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宫毯:曾经失落的皇家礼仪

2019-09-10雷虎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线金丝王国

雷虎

每个人到故宫,都会惊叹于其“南北一条中轴线,四方对称布局严”的空间构造。紫禁城的建筑把皇族的规制和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紫禁城是皇家礼仪在三维空间上的扩展,那“燕京八绝”中的宫毯则是皇族规制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宫毯是一门以“宫”命名的手艺。历史上宫毯皆出自给宫廷提供御用器物的宫廷造办处,因而宫毯也被称之为官坊毯。而我们寻访的宫毯艺人,却在北六环一处偏僻的工业园中。

工业园一处仿古建筑中走出一位年龄50多岁的阿姨,身着普通的工作服,但衣服的袖口和下摆上传统的皇家御用海水江崖纹“暴露”了她的身份,她便是宫毯技艺传承人王国英。

王国英把我们引进宫毯织造作坊的展示厅,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巨幅挂毯——有的织福字、寿字的吉祥图案;也有织梅花、仙桃的花草树木;还有的织仙鹤、蝙蝠等飛禽走兽。但更多的却是龙凤、麒麟等瑞兽。这些图案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各处主体图案居于宫毯中央,图案四周则被琴、棋、书、画、轮、螺、伞、盖、花点缀。

“宫毯图案都有严格的构图模式,夔纹居中心,四角纹样对称。学术上称这种构图方式叫‘格律体’。”王国英指着织有九条龙的巨幅宫毯说。宫毯使用的人群是王公贵族,等级森严,因而宫毯从纹样到颜色都有严格区分。手艺人在织宫毯时,宫廷织造处会派专人监督织造,不能乱了分寸。宫毯织完,哪一条宫毯送给谁,铺在什么场合,那更是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调度。

那时宫廷织造的手艺不是普通人能学的,得由专门的家族负责。这种专门为皇室织宫毯的家族,人称“匠户”。皇族不再,宫毯织造自然江河日下。1949年,整个北京地区只有几家小作坊约几十位工匠会这门手艺。而宫毯中的最高技艺“盘金毯”在那时已经失传。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出口创汇的需要,宫毯织造才再度兴盛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宫毯织造进入兴盛期。北京有11个宫毯厂专门从事宫毯织造。王国英所在的北京地毯五厂是几个宫毯厂中人数较少的,但也有500多人。但渐渐地,手工宫毯便无人问津了。北京11个宫毯厂的厂房都成了房地产项目。现在还有宫毯生产能力的只有宫毯五厂,但生产车间却一直像打游击一般四处搬迁,最终搬到了北京顺义这偏僻的角落。

“这图像不像一桌菜?盘在中央的这条巨龙就像桌上的主汤,周围环绕着的祥云、海水、仙鹤和小龙像不像四碗小菜?我们宫里都称这种图案叫‘四菜一汤’。”织宫毯本是一门繁复而枯燥的手艺,但现存的宫毯匠人们却深得“治大国如烹小鲜”理念真传,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将宫毯传承得活色生香。

2003年,王国英所在的北京宫毯五厂接到通知,要求恢复宫毯织造中的最高技艺——盘金毯。王国英有幸和师父——国家级宫毯传承人康玉生一起加入盘金毯修复专家组。但盘金毯的复制过程却并不顺利。

盘金毯是一种特殊的地毯,要用纯金线来织造,正面盘金,背面盘金丝,通常是织龙纹,体现皇帝的尊荣华贵。自民国后期,盘金毯的织造技艺便失传了。要恢复盘金毯的织造,问题并不在于织造技法,而是艺人从来没见过盘金毯。

最终经过协调,专家组成员终于见到了故宫博物馆中馆藏的两条盘金毯,一条是从未对外展出过的乾隆年间莲花牡丹纹盘金毯,另一条是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盘金毯倒是见着了,但这两条盘金毯都是国家文物,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拆开来看金丝的走线。这难度好比让人看着模型造航空母舰。”

第二次进宫,故宫考虑到盘金毯修复意义重大,在康玉生师徒参观盘金毯时,给他们带来了一只放大镜,这样专家组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盘金的股理,进而反推盘金毯的生产工艺。

