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努力 越幸运

2019-09-10程筱琪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大学同学

2016年9月,武汉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的程筱琪同学参加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北赛区赛事活动,获得湖北省“特等奖”。

2017年3月,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程筱琪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

2017年4月,由湖北赛区组委会老师带队赴合肥参加全国总决赛,程筱琪喜获全国“一等奖”。

2018年3月,程筱琪同学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由于写作才能突出,获得了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肖昌斌董事长的倾力推荐。

2018年8月,程筱琪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并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录取。

2019年8月,程筱琪受邀参加《高中生学习》暑期公益活动“阅读与写作”主题分享会,分享她的创作及学习心得,激励在座的高中生们不负年华,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有高中生的目标都是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学习,除了普通高考,高中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自主招生。那么我就先来讲一讲关于我参加自招的那些事。

在我刚上高一的时候,总能听到老师谈及那些通过自招考上理想大学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经历被描述得传奇动人,我那时也将他们“神化”,将自招“妖魔化”。但如今千帆过尽,回头再看,这条路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我常笑自己幸运,其实越努力,才越幸运。

自主招生的选拔目标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大多数院校都将各种竞赛获奖放在报名条件的首位。我一开始从未想过自己还能走这样一条路,因为许多高中都更重视考试成绩,除了熟知的奥赛会极力推荐学生报名,文科类的比赛我们几乎不了解。语文类竞赛以作文竞赛为主,当时,我经老师介绍参加了2016~2017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那时的我绝对想不到,这个碰巧参加的比赛能带给我这么多机遇。比赛要经历学校、区、市、省、全国逐级评选,阵容强大、竞争激烈。但我当时并没有太强的功利心,我只是想写好一篇文章,因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事,至于角逐比赛,也能乐观看待。直到我现在在华师文学院学习,也还是坚持“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平常心态。不论是撰写论文还是文学创作,不可追名逐利,沉下一颗心,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毕竟真诚,才是最深入人心的东西。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云淡风轻的努力,如果没有平时的积淀,比赛时又怎么下笔?功夫在平时,无论是考试还是比赛,决定成败的都是在此前的流光岁月里的努力。

获奖之后,我依然全力奋战高考。彼时我已经高二,即将升入高三,高考的压力扑面而来,我也有自己的解压方法。当时我和我的同桌都很喜欢诗词,他喜欢豪放派,我尊他为“硚口辛弃疾”;我喜欢婉约派,他戏称我为“武汉李清照”。刷题刷到双目混沌、哈欠连天的时候,就琢磨一首诗词,平仄之间,生活也跟着生动了起来。我们起早贪黑、疯狂刷题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被分数和排名支配实在压抑,没有时间继续我的“网络小说创作事业”,但写一首词的时间,还是能抽出来的。坚持自己的一个小兴趣,可以浸润一段难熬的时光。

2018年的三月份我开始准备自招。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最容易犯的毛病。在自己平时成绩的基础上,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相结合地去选择学校,多去问问老师、学长和学姐,参考一下父母的意见,同时上网查询,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信息来源。自招初审材料中,一般都需要写自荐信,而文学专业就格外看重,因为自己实打实写出来的自荐信最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文学素养。我当时的自荐信通篇采用了文言文,一方面吸引眼球,一方面展示自己。自荐信切忌照抄模板,也不要一稿多投,每个学校的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围绕自己和目标学校的契合点来写,体现自己的创新能力,态度要真诚谦逊,不要夸大自己的能力、过度包装自己,许多学校要求手写,所以要字体工整,不要写错别字。

高考之后,各大高校的自招复试就开始了。有的学校会有笔试和面试,我只参加了面试。面试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大多数学校会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华师的面试要求是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作答,限时4分钟。对于自我介绍,我建议大家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并且控制字数。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因准备不足,上场的时候卡壳了,最后没能顺利介绍完自己。但是碰到了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乱。至于问答,文科生在政史地的学习中一定会收获一种思维,就是分维度作答,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同时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这种思维是回答问题的重要策略。

