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富集检测1-羟基芘的方法研究

2019-09-10郭思依杨成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芳烃羟基液相

郭思依 杨成

[摘要]建立一种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富集检测1-羟基芘的方法。通过优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离子强度和静态解吸时间等参数,得到石墨烯纤维对1-羟基芘萃取富集的最优条件为30℃下以500rpm转速萃取30min,加入氯化钠浓度10%(W/V),并于200μL甲醇中静态解吸2min。1-羟基芘富集的回归方程为Y=3.074×106X+214 223,线性范围为1~1 000pg/mL,LOD和LOQ分别为0.3pg/mL和1pg/mL,精密度为3.6%~5.8%。实际样品中1-羟基芘检出浓度为5.61~55.63pg/mL,加标回收率为80.8%~105.2%,RSD值均小于10%,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1-羟基芘;富集

中图分类号:O657.63;TS25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9

多环芳烃是一类芳香族环境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水源以及食品中。食品受到环境污染或者不当的烹饪方式,均会导致多环芳烃的产生。人们通过呼吸、饮食等途径接触多环芳烃后令其参与人体代谢过程[1-2]。1-羟基芘是芘的代谢产物,人体代谢物中的1-羟基芘是多环芳烃的一个灵敏有效的生物监测指标[3-4]。

1-羟基芘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液质/气质联用法等[5-7]。由于基质的复杂性,因此在色谱检测之前合适的前处理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报道的前处理方法有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双水相萃取等。丁昌明等[8]采用Envi-18固相萃取小柱对尿样酶解液进行富集净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9种多环芳烃代谢物;黄维等[9]利用十八烷基膦酸改性的磁性介孔纳米粒子为磁固相萃取介质,对尿样酶解液进行萃取,经液相色谱分析;朱裕穗等[10]建立了乙腈-(NH4)2SO4双水相提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尿样中羟基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在0.06~2.32ng/mL。固相微萃取技术集采样富集检测于一体,过程更为简单高效、绿色环保,但未见其对1-羟基芘的富集报道。

文章利用自制石墨烯固相微萃取纤维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富集检测1-羟基芘。石墨烯表面的超大π电子体系与1-羟基芘之间存在π-π共轭和疏水相互作用,可高效富集目标物。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羟基芘标准品和氯化钠: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甲醇为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HP-2型β-葡萄糖醛酸酶: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盐酸、冰醋酸、醋酸钠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取10mg 1-羟基芘溶于10mL甲醇中配成1 000mg/L标品储备液存于4℃冰箱,标准工作液由储备液稀释得到,现配现用。

1.2 实验仪器

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配2475荧光检测器):美国沃特世公司;250μL内插管: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ST3100实验室pH计: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DF-101S集热式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5810R多功能台式离心机:德国艾本德公司;SY-2230恒温水浴摇床:上海珂淮仪器有限公司。

1.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采用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配2475荧光检测器),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色谱柱:XBridge C18(4.6×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水-甲醇(25:75,V/V)。激发波长(λex)345nm,发射波长(λem)388nm,等度洗脱15min。

1.4 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

吸取50μL 1-羟基芘标准工作液至萃取小瓶中,用水稀释至10mL,盖上隔膜瓶盖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考察萃取温度(20℃,30℃,40℃,50℃,60℃),萃取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搅拌速率(300rpm,400rpm,500rpm,600rpm,700rpm)、盐离子浓度(0%、5%、10%、15%、20%,W/V)和静态解吸时间(1min,2min,3min,4min,5min)对1-羟基芘富集效率的影响。萃取完成后,将纤维头拉回进样器内,立即导入装有200μL甲醇的内插管中静态解吸后,进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检测流程见图1。

1.5 SPME-HPLC方法学评价

为建立1-羟基芘富集標准曲线,配制0.001ng/mL,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0ng/mL,2.0ng/mL,5.0ng/mL,10.0ng/mL 1-羟基芘标准工作液进行最优条件下的萃取富集实验。LOD和LOQ分别以3倍、10倍S/N来计算;纤维萃取的重复性(日内、日间精密度)是利用单根纤维分别重复萃取5次和3次得到。

1.6 实际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收集5名大学生晨尿,于-20℃下保存。室温下将尿样自然解冻后摇匀,取10mL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0.2M盐酸溶液,pH值调至5.0,然后加入5mL pH值为5.0的醋酸钠缓冲液和40μL HP-2型β-葡萄糖醛酸酶,充分混匀后在恒温水浴摇床中于37℃下酶解4h。将酶解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取1mL清液至萃取小瓶中用水稀释至10mL进行SPME。

2 结果与分析

2.1 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

2.1.1 萃取温度

本实验考察了20℃~60℃温度下纤维对1-羟基芘的萃取效率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1-羟基芘的萃取效率在30℃下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纤维对1-羟基芘的萃取量反而逐渐降低,表明纤维对1-羟基芘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导致分配系数降低从而使得1-羟基芘的萃取量逐渐减小。因此,萃取温度选择在30℃下进行。

2.1.2 萃取时间

萃取时间可以显著地影响萃取量,萃取时间的选择是时间成本与分析方法灵敏度之间的折中。本实验考察了萃取时间为10~50min下纤维对1-羟基芘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随着时间的延长,纤维对1-羟基芘的萃取量逐渐增大且在30min时基本达到萃取平衡,因此,选择萃取时间为30min。