“盘金毯是一种特殊的金线经纬交织而成。经纬线越细、道数越多,织成的盘金毯就越致密,规格也就越高。师父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故宫馆藏的盘金毯是100道的。也就是每平方英尺有经纬线各100道,这样织出来的盘金毯,每一平方英尺就要打1万个结。这个水平,在盘金毯中,属于中档水平。所以既然做盘金毯复原,就要啃最硬的骨头,最终我们决定做120道工艺的盘金毯。”

用放大镜看清了盘金毯的质地,反推出织造工艺,但更大的问题出来了——制作盘金毯时需要用到的金线是用纯度为98%的黄金做成的金丝缠绕绒线制成。但织盘金毯的金线制作已经失传很久了。当盘金毯生产停止时,金线生产的技艺传承也就难以为继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国英跟随师父寻遍了全国,最后在南京金箔厂找到两个已经退休的老师傅。老师傅们曾经在年轻时听他们的师父说起宫毯金线。于是南京金箔厂成立了金线技艺恢复组,经过两年多时间恢复了传统的金线制作技艺。原料问题解决后,修复宫毯的各种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2003年到2005年,宫毯修复专家组历时三年,终于织出了一幅《九龙图》,成功复原了盘金毯织造技艺。在复原盘金毯的同时,南京金箔厂也复原了盘金线织造这项技艺。如今,这两项技艺都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恢复盘金毯织造技艺,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织造工艺,更是在恢复一个织造体系。

从南京金箔厂定制好金丝,还不能直接把金丝用来织盘金毯。因为这些金丝极细,通过一两重的黄金,要捶打成一亩地大的金箔,最终裁剪成8万米的金丝。这些金丝非常容易断,无法直接用来织造。因此需要先把这些金线盘在绒线上。因而每个宫毯织工需要掌握的第一道工序,便是捻金线。

当金线盘在绒线上成为一根金包绒线后,王国英把两股金包绒线线头对齐,开始像编织麻花辫一样把两股金包线缠绕在一起。这样织造的金线就变得致密而坚韧了。

织造盘金毯时,织机的上方,悬挂着一幅类似于马赛格组成的龙纹。王国英说,这组图案名叫“意匠图”。就是用马赛格的方式模拟出经纬的走线,就像是计算机的编程。告诉织手如何一步步把金丝绒线编织成各种图案。做意匠图是盘金毯织造中最关键的部分,画意匠图就相当于建筑中的设计施工图。当设计师把意匠图画出后,织手就开始准备各种金线、棉线。在盘金毯中,金线是用来给龙做背景,因而金线的使用量非常庞大——恢复故宫馆藏的《带子上朝》盘金毯,一幅盘金毯就用了上万米金线。仅金线的价格就达上百万元。

展览厅里有一幅《女娲补天》的巨幅盘金毯,是王国英和同事花了整整一年织成的,曾在拍卖会上拍出3000万元的天价。她和师傅一起恢复的盘金毯《九龙图》,因工程量太大,因此售价高达千万元,无法实现市场化生产。为了和市场接轨,王国英推出了《九龙图》的简化微缩版《苍龙教子》。每一幅售价虽高达50万元,但销量很好。

现在宫毯厂只剩下几位工匠,已经无法大规模生产,一年产出不了几件成品。这间狭小的宫毯作坊中的宫毯手艺人,便是北京宫毯的全部传承人。这是北京宫毯制作工艺最后的保留地。

宫毯作坊中仅有的两个男学生之一,似乎对只织那些“格律体”中固定纹样的图案不感兴趣。正在织机上编织着传统宫毯中从来没出现过的图案——一只戴墨镜的狮子。

我问王国英:“不符合‘四菜一汤’标准的宫毯,还叫宫毯么?”王国英笑了笑:“将来的宫毯是年轻人的菜,要做什么他们说了算!”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金线金丝王国
丢失王国(中)
逃离鼠王国
千年难遇的自然瑰宝
金丝枣裂果发生与防治
最威风的王国
深山种植金线莲走出致富路
金丝编花项链
“药王”
野生金线莲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
种植金线莲 效益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