能这样干。这是哪一个中央的意见?”他还说,“要查一查,接受教训,统一认识,下不为例”,并要中宣部“把好关”。

汪东兴为什么要批评这篇文章呢?

按劳分配,天经地义。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横遭批判,物质利益原则首先遭到批判,奖金和计件工资被作为修正主义的东西加以否定,思想、理论被搞得十分混乱,连按劳分配、商品生产都被认为是产生资本主义和新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如果用他们的口号“宁要社会主义草,也不要资本主义苗”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1975年以后,“四人帮”更是全面否定按劳分配。

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指导下,胡乔木和于光远、邓力群等人一起,对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拨乱反正的工作。而汪东兴批判的那篇《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就是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任胡乔木起草的。

胡乔木没有因为汪东兴的批评而退却。就在5月17日下午,胡乔木出席了全国劳动局长座谈会。在会上,他作了《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的长篇讲话,鲜明地批判了“左”倾观点,联系实际辨别是非,有力地论证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胡乔木之所以这样有底气,除坚持真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上得到了中共中央另外两位副主席邓小平和李先念的支持。李先念7月22日说,“真正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多劳多得,反对平均主义”,是“现在最关键的两条”之一。

邓小平也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给予支持。后来,他在其他场合谈及此事时还说:“有人对按劳分配的文章有气,说是矛头对着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完全是讲马克思主义嘛,怎么是对着毛主席的?我在政治局讲了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

其實,《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篇文章从起草到发表,邓小平自始至终都是参与者和指挥者。他从1977年就开始关注“按劳分配”问题,后来又多次在讲话中谈及按劳分配这个问题。与此同时,陈云、李先念,包括华国锋,也都指出要实行按劳分配。

“只能按劳,不能按政”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胡乔木起草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并在1978年1月底送中央领导审阅。

3月28日,邓小平找胡乔木、邓力群谈话,重点就是谈他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他说:“这篇文章我看了,写得好,说明了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工人八级工资最高的105元,出什么资产阶级分子?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物质鼓励不能缺少。在这方面,我们过去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都要恢复。对发明者要给奖金,对有特殊贡献的也要给奖金。总的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

接着讨论按劳分配问题。邓小平说:“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只能按劳,不能按政(治),也不能按资格。以后要经过考核,劳动好、贡献大的可以跳级,甚至可以定出特级。”这时,邓小平忽然想到了小学教师。他说:“一个好的小学教员所付出的劳动并不比大学教授少,应同等待遇。”

邓力群说:“这个话文章上原来写上了,有些大学教授不赞成,勾掉了。”

邓小平说:“可以勾掉,但我说的道理是正确的。现在小学教员工资太低。”

胡乔木深有同感地说,“现在工人队伍缺乏稳定,可以考虑将工龄作为定级的一个因素。”

“我看可以。”邓小平对胡乔木的建议表示赞同,“各行各业都可以设立特级,应该鼓励各行各业的人终身从事自己的职业。”

4月30日,邓小平再次找胡乔木和邓力群、于光远谈关于按劳分配文章的修改问题。

一坐下来,邓小平就说,“文章其他部分都可以了,最后一部分中讲到工资改革,有些话要说得活一点。工资级别一定要有,而且定级一定要以技术为主。工人的工资是不是八级,还可以考虑。上海在八级之外,又加了半级。不一定就是八级,改成十级、十二级都可以嘛!”

从邓小平那里谈话回去后,胡乔木等人又按照邓小平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再送李先念审阅。李先念看了两遍,给予肯定,提了一点小意见。随后,胡乔木又作了修改。

就这样,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引起经济理论界和国家劳动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按劳分配作为关系到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国策,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深入人心。

(摘自《党史博览》)

猜你喜欢

汪东兴八级李先念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
“新八级工”时代来了
等级
想起当年的“老八级”
汪东兴:带着争议离职,不带争议离世
晚年汪东兴
毛泽东生前留话:汪东兴能对付江青
汪东兴的传奇人生
图说李先念
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