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规律有技巧地顶住高温
2019-09-10蔡赟
蔡赟
在3月进行的陵水大师赛时,我看报道上说,有些年轻队员反映比赛的时候温度太高,打到后面,甚至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我的高温经历
在很热的场馆训练或者打球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记得2002年,国家队男双组重新选拔队员的集训是在位于福州的八一队场馆进行的。那个场馆是一个老场馆,感觉很像铁皮房,室内也没有安装空调。福州的夏天本来就很闷热,在被太阳晒了一中午的场馆里训练,那简直可以要人命。之前我在南京训练时就觉得够热的了,结果那次到了福州,瞬间感觉南京的夏天还是很凉快的。而且那次集训还涉及到队员的选拔,选拔赛一天要打好几场,在那样的气温和成绩的压力下,绝大多数队员都经历了抽筋和中暑。
后来参加国际比赛也没少和高温对抗,印尼、马来西亚、印度这些国家的高温天气绝对能给去过的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而且这些地区的比赛场馆相对比较旧,空调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加上球迷多又热情,整个比赛球馆就是一个大蒸笼。东南亚国家的训练场馆很多都是没有空调的,当地运动员挺适应,但我们一去,这里的训练馆绝对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没有之一。
2003年去马来西亚打比赛,那是我印象中唯一一次在没有空调的比赛场馆进行的国际比赛,整个场馆只有医务室有空调,其他从比赛馆到热身馆到运动员休息室都没有空调,所以大家都会找各种理由赖在医务室不走。但医务室毕竟空间有限,不可能容纳下所有运动员,所以没抢到医务室“雅座”的我们,就选择到室外草地上去“避暑”。场馆外比场馆内凉快,这听起来像段子的事情,我们实实在在经历了。那次比赛场馆热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每场比赛换三四件比赛服是很正常的,像陈其遒这样出汗比较多的,打到后面一场比赛甚至要准备两双鞋,因为太热导致出汗太多,鞋都湿了,不换根本没法打。
高温比赛的应对
比赛温度确实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技战术的发挥,但不得不说,目前世界羽毛球的重心依然在亚洲,每年在东南亚、南亚这些天气炎热地区举办的比赛真是不少,尤其像印尼、马来西亚、印度這些羽毛球开展得好的国家,不同级别的比赛每年都有一大堆。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谁都想在温度、湿度极其舒服的场馆比赛,可是从目前羽毛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如果你想拿到成绩、积分、奖金,那在极度闷热的场馆进行比赛是绕不开的。所以,又要说回我们原来提到过的:如何提高自己应对不同环境的能力。
适应高温也是一名运动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适应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比赛时间、不同的国家氛围等。比如大家都很清楚,比赛时间不会根据你的习惯来,组委会安排你在几点打你就得几点打,你不能说根据习惯说这个点是我睡午觉的时间,因而拒绝比赛。同样的道理,比赛地的温度不管舒不舒服,你都得比赛,都得顶住。当然,这个顶住不是硬顶,是有规律有技巧的顶。
1、减少比赛之外的消耗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温度高的场馆比赛,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比赛之外减少无谓的消耗。比如赛前准备或者没有比赛时的赛间训练,更多的应该是以保持球感、力量为主,打打轻技术、进行局部小力量练习就可以了,而不要进行对体能消耗比较大的跑步、骑车等。因为在热的地方,人体的基础代谢速度会加快,消耗就比较大,如果再去做消耗体能的练习,到了赛场肯定顶不住。
以上的高温情况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到温度比较低的地方去比赛,赛前训练的时候就要多增加一些体能训练项目,让自己充分热身,尽快兴奋起来。
2、饮食应对高温
除了减少赛前消耗,还可以通过训练和比赛期间适应补充一些饮食,来应对在高温地区的比赛,比如大家经常看到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喝运动饮料、吃香蕉或能量棒等,这都可以补充流失的能量。
除了这些,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喝水了。要小口慢喝,即便是比赛结束了,也不能大口喝,要先擦汗,等身体恢复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再补水,这样效果更好。
这次的话题尽管是从专业比赛说开来,但却不仅是针对专业运动员的,业余球友在天热的时候打球也要注意这些。眼下,全国各地的业余比赛如火如荼,球友们也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各个业余赛场。眼看天气慢慢转暖,温度越来越高,大家打球的时候也得注意哦。水平可以不够专业,但在打球过程中对自己身体好的这方面,大家必须努力做到专业!