2.1.3 搅拌速率

萃取体系的搅拌程度对1-羟基芘的富集效率具有一定影响。实验考察了300rpm、400rpm、500rpm、600rpm和700rpm的搅拌速率下纤维对1-羟基芘的萃取效率,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增大搅拌速率对1-羟基芘的富集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在300~500rpm转速下,萃取量随搅拌速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当转速为至500rpm时,纤维对1-羟基芘的萃取量达到最大,增大转速有利于目标物向纤维涂层内的转移;当搅拌速率继续增大时(500~700rpm),1-羟基芘萃取量逐渐降低,这与萃取体系的不稳定性相关。因此,SPME体系的最佳搅拌速率为500rpm。

2.1.4 离子强度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氯化钠(0~20%,W/V),考察离子强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盐离子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纤维对1-羟基芘的萃取吸附,当盐离子浓度增大至10%时达到最佳,原因在于盐离子可与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使得目标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有利于向涂层内转移而达到较高的萃取量;然而,继续增大盐离子浓度后,实验发现1-羟基芘的萃取量反而有所降低,原因在于较多的Na+和Cl+会与目标分析物发生竞争吸附,从而导致萃取量降低。因此,选择10%的盐离子浓度为最佳实验条件。

2.1.5 解吸时间

在SPME过程结束后,将纤维头拉回微量进样器内,迅速插入装有200μL甲醇的内插管中进行溶剂解吸。考察解吸时间(0.5~2.5min)对1-羟基芘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实验表明,1-羟基芘的检出量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大,当解吸时间达到2.0min之后,1-羟基芘峰面积不再增大,纤维所富集的1-羟基芘量能够解吸完全。因此,在甲醇中的解吸时间选择2.0min。

2.2 1-羟基芘标准曲线的制备及方法学评价

在最优SPME实验条件下,利用纤维对1~10 000

pg/mL梯度范围内的1-羟基芘标准溶液进行萃取富集,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实验发现,线性范围为1~1 000pg/mL;回归方程为Y=3.074×106X+214 223,决定系数R2为0.998 7;以3倍、10倍S/N分别计算LOD为0.3 pg/mL、LOQ为1 pg/mL。为考察纤维萃取的重复性,对1天内独立配制的1-羟基芘标准溶液进行5次测定,得到日内RSD为3.6%,对连续3天独立配制的1-羟基芘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得到日间RSD为5.8%,结果见图7、表1。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2.3 本SPME方法与文献方法的比较

本方法是利用自制石墨烯SPME纤维,对酶解液进行SPME富集后经LC-FLD检测。与文献报道的其他1-羟基芘富集检测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具体见表2,能够满足痕量物质的检测要求。

2.4 实际样品中1-羟基芘的检测及回收率

取5名大學生晨尿,经酶解处理使结合态1-羟基芘水解成游离态后,进行SPME-HPLC富集检测,结果见表3、图8。由表3可知,5名大学生尿样中均有1-羟基芘检出;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浓度分别为10pg/mL和100pg/mL,得到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为80.8%~105.2%,RSD值均小于10%。实验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3 结 论

本章采用自制的石墨烯SPME纤维,通过石墨烯和1-羟基芘之间π-π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等,建立了对1-羟基芘萃取富集的新方法。通过优化实验参数,得到石墨烯纤维对1-羟基芘萃取富集的最优条件为30℃下以500rpm转速萃取30min,加入氯化钠浓度为10%(W/V),并于200μL甲醇中静态解吸2min后,通过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在此最优条件下绘制了1-羟基芘富集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074×106 X+214 223,决定系数R2为0.998 7,线性范围为1~1000 pg/mL,LOD和LOQ分别为0.3 pg/mL和1 pg/mL。日内、日间的RSD分别为3.6%和5.8%,表明石墨烯纤维的重复性较好。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中,1-羟基芘检出浓度为5.61~55.63 pg/mL,加标回收率在80.8%~105.2%,RSD值均小于10%,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金华丽,谷克仁.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危害预防[J].中国油脂,2010,35(9):74-77.

[2] 王峰,张志杰,林慧,等.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植物油中的18种多环芳烃[J].食品科学, 2014,35(6):142-145.

[3] 段小丽,魏复盛,张军锋,等.多环芳烃暴露评价的生物标志物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34(3):129-133.

[4] Yamano Y,Hara K,Ichiba M,et al.Urinary 1-hydroxypyrene as a comprehensive carcinogenic biomarker of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oke oven worker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14,87(7):705-713.

[5] 黄传峰,闫慧芳,潘祖飞,等.尿中多环芳烃单羟基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3): 355-357.

[6] H.H.Lim,H.S.Shin.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2-naphthol and 1-hydroxypyrene in fish and shellfish contaminated with crude oil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Food chemistry,2013,138(2-3): 791-796.

[7] G.Zhao,Y.Chen,S.Wang,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1 monohydroxylated PAHs in human urine by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Talanta,2013(116):822-826.

[8] 丁昌明,金銀龙,林少彬.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尿液中9种多环芳烃代谢物[J].分析化学,2012,40(3): 397-402.

[9] 黄维,丁俊,冯钰锜.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尿样中的 1-羟基芘[J].分析化学,2012,40(6):830-834.

[10] 朱裕穗,杨红国,安彩秀,等.双水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人尿中的羟基多环芳烃[J].分析试验室,2012(10):67-71.

[11] 张悦,马睿,范世华.吐温20增敏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液中1-羟基芘[J].分析化学,2010,38(7):958-962.

[12] Cahours X,Blanchet M,Rey M.Fast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1‐hydroxypyrene[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15,32(20):3403-3410.

猜你喜欢

芳烃羟基液相
丁硫克百威的液相色谱研究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柱芳烃固有手性研究进展
学会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有机反应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
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探究
煤制芳烃困局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