我当时抽到的问题是:“有人说手机可以延长人的器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和我一组的同学有人抽到了“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介绍外国名著”“谈影视作品中的人文情怀”等题目。虽然样本不多,但是不难发现,面试的题目一般包括三种:第一种是考查文学积淀,这就要求我们多读名著,扩大阅读量;第二种是考查思维,这个就要运用策略,分维度作答;第三种是考查时事,一般是文学现象,这要求我们关注生活,对于文学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思考。

高中的努力千篇一律,大学的规划各不相同。虽然高中的老师会激励同学们说“到了大学就好了”。但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大家,大学一点都不轻松,越是好大学,竞争越是激烈。我在大学,甚至比我高三的时候还要努力。不是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似高考”吗?的确如此。汉语言文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风花雪月,课多、读书多、论文多、头发掉得多,期末的时候整本整本书地背,我曾经复习到凌晨四点,第二天早上八点爬起来继续背书,考试周的那段时间,我的平均睡眠就是四个小时。但是复习的过程,就是把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每当回想起和室友一起拼命复习的场景,我都热血澎湃,感到青春值得。用一句流行已久的话来说:“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感谢当初拼命努力的自己。”放纵的后果要比努力的过程更痛苦。大家都知道就业难,我们如何让自己在人才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呢?只有增加自己的价值。

在顺利进入大学之后,大家会有一段迷茫期。主要是包括:对专业学习和发展前景的迷茫、对独自生活与人际关系的迷茫。大家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对于专业的认识或许是想当然的,自己的专业学什么、怎么学、未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专业一般是大类培养,然后再分流,学习模式也是先广泛后精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同时也要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因为不管以后是打算就业还是读研,或者留学,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就业。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然而然就清晰了。如果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那就先看看自己不想做什么,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和专业相关的一些兼职,很多时候我们对一种职业的认识都太过主观,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尽早做发展规划,但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只管努力学习,让自己更优秀,那么将来不管是深造还是就业,机会来了,都有实力抓住。大学里有三种最重要的资源:第一个是图书馆,第二个是导师(学术导师或班导师),第三个是学长、学姐。很多问题从这三个方向找答案,会少走许多弯路。

至于在大学的独自生活和人际关系,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一群人的高中,一个人的大學”。在高中,有父母、同学、老师等一群人陪着大家战斗。而到了大学,生活上离开了父母,学习上必须独立和自律起来。良好的寝室关系是大学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善待室友,如果实在道不同那就不相为谋,请记住室友是不可选择的,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室友依然要保持和谐关系。在大学可以多去结交朋友,但交友的初心不可功利,更不可处心积虑,积极乐观、顺其自然就好。

大一下学期我给自己报了日语班,周末和一些假期被我利用起来学语言,让自己的生活紧凑一点,因为我觉得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如今我非常满意自己的状态,学习的时候努力学,放假了做一些家教兼职,享受自食其力的感觉,努力奋斗的人生,每一秒都很幸福。

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优秀。愿所有的高中生朋友们经过高考的洗礼,成就更好的自己。

[主编手记]

从高中到大学,有一份来自《高中生学习》杂志社的关心和鼓励,一直陪伴着筱琪,也陪伴着和筱琪一样热爱学习、热爱写作的同学们。肖昌斌董事长勉励筱琪,是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成就了她。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继续坚守初心,坚持阅读,让写作伴随自己的一生。保持好的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益,在今后的工作和事业中也会如虎添翼!

在和同学们的分享交流现场,筱琪一开始有些紧张,后来表现得越来越好。数千字发言稿全程脱稿讲述,我知道她头一天背到很晚。筱琪通过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激励同学们要不负年华,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用她的话说,现在的她比高中还要努力。筱琪告诉同学们: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优秀。努力奋斗的人生,每一秒都是幸福的……筱琪的分享令在场的同学们深受鼓舞,感染到了每一个人。

活动结束后,筱琪发布了微信:“今天这一天像一场梦,我挑战了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勇敢。”

“我叫程筱琪,喜欢文学和写作……”两年前那个梳着马尾辫,有些文静,向编辑们介绍自己的高二女生长大了!

我想起那句大家都很喜欢的名言:“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正是如此,是静静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 / 贺  丽)

猜你喜欢

高中生大学同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