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
2019-09-10邓丽娜
邓丽娜
到了四川,我不能不去看看都江堰。
都江堰在诸峰环视林木青翠之下,其水流细细浸润,节节蔓延,2200多年来,静定成了一种永恒的文明与记忆。
蜀地自杜宇、鳖灵时代起,素有治水习俗。为祈求“水神”保护,沿江“祀水”以消除水患。这是人们对自然神灵致敬和献礼的一种仪式。都江堰与青城、玉垒山同川共水相辅相生,骄傲地在历史的风浪中矗立,每一滴水平稳安分地灌溉到川蜀大地,全依了对自然之道的顺应。
站在玉垒山顶,见鱼嘴将江水分流,减缓了泯江之水的汹涌来势,而宝瓶口则控内江进水流量,飞沙堰自动淘沙,很难想象如此完整的水利工程,竟始于2200多年前。平凡中暗合了天道,在不动声色间以沉静内敛的气质,驯服了从高原阿坝州的雪山凶猛而来的江水。以水为师,以水兴利,顺应自然,都江堰集防洪、航运、灌溉于一身,成就了“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神话,是古代灌溉文明最早的解说。
《史记?河渠书》中,司马迁对李冰做了這样的记述:“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迷雾般的“冰”,最终被蜀人一步步地推崇为“神”。二王庙所供奉的,正是李冰夫妇及庙门口一条啸天犬。二王庙其实并无二王,至于李冰之子李二郎一直是个传说。据说李冰无后,人们不过是想借二郎之名圆上他们夫妇二人的心愿。
我一直在想,李冰的存在,其实就是都江堰的存在,天府之国的存在。不管他是谁,留下了这么个巨大的水利工程,还有“深淘滩,低作堰”这样一些启人沉思的话语,其中蕴含的智慧与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
在都江堰,随手拉来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就能完整地讲述都江堰的历史。因而,我尽量不多说它的过去,怕一说出,又成为别人的重复。我走在安澜索桥上,静坐在玉垒阁,感受着清风流水。这一切,使我如玉人归来,自由地遐想。
江水滔滔从南桥进入灌县古城,在青石板的街道上,你能感觉到每一个城中人脸上的表情雪水般的清澈透亮,闪闪发光的眼睛里灵气充溢。哪怕一只老鼠,甚至一只蚂蚁,也会过得岁月安稳,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是都江堰给人的信心。
惬意自幽凉处无限衍生,于南桥街头,我再一次看到那清澈湛蓝的雪山之水,悠悠汇入市井,浸润人的心灵。古街在清凉中热闹,在热闹中清凉,抬头仰望,能看到玉垒一角。山上一处道观风景,丹梯千级,飞檐斗拱,每一角飞檐都极尽伸展,伸向深远,且向上举折,使原本沉重的晚暮色调变得秀逸典雅。这种平静、自持、安好,令人不忍离开。
都江堰人纵然沉溺于山川,耽于想象,仍旧有人勇于抽身,如江流奔涌大地,拥有川蜀人自古以来的勇气和力量,寄于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