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他们余生愿做彼此的双腿
2019-09-10
李春宏和杜鹏都是脊髓损伤者。如果不是一场意外,或许他们还在各自的世界里平静地生活着。
杜鹏,1980年出生在北京。2002年,他22岁,还在读大四,阳光帅气。只是,这一切美好在患脊髓瘤后便戛然而止。从发现症状,到确诊病情,到手术,再到坐上轮椅,仅仅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失去了行走能力,下半身毫无知觉,任何距离的移动都需要轮椅来完成。从医院出来,他被抬上了3楼的家。往后5年,他便再也没有下来。
李春宏,1982年出生的哈尔滨女孩。2006年,她24岁,爽朗干练,是酒店的大堂经理。那时候,她意气风发,眼中的未来明媚而美好。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让她的梦支离破碎。在一次回家的途中,乘坐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爆胎,坐后排的她被甩了出去,昏迷了整整一个月,等她醒来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能动了,她意识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要坐轮椅了。
此后的9年,就像一場噩梦,她始终走不出失去双腿的悲伤,也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在对的时间里,在彼此看到曙光的黎明里,杜鹏和李春宏相遇。
2007年11月,距2002年已经过去了5年,那是杜鹏第一次迈出家门。“出门前我一直很犹豫,父母也很担心。”拗不过伤友的一再动员,在父母朋友的帮助下,他被抬下了楼,抬上了车。他大口地呼吸着室外的空气,那种感觉真是自由。那天,伤友们带着杜鹏在山里转悠了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感觉就像梦一样,我想新生活就要开始了吧!”从那以后,杜鹏出去的次数渐渐多了。
后来,在中国脊髓损伤论坛上,杜鹏认识了唐占鑫、李昕、李炳楠,他们一同去台湾学习,带回了最先进的生活培训方法。回到北京后,在残联的帮助下,他们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希望之家”,帮助脊髓损伤伤友链接“出院”到“回归社会”的中间环节。同时,杜鹏开始进入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开始新的工作。这时候的杜鹏,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2015年,距离那场车祸,已经过去9年。看着日益憔悴的父母,春宏于心不忍。所幸的是,后来,从伤友那里得知了北京的“希望之家”,她想到“希望之家”锻炼锻炼,也许能让父母轻松一些。
与“希望之家”联系的过程中,李春宏认识了杜鹏。2016年8月,春宏到秦皇岛开会,两人商量着见一面,春宏坐火车到了北京,杜鹏去车站接上她,带她逛了大半个北京。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直至两个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杜鹏和春宏时常会想,如果在十几年前就有“希望之家”,或许他们的生活就可以更快步入正轨。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更多伤友“重建”。
“我觉得就跟以前一样,首先你别把自己看成跟别人不一样,这个很重要。”杜鹏说。而他一直在做的,也将继续做下去的,就是帮助更多的伤友走出去。
而此时的春宏,也成了杜鹏的“贤内助”。2017年5月由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移动在线公司合作、新起点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全国重度肢残人灵活居家就业项目——“移动众包外呼客服”项目启动,春宏借助此项目,已帮助近百名伤友完成“职业重建”。现在的他们,生活简单平实,却很幸福。
灾难过去,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在轮椅上活出了“大写”的人生。
(摘自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