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微处着手护民利
2019-09-10雷五江
雷五江
“微 腐败”也可能产生大危害,必须下大力气整治,以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守护群众的“奶酪”。近年来,资中县坚持从微处着手,小切口发力,向基层“微腐败”问题亮剑,以实际行动“灭蝇”“拍蚊”护民利。
有效整合资源,聚“微监督”合力
基层人少事多,要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攥紧监督拳头,汇聚监督合力。资中县建立“纪检+”监督思路,充分发挥体制内监督和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衔接互动、无缝对接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监督格局。
责任向细微处压实。为有效防止基层责任泛化、弱化,坚持因岗设责、因职明责,制定从县委书记到村党组织书记及相应班子成员责任清单3000余个,全面推行“三书一报告”“双评双述双督导”等履责督促机制,实现“五责”链条同向发力,将责任“压力阀”拧得更紧。全面落实“压案不查、瞒案不报”责任追究和“微腐败”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牵头部门“三责同究”制度,2018年来19人因履责不力被问责,推动了责任向基层层层传导、逐级压实,一直压到“神经末梢”。
触角向细微处延伸。抓住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契机,组建22个派驻纪检监察组、33个乡镇监察办公室,在450个村(社区)聘请监察信息员,制定派驻纪检监察组、监察办公室、监督信息员职责清单,将监督“探头”架设到干部身边、群众身边。
力量从细微处整合。创新建立“1+2+X”监督模式,由1名纪委监委班子成员、2名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若干名职能部门骨干组成督查组,划片包干开展脱贫攻坚等涉农政策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并实行一事一授权、一事一组建,有效解决基层监督人手少、专业性不够等问题。
全面系统排查,让“微线索”现形
查处基层“微腐败”,有效发现问题、查找线索是关键。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痛点、难点中主动找问题、查病因,从民意中找线索、查病灶,着力实现“微线索”起底清仓。
常态大接访。利用乡镇场镇逢场日开展“纪委书记街头接访”,打造群众身边的信访接待室。2018年以来,开展“纪委书记街头接访”180余场,收到“微腐败”特别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21件。
常态大走访。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联村清风行” 活动,为增强走访针对性和实效,将活动与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事一议”项目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每月明确一个主题开展深入走访。截至目前,走访面覆盖全县392个村,走访群众2万余人次,收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48件。
常态大巡察。坚持巡察政治定位,常规巡察与机动巡察、点穴式巡察相结合,在确保一届巡察全覆盖的基础上,优先巡察脱贫攻坚、民生项目及信访举报反映多的乡镇、县级部门,并通过“回头看”等方式,确保巡深察透,及时发现和查处“微腐败”问题线索。
深化靶向整治,防“微腐败”伤民
针对基层“微腐败”点多量大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聚焦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容易产生“微腐败”的重点,通过靶向整治,既清除“微腐败”,又管住微权力。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微腐败”,及时发现、查处、治理扶贫领域、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等方面的“微腐败”问题109个,党纪政务处分95人。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2018年以来,引导和敦促65人主动说清问题,分别以第一、二种形态处理1185人次和263人次,治“病树”护“森林”的效应显著。
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先后对农村D级危房建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事一议”项目等4个重点领域进行系统治理,发放纪律(监察)建议书6份,提出纪检(监察)建议15条,实现查处一个问题、剖析一类现象、治理一个领域。
注重将严查“微腐败”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积极探索纪检监察机关维护民利的新机制新方式。2018年以来,资中县共清退违纪款物54万元,通过这种“看得见”的方式,增强了正风反腐的政治效应、紀法效应和社会效应。(作者系资